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推動民營企業良性發展
新華社記者姜琳
勞動關系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正以實際行動加快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推動民營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提升員工權益保障,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4月3日,美團宣布在福建泉州、江蘇南通兩地城區啟動騎手養老保險試點,對當月收入達到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準,補貼50%的費用。后續這一舉措將逐步覆蓋至全國。
京東自3月1日起逐步為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曹鵬介紹說:“目前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費用全部由京東承擔,確保騎手到手收入不會減少。”
“平臺開始探索外賣騎手的社保解決方案,在助力維護騎手社保權益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規范健康發展!敝袊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說。
回應勞動者關切、維護其根本權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及時化解相關從業人員職業風險高、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成為各方發力的重點。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表示,將研究完善參保繳費辦法,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企業職工社保制度,享有更高水平保障。
聚焦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相關部門將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等方面擴大試點,將試點省份由7個增加到17個,并逐步推動在全國實施。
各地也在紛紛行動。剛剛過去的3月,陜西出臺《2025年“暖新護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十條》;上海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業環境等方面需求發布七大主題行動;安徽宣布啟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立法……
一系列舉措建機制、促保障,將鼓勵更多新業態人員長期穩定就業,促進平臺企業可持續發展。
提高員工薪酬福利,激發企業活力
在杭州寸土寸金的錢江世紀城CBD,傳化集團有限公司為員工建了一個占地多達5000平方米的食堂。
“企業把員工放在心上,員工就會把責任扛在肩上”,秉承這一理念,傳化集團積極打造完善的職工關愛保障體系,建立合理透明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實施涵蓋全員福利的“傳愛計劃”保險保障,力促企業與職工共贏。
工作十余年,僅有中專學歷的“90后”桂美章,從操作工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部門經理,年薪達到20萬元。桂美章說:“在傳化只要肯干,就一定不會吃虧!
員工有盼頭,企業有奔頭。
相關部門加快健全機制,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
以協商促和諧——近期,全國總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啟動2025年度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指導各級工會把工資調整幅度、加班工資基數等作為與企業協商的核心議題,重點推動苦臟險累且工資水平不高的行業提高工資水平。
以制度促和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明確,今年將強化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引導企業合理確定技能人才起點工資,推動工資分配向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
以標準促和諧——今年以來,已有新疆、四川、重慶、陜西、貴州、福建、廣東等七省份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布的計劃報告,我國將適當加快提高最低工資標準,2025年原則上所有省份都要調整。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勞動用工更加規范,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勞動條件不斷改善,將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支撐企業煥發新活力、開辟新天地。
健全矛盾調處機制,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步伐加快,勞動關系的主體及其利益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各地聚焦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通過勞動仲裁、爭議調處等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河南省鶴壁市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9%,當地人社部門整合資源力量,推動勞動糾紛“一站式”受理、“一體化”調處、“一盤棋”辦理,實現問題和風險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
因被企業拖欠2個月工資,鶴壁市的張女士申請仲裁。仲裁員很快找到企業并了解到,因客戶支付貨款變慢,加上部分股東撤資,企業資金鏈斷裂。但企業負責人態度誠懇,承諾盡快支付工資。經調解,雙方于2月底達成解決方案。
“調解的柔性處理,兼顧了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讓我們更容易接受。當然我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將盡全力穩定經營、維護好員工權益!逼髽I負責人說。
為靠前服務,鶴壁市建立了“人社+工商聯”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大力推動商會調解,讓矛盾問題更多在前端化解;同時指導企業合規運營,從源頭減少勞資糾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湖北印發2025版勞動人事爭議“文化+調解”工作指引,山東加快落實“三期”女職工、農民工、工傷職工等權益保護速裁機制,北京重點打造一批新就業形態一站式調解組織……各地充分發揮調解仲裁在處理勞動爭議、保障公平正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多元化機制提升爭議處理效能。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爭議源頭預防化解,指導推動民營企業提高爭議內部預防化解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健全小微型企業爭議協商調解機制,形成規范有序、互利共贏的勞動關系!比肆Y源社會保障部調解仲裁管理司負責人說。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題: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推動民營企業良性發展
新華社記者姜琳
勞動關系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正以實際行動加快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推動民營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提升員工權益保障,助力企業良性發展
4月3日,美團宣布在福建泉州、江蘇南通兩地城區啟動騎手養老保險試點,對當月收入達到當地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且近6個月有3個月滿足該條件的騎手,美團以相關繳費基數為基準,補貼50%的費用。后續這一舉措將逐步覆蓋至全國。
京東自3月1日起逐步為全職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曹鵬介紹說:“目前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費用全部由京東承擔,確保騎手到手收入不會減少!
“平臺開始探索外賣騎手的社保解決方案,在助力維護騎手社保權益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規范健康發展!敝袊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王天玉說。
回應勞動者關切、維護其根本權益,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快速發展,及時化解相關從業人員職業風險高、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成為各方發力的重點。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表示,將研究完善參保繳費辦法,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企業職工社保制度,享有更高水平保障。
聚焦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相關部門將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等方面擴大試點,將試點省份由7個增加到17個,并逐步推動在全國實施。
各地也在紛紛行動。剛剛過去的3月,陜西出臺《2025年“暖新護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十條》;上海圍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就業環境等方面需求發布七大主題行動;安徽宣布啟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立法……
一系列舉措建機制、促保障,將鼓勵更多新業態人員長期穩定就業,促進平臺企業可持續發展。
提高員工薪酬福利,激發企業活力
在杭州寸土寸金的錢江世紀城CBD,傳化集團有限公司為員工建了一個占地多達5000平方米的食堂。
“企業把員工放在心上,員工就會把責任扛在肩上”,秉承這一理念,傳化集團積極打造完善的職工關愛保障體系,建立合理透明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實施涵蓋全員福利的“傳愛計劃”保險保障,力促企業與職工共贏。
工作十余年,僅有中專學歷的“90后”桂美章,從操作工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部門經理,年薪達到20萬元。桂美章說:“在傳化只要肯干,就一定不會吃虧!
員工有盼頭,企業有奔頭。
相關部門加快健全機制,進一步推動民營企業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
以協商促和諧——近期,全國總工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啟動2025年度集體協商“集中要約行動”,指導各級工會把工資調整幅度、加班工資基數等作為與企業協商的核心議題,重點推動苦臟險累且工資水平不高的行業提高工資水平。
以制度促和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明確,今年將強化技能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引導企業合理確定技能人才起點工資,推動工資分配向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
以標準促和諧——今年以來,已有新疆、四川、重慶、陜西、貴州、福建、廣東等七省份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發布的計劃報告,我國將適當加快提高最低工資標準,2025年原則上所有省份都要調整。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勞動用工更加規范,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勞動條件不斷改善,將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支撐企業煥發新活力、開辟新天地。
健全矛盾調處機制,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隨著經濟社會轉型步伐加快,勞動關系的主體及其利益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各地聚焦重點環節、重點領域,通過勞動仲裁、爭議調處等及時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河南省鶴壁市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9%,當地人社部門整合資源力量,推動勞動糾紛“一站式”受理、“一體化”調處、“一盤棋”辦理,實現問題和風險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
因被企業拖欠2個月工資,鶴壁市的張女士申請仲裁。仲裁員很快找到企業并了解到,因客戶支付貨款變慢,加上部分股東撤資,企業資金鏈斷裂。但企業負責人態度誠懇,承諾盡快支付工資。經調解,雙方于2月底達成解決方案。
“調解的柔性處理,兼顧了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讓我們更容易接受。當然我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將盡全力穩定經營、維護好員工權益!逼髽I負責人說。
為靠前服務,鶴壁市建立了“人社+工商聯”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大力推動商會調解,讓矛盾問題更多在前端化解;同時指導企業合規運營,從源頭減少勞資糾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湖北印發2025版勞動人事爭議“文化+調解”工作指引,山東加快落實“三期”女職工、農民工、工傷職工等權益保護速裁機制,北京重點打造一批新就業形態一站式調解組織……各地充分發揮調解仲裁在處理勞動爭議、保障公平正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多元化機制提升爭議處理效能。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爭議源頭預防化解,指導推動民營企業提高爭議內部預防化解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健全小微型企業爭議協商調解機制,形成規范有序、互利共贏的勞動關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調解仲裁管理司負責人說。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