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織“米”成網 通聯陸海空
更新時間:2025/3/2 20:37:47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鄭州動車段動車組存車場內一列列動車組整裝待發。 崔軒豪 攝

  ■核心提示

  晨曦初露,鄭州東站的復興號列車如銀龍穿梭。隨著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一張以鄭州為中心、輻射八方的交通藍圖在這里變為現實。

  高效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血脈經絡。如何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河南以“米”字形高鐵網為牽引,加強各種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統籌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平臺、物流產業體系建設,構建通達國內、聯通國際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大通道,不斷釋放出更為澎湃的發展動能。

  讓我們跟隨“空、鐵、水”齊頭并進的軌跡,在地理空間的大跨越中,感受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點點滴滴。

  高鐵+快遞

  小包裹里有大市場

  □本報記者 宋敏

  3月1日凌晨4時51分,鄭州航空港站,DJ5811次高鐵確認車滿載著快遞包裹緩緩駛出站臺。車廂內沒有旅客,而是一箱箱貼著“順豐”“京東”等標簽的貨物。列車將穿越夜色,在5小時內跨越1200公里抵達重慶。

  與此同時,另一列從青島出發的高鐵快運專列也正疾馳而來,車上的海鮮和啤酒有望在午間擺上河南百姓的餐桌。

  這是河南“米”字形高鐵網下物流變革的縮影。以“米”字形高鐵網為牽引,大力發展高鐵經濟,能更好地暢循環、擴內需、穩增長。

  2024年1月開通的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是河南第一條高鐵快運線路,最高時速350公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該線路發貨量穩定增長,截至今年2月底,已突破120萬件貨物,累計貨重超8000噸。

  “你看我們這個站臺很特別,一條400多米的傳送帶連接高鐵列車和貨物接駁站,快遞包裹可以順著傳送帶絲滑雙向運輸。”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時,中鐵快運鄭州航空港站值班經理王保順說。

  “為什么都是半夜裝貨呀?”

  “因為每天早晨,在第一趟正式載客的高鐵列車開行之前,必須由‘不載客’的確認車確認線路安全。”王保順說,“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快遞就已經在路上了。”

  用高鐵確認車“送快遞”,既能承擔確認車的職責,又可運輸貨物產生經濟效益。

  “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從最初單日發貨量不足5噸,到如今迅速攀升至25噸,這樣的飛躍令人驚嘆。這是高鐵物流強大市場生命力最有力的證明。”中鐵快運鄭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牛文昌說。

  今年年初,隨著青島至鄭州高鐵快運新線路開通,河南已擁有兩條時速350公里高鐵快運示范線路,成為全國高鐵物流發展的標桿,在推動物流行業提質增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應。

  河南高鐵物流跑出“加速度”,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在全國率先建成的“米”字形高鐵網。目前,河南高鐵運營里程超2200公里,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網絡,已覆蓋中國主要經濟區域。

  政策紅利也在持續釋放。不久前,省政府印發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提出,編制全省高鐵物流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高鐵貨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高鐵貨運所需時間僅為公路運輸的三分之一,經濟成本約是航空運輸的一半,集高時效、大運能、綠色環保等多重優勢于一身。”業內專家表示,“下一步要發揮高鐵的綜合帶動作用,推動高鐵物流與電商、冷鏈、跨境貿易等深度融合,讓‘鋼鐵動脈’真正轉化為產業動能。”

  天色漸明,鄭州航空港站的傳送帶仍在轟鳴。重慶的臍橙、青島的海鮮、河南的服飾等各樣包裹在月臺交錯。中原大地的高鐵物流故事,正沿著鋼軌向更遠處延伸。

  鐵路+水路

  出海口搬到家門口

  □本報記者 黃岱昕

  “明年年底,一座集貨運集散、列車編組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車站就會拔地而起,從這里延伸出的鐵路專用線,將使周口中心港和漯阜鐵路實現‘手牽手’。”2月28日,站在正在進行土地平整作業的周口港站建設現場,河南鐵建投專用鐵路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紅巖滿懷期待。

  農歷正月初六,建設管理人員全部到位;初八一上班,大型機械就進場作業。開年以來,周口港站建設者們以拼搶之姿力爭“開門紅”。

  大型推土機拖曳著巨大的三角形“鐵滾輪”往來反復,經過身邊,記者感受到了大地的顫動。“這是沖擊式壓實機,依靠十多噸的巨大自重將路基夯實,確保建成后列車平穩運行。”承建單位中鐵十一局的項目技術負責人劉術權介紹,目前項目面臨地下水位上升、地基偏軟的情況,正加緊讓設計單位制訂應對方案,絕不耽誤工期。

  該站是周口中心港集疏運鐵路專用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劃,鐵路專用線自漯阜鐵路新開黃寨站接軌,進入周口中心港設周口港站,并連接范營、小集兩個作業區。線路全長12.663公里,總投資超16億元。未來,碼頭卸下的貨物能夠由此直達京廣、京九等鐵路干線,接入全國鐵路網。

  與周口港站隔路相望,同樣是井架林立的繁忙景象,周口中心港小集作業區正加緊建設。小集作業區建成后將主要承擔港口的集裝箱吞吐業務,是鐵水聯運的關鍵所在。

  “鐵路專用線設計之初,我們就爭取讓線路緊貼碼頭,港口‘一墻之隔’就是鐵路裝卸場。”河南交投港航周口港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項目建成后,集裝箱下船上岸,就能被龍門吊直接裝上火車,減少轉運環節和成本。

  鐵路和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輕,鐵水聯運可以充分發揮這一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

  在這里,專用線與周口港“牽手”后,將構建“水鐵公聯運”新格局,實現大宗貨物無縫銜接運輸,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港口年吞吐量。同時,港口腹地將延伸至中西部,強化“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助推臨港產業集群發展。

  中午時分,周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門前車水馬龍,重型卡車將剛卸船的貨物送往四面八方。幾艘安徽籍散貨船停靠在不同泊位,帶來建材、豆粕等大宗貨物;貨場堆疊的集裝箱上,“蘇州港”“江蘇遠洋”“寧波遠洋”等字樣表明遠方來客的身份,講述著中原通江達海的最新故事。

  “就像旅客在鄭州東站,能夠實現高鐵、地鐵、公交等一站式換乘一樣,將來貨物也能在這個‘樞紐站’,自由選擇適合的運輸方式。”胡紅巖說,能否快速把貨物疏運出去,直接關系到港口碼頭的通過能力大小,鐵路專用線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運輸“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以強有力的物流效能,支撐周邊區域市場通達。

  硬件聯通的同時,數據和標準等“軟聯通”也在有條不紊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中明確要求,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緊臨車站的周口臨港開發區內,不少企業都對大宗貨物運輸有旺盛需求。項目建成后,相信會有更多好項目落地。”胡紅巖說。

  航空+高鐵

  物流開啟貼地飛行

  □本報記者 郭北晨

  在電商包裹次日達、生鮮冷鏈跨省即日鮮成為消費常態的今天,物流行業正經歷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變革。

  3月1日早上6點,一架從歐洲飛來的大型全貨機平穩降落鄭州機場,滿載的ZARA時尚服裝緩緩出倉,通關后將搭乘高鐵快速轉運至重慶。

  “客戶對物流時效性要求很高,通過空高聯運到重慶可以較公路運輸提前12個小時左右,不僅大幅縮短了運輸時間,也提升了運輸品質。”河南鐵建投物流集團董事長謝立偉說。

  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不僅是速度,更是立體化網絡的協同效率。河南以其獨特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和強大的航空樞紐優勢,正在引領空高聯運新潮流。

  在此之前,2024年12月8日起,河南鐵建投集團聯合中豫航空集團,將歐洲飛抵鄭州機場的貨物,通過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轉運至重慶,常態化實現“空集+高疏”。1月17日,“高集+空疏”業務也順利完成,“國際航空貨運+國內高鐵集疏”空高雙向聯運業務正式在豫落地,“米”字形高鐵網絡與“空中絲路”實現雙向擁抱。

  截至2月底,我省已通過空高聯運方式運輸服裝貨物26次,總重達到20.49噸;運輸跨境電商貨物4噸。

  這種“航空+高鐵”的接力模式,并非簡單的運輸工具疊加。

  “它的核心在于‘樞紐對樞紐’的精準銜接。”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經理李常亮說,河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省份,“空中絲路”已經構建起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與“米”字形高鐵國內高效運輸網互為補充,架設起聯通內外的高速通道,不斷提升河南在全球物流領域的競爭力。

  此外,這種變革也在進一步激活產業鏈新動能。未來,鄭州可以通過空高聯運吸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并通過高鐵網絡向周邊城市拓展產業鏈,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內產業的分工協作。

  盡管前景廣闊,空高聯運仍面臨多重考驗。

  “高鐵貨運開行線路尚未成網、空鐵樞紐銜接標準不統一、跨企業數據共享壁壘等問題亟待解決。”謝立偉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拓展高鐵貨運線路,完善前置安檢功能和裝卸自動化水平,推進機場和高鐵貨運鐵路直聯通道。同時,搭建空高聯運服務平臺,推動航空與高鐵貨運標準融合,打造“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河南模式。

  當航空的翅膀與高鐵的軌道緊緊相扣,河南正在用基礎設施聯通的硬實力與系統集成的軟實力,書寫關于物流效率的新故事。

  “米”字變密

  疏通鐵路毛細血管

  □本報記者 郭北晨

  初春時節,沙河兩岸機械轟鳴。

  “看,大橋的‘地基’多扎實!”2月28日,平漯周高鐵跨沙河大橋項目負責人王兆建站在臨時施工的平臺上,指著水面對記者說。隔著平臺縫隙往下看,沙河靜靜流淌、波光粼粼,一排排粗壯的水泥柱矗立其中。

  作為平漯周高鐵的控制性工程,沙河大橋采取的188米一跨過河建造方式,雖然保證了將來河道能夠順暢通航,但也增加了施工難度。

  “跨度大,主墩承載力就要更強。”王兆建說,目前兩個主墩的44根樁已經全部完工,“我們全力拼搶‘開門紅’,承臺澆筑全面啟動,爭取在汛期到來前,讓主墩‘破土出水’。”

  說話間,不足百米遠的京廣高鐵線上,不斷有列車呼嘯而過。

  高鐵一條線,串聯經濟一條鏈。《鄭縣志》記載:“鄭州為古東里,自鐵路開通后,紛華靡麗,不亞金陵六朝。”河南,作為中國交通版圖上的重要節點,鐵路如同血脈般縱橫交錯。鐵路線路的持續加密,也見證著中原大地從交通樞紐到經濟高地的華麗蝶變。

  由“十”到“雙十”,再到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河南實現了“市市通高鐵”的壯舉,極大地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交通圈。

  進入“后‘米’字時代”,河南鐵路建設將何去何從?

  展開《河南省鐵路網中長期布局規劃示意圖》,藍色線條描繪的在建鐵路、紅色線條的近期開建鐵路、綠色線條的遠期規劃建設鐵路,與“米”字形高鐵網密集交織,“多聯”成網,“米”字變“密”,河南鐵路建設正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從全國角度看,周邊各省都在圍繞建設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強力推進鐵路建設;從省內角度看,除鄭州外,多數城市尚未形成多方向高鐵對外通道格局。”河南省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伍杰源認為,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化”高鐵網,是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必然選擇。

  平漯周高鐵、新建鄭州南站、雄商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焦洛平高鐵項目開工在即,南信合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站在新的起點上,一切都充滿朝氣和希望。

  2月28日,喜訊再傳:10家金融機構與河南鐵建投集團簽訂銀團貸款協議,向焦洛平高鐵項目提供213億元、45年期貸款,刷新我省單筆金額最大、期限最長的鐵路項目銀團貸款紀錄,為焦洛平高鐵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資金保障。

  河南現代化交通設施體系不斷強健“血脈經絡”,續寫出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織“米”成網 通聯陸海空
    2025/3/2 20:37:47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鄭州動車段動車組存車場內一列列動車組整裝待發。 崔軒豪 攝

      ■核心提示

      晨曦初露,鄭州東站的復興號列車如銀龍穿梭。隨著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一張以鄭州為中心、輻射八方的交通藍圖在這里變為現實。

      高效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血脈經絡。如何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更好地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河南以“米”字形高鐵網為牽引,加強各種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統籌推進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平臺、物流產業體系建設,構建通達國內、聯通國際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大通道,不斷釋放出更為澎湃的發展動能。

      讓我們跟隨“空、鐵、水”齊頭并進的軌跡,在地理空間的大跨越中,感受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點點滴滴。

      高鐵+快遞

      小包裹里有大市場

      □本報記者 宋敏

      3月1日凌晨4時51分,鄭州航空港站,DJ5811次高鐵確認車滿載著快遞包裹緩緩駛出站臺。車廂內沒有旅客,而是一箱箱貼著“順豐”“京東”等標簽的貨物。列車將穿越夜色,在5小時內跨越1200公里抵達重慶。

      與此同時,另一列從青島出發的高鐵快運專列也正疾馳而來,車上的海鮮和啤酒有望在午間擺上河南百姓的餐桌。

      這是河南“米”字形高鐵網下物流變革的縮影。以“米”字形高鐵網為牽引,大力發展高鐵經濟,能更好地暢循環、擴內需、穩增長。

      2024年1月開通的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是河南第一條高鐵快運線路,最高時速350公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該線路發貨量穩定增長,截至今年2月底,已突破120萬件貨物,累計貨重超8000噸。

      “你看我們這個站臺很特別,一條400多米的傳送帶連接高鐵列車和貨物接駁站,快遞包裹可以順著傳送帶絲滑雙向運輸。”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時,中鐵快運鄭州航空港站值班經理王保順說。

      “為什么都是半夜裝貨呀?”

      “因為每天早晨,在第一趟正式載客的高鐵列車開行之前,必須由‘不載客’的確認車確認線路安全。”王保順說,“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快遞就已經在路上了。”

      用高鐵確認車“送快遞”,既能承擔確認車的職責,又可運輸貨物產生經濟效益。

      “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從最初單日發貨量不足5噸,到如今迅速攀升至25噸,這樣的飛躍令人驚嘆。這是高鐵物流強大市場生命力最有力的證明。”中鐵快運鄭州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牛文昌說。

      今年年初,隨著青島至鄭州高鐵快運新線路開通,河南已擁有兩條時速350公里高鐵快運示范線路,成為全國高鐵物流發展的標桿,在推動物流行業提質增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示范效應。

      河南高鐵物流跑出“加速度”,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在全國率先建成的“米”字形高鐵網。目前,河南高鐵運營里程超2200公里,以鄭州為中心的高鐵網絡,已覆蓋中國主要經濟區域。

      政策紅利也在持續釋放。不久前,省政府印發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提出,編制全省高鐵物流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高鐵貨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高鐵貨運所需時間僅為公路運輸的三分之一,經濟成本約是航空運輸的一半,集高時效、大運能、綠色環保等多重優勢于一身。”業內專家表示,“下一步要發揮高鐵的綜合帶動作用,推動高鐵物流與電商、冷鏈、跨境貿易等深度融合,讓‘鋼鐵動脈’真正轉化為產業動能。”

      天色漸明,鄭州航空港站的傳送帶仍在轟鳴。重慶的臍橙、青島的海鮮、河南的服飾等各樣包裹在月臺交錯。中原大地的高鐵物流故事,正沿著鋼軌向更遠處延伸。

      鐵路+水路

      出海口搬到家門口

      □本報記者 黃岱昕

      “明年年底,一座集貨運集散、列車編組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車站就會拔地而起,從這里延伸出的鐵路專用線,將使周口中心港和漯阜鐵路實現‘手牽手’。”2月28日,站在正在進行土地平整作業的周口港站建設現場,河南鐵建投專用鐵路有限公司董事長胡紅巖滿懷期待。

      農歷正月初六,建設管理人員全部到位;初八一上班,大型機械就進場作業。開年以來,周口港站建設者們以拼搶之姿力爭“開門紅”。

      大型推土機拖曳著巨大的三角形“鐵滾輪”往來反復,經過身邊,記者感受到了大地的顫動。“這是沖擊式壓實機,依靠十多噸的巨大自重將路基夯實,確保建成后列車平穩運行。”承建單位中鐵十一局的項目技術負責人劉術權介紹,目前項目面臨地下水位上升、地基偏軟的情況,正加緊讓設計單位制訂應對方案,絕不耽誤工期。

      該站是周口中心港集疏運鐵路專用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劃,鐵路專用線自漯阜鐵路新開黃寨站接軌,進入周口中心港設周口港站,并連接范營、小集兩個作業區。線路全長12.663公里,總投資超16億元。未來,碼頭卸下的貨物能夠由此直達京廣、京九等鐵路干線,接入全國鐵路網。

      與周口港站隔路相望,同樣是井架林立的繁忙景象,周口中心港小集作業區正加緊建設。小集作業區建成后將主要承擔港口的集裝箱吞吐業務,是鐵水聯運的關鍵所在。

      “鐵路專用線設計之初,我們就爭取讓線路緊貼碼頭,港口‘一墻之隔’就是鐵路裝卸場。”河南交投港航周口港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項目建成后,集裝箱下船上岸,就能被龍門吊直接裝上火車,減少轉運環節和成本。

      鐵路和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輕,鐵水聯運可以充分發揮這一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

      在這里,專用線與周口港“牽手”后,將構建“水鐵公聯運”新格局,實現大宗貨物無縫銜接運輸,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港口年吞吐量。同時,港口腹地將延伸至中西部,強化“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助推臨港產業集群發展。

      中午時分,周口中心港范營作業區門前車水馬龍,重型卡車將剛卸船的貨物送往四面八方。幾艘安徽籍散貨船停靠在不同泊位,帶來建材、豆粕等大宗貨物;貨場堆疊的集裝箱上,“蘇州港”“江蘇遠洋”“寧波遠洋”等字樣表明遠方來客的身份,講述著中原通江達海的最新故事。

      “就像旅客在鄭州東站,能夠實現高鐵、地鐵、公交等一站式換乘一樣,將來貨物也能在這個‘樞紐站’,自由選擇適合的運輸方式。”胡紅巖說,能否快速把貨物疏運出去,直接關系到港口碼頭的通過能力大小,鐵路專用線建成后將有效解決運輸“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以強有力的物流效能,支撐周邊區域市場通達。

      硬件聯通的同時,數據和標準等“軟聯通”也在有條不紊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中明確要求,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提升多式聯運服務水平。“緊臨車站的周口臨港開發區內,不少企業都對大宗貨物運輸有旺盛需求。項目建成后,相信會有更多好項目落地。”胡紅巖說。

      航空+高鐵

      物流開啟貼地飛行

      □本報記者 郭北晨

      在電商包裹次日達、生鮮冷鏈跨省即日鮮成為消費常態的今天,物流行業正經歷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變革。

      3月1日早上6點,一架從歐洲飛來的大型全貨機平穩降落鄭州機場,滿載的ZARA時尚服裝緩緩出倉,通關后將搭乘高鐵快速轉運至重慶。

      “客戶對物流時效性要求很高,通過空高聯運到重慶可以較公路運輸提前12個小時左右,不僅大幅縮短了運輸時間,也提升了運輸品質。”河南鐵建投物流集團董事長謝立偉說。

      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不僅是速度,更是立體化網絡的協同效率。河南以其獨特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和強大的航空樞紐優勢,正在引領空高聯運新潮流。

      在此之前,2024年12月8日起,河南鐵建投集團聯合中豫航空集團,將歐洲飛抵鄭州機場的貨物,通過鄭渝高鐵快運示范線轉運至重慶,常態化實現“空集+高疏”。1月17日,“高集+空疏”業務也順利完成,“國際航空貨運+國內高鐵集疏”空高雙向聯運業務正式在豫落地,“米”字形高鐵網絡與“空中絲路”實現雙向擁抱。

      截至2月底,我省已通過空高聯運方式運輸服裝貨物26次,總重達到20.49噸;運輸跨境電商貨物4噸。

      這種“航空+高鐵”的接力模式,并非簡單的運輸工具疊加。

      “它的核心在于‘樞紐對樞紐’的精準銜接。”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經理李常亮說,河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省份,“空中絲路”已經構建起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與“米”字形高鐵國內高效運輸網互為補充,架設起聯通內外的高速通道,不斷提升河南在全球物流領域的競爭力。

      此外,這種變革也在進一步激活產業鏈新動能。未來,鄭州可以通過空高聯運吸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產業,形成產業集群,并通過高鐵網絡向周邊城市拓展產業鏈,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內產業的分工協作。

      盡管前景廣闊,空高聯運仍面臨多重考驗。

      “高鐵貨運開行線路尚未成網、空鐵樞紐銜接標準不統一、跨企業數據共享壁壘等問題亟待解決。”謝立偉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拓展高鐵貨運線路,完善前置安檢功能和裝卸自動化水平,推進機場和高鐵貨運鐵路直聯通道。同時,搭建空高聯運服務平臺,推動航空與高鐵貨運標準融合,打造“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河南模式。

      當航空的翅膀與高鐵的軌道緊緊相扣,河南正在用基礎設施聯通的硬實力與系統集成的軟實力,書寫關于物流效率的新故事。

      “米”字變密

      疏通鐵路毛細血管

      □本報記者 郭北晨

      初春時節,沙河兩岸機械轟鳴。

      “看,大橋的‘地基’多扎實!”2月28日,平漯周高鐵跨沙河大橋項目負責人王兆建站在臨時施工的平臺上,指著水面對記者說。隔著平臺縫隙往下看,沙河靜靜流淌、波光粼粼,一排排粗壯的水泥柱矗立其中。

      作為平漯周高鐵的控制性工程,沙河大橋采取的188米一跨過河建造方式,雖然保證了將來河道能夠順暢通航,但也增加了施工難度。

      “跨度大,主墩承載力就要更強。”王兆建說,目前兩個主墩的44根樁已經全部完工,“我們全力拼搶‘開門紅’,承臺澆筑全面啟動,爭取在汛期到來前,讓主墩‘破土出水’。”

      說話間,不足百米遠的京廣高鐵線上,不斷有列車呼嘯而過。

      高鐵一條線,串聯經濟一條鏈。《鄭縣志》記載:“鄭州為古東里,自鐵路開通后,紛華靡麗,不亞金陵六朝。”河南,作為中國交通版圖上的重要節點,鐵路如同血脈般縱橫交錯。鐵路線路的持續加密,也見證著中原大地從交通樞紐到經濟高地的華麗蝶變。

      由“十”到“雙十”,再到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河南實現了“市市通高鐵”的壯舉,極大地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交通圈。

      進入“后‘米’字時代”,河南鐵路建設將何去何從?

      展開《河南省鐵路網中長期布局規劃示意圖》,藍色線條描繪的在建鐵路、紅色線條的近期開建鐵路、綠色線條的遠期規劃建設鐵路,與“米”字形高鐵網密集交織,“多聯”成網,“米”字變“密”,河南鐵路建設正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從全國角度看,周邊各省都在圍繞建設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強力推進鐵路建設;從省內角度看,除鄭州外,多數城市尚未形成多方向高鐵對外通道格局。”河南省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伍杰源認為,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化”高鐵網,是現代化河南建設的必然選擇。

      平漯周高鐵、新建鄭州南站、雄商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焦洛平高鐵項目開工在即,南信合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加速推進……站在新的起點上,一切都充滿朝氣和希望。

      2月28日,喜訊再傳:10家金融機構與河南鐵建投集團簽訂銀團貸款協議,向焦洛平高鐵項目提供213億元、45年期貸款,刷新我省單筆金額最大、期限最長的鐵路項目銀團貸款紀錄,為焦洛平高鐵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資金保障。

      河南現代化交通設施體系不斷強健“血脈經絡”,續寫出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