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聚焦河南黨政代表團赴粵鄂學習考察丨世界工廠如何升級創造基地
更新時間:2023-5-12 17:23:15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月1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學習考察。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展示的科技產品。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許俊文攝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展示的科技產品。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許俊文攝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發的5G濾波器。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內展示的汽車電子系統。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內,納米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場景。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許俊文 攝

  本報記者 逯彥萃 郭北晨

  “世界工廠”“廣東四小龍”“移民城市”……說起東莞,不少人停留在過去這些響亮的稱號里。

  其實,這里早已歷經了“騰籠換鳥”,實現了從制造走向創造的華麗轉身。

  5月1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來到東莞,探尋這座城市的“升級”之路。

  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集群

  進入5月,與氣溫一同飆升的是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建設熱度。

  5月11日6:30,項目經理林學榮,已經在恒翼能松山湖新總部項目施工現場轉了一遍。

  “到明年初,恒翼能松山湖新總部項目將全部建成投產,預計產值15億元到20億元。”廣東恒翼能公司副總裁唐熙衡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天域半導體生產中心項目提速開建,科學智匯城一期年底即將封頂,安美增資擴產項目驗收倒計時,吉祥騰達項目已投產……

  全年總投資約765.53億元的項目,有不少與龍頭企業華為有關。

  “自從2013年華為落戶東莞,引來了好多產業鏈相關企業。”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華為就像是一支先遣軍,隨后京東來了、阿里巴巴來了,還有宇龍通信、易事特、生益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總部型項目紛紛入駐。當前松山湖擁有1家產值超千億企業、6家超百億企業、23家超十億企業。

  龍頭昂起來,龍身舞起來。

  松山湖以智能機器人、電子信息、云計算、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發展態勢非常強勁,7家企業成功上市、38家企業上市后備,21家企業入圍“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這里初現雛形。

  在業內人士看來,松山湖產業集群的崛起,讓東莞擺脫了“三來一補”傳統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騰籠換鳥”。

  做大一個產業重塑一個新城

  龍頭企業給東莞帶來的遠不止產業本身,而是再造一座新城。

  “我們的研發人員、實驗人員等員工工作和生活在舒適愜意的松山湖。”華為的一名工作人員自豪地說,現在這里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

  這個8平方公里的松山湖,也變身為“人間綠寶石”,成了東莞八景之首。

  當下的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226公里的生態綠道,綠化覆蓋率超過60%,人均綠地面積是全國標準的6.8倍。

  建筑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工業文明與自然山水和諧相處。無論是東莞當地人,還是外來的科研人員,在工作之余都喜歡環湖跑跑步、遛遛彎、露營、休閑,享受這里湖水清澈、湖鳥輕鳴。

  既是工廠,又是公園,既是景區,又是社區。

  15所中小學、17所幼兒園、39個醫療機構合理布局;華潤萬象匯、萬科生活廣場、佳紛天地、萬科濱湖廣場等知名商業項目已經落子;文化藝術街區、通湖禮廊景觀二期、悅榕莊酒店、科學公園、跨湖通道等一批配套設施正加速建設。

  硬件很過硬,軟件也不軟。松山湖不僅是高新技術產業之城,更是幸福生活之城。

  今年,市民中心搬來了,城市馬拉松也來了……距離市中心約30公里的松山湖,已經成了東莞市的新中心。

  打造一個新城留下一批人才

  當地市民說,10年前東莞主要有兩種人:本地人和打工人。現在東莞有三種人:本地人、科技人員、外國人,后兩種人都“喝過不少墨水”!

  這些“喝過墨水”的人,正是東莞從“制造”到“創造”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所在。

  畢業于香港大學的博士胡傳燈,來東莞創業4個年頭。作為環波科技聯合創始人,他與團隊扎根電子陶瓷領域,目標是做中國的京瓷。“機緣巧合,我看重的是這里的生活環境和發展趨勢。”他說。

  畢業于奧克蘭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博士謝智衡,瞄準的是骨科手術機器人。2015年,他帶著創業團隊從香港搬到深圳,又在2019年從深圳落戶東莞。“我們產品所涉及的外殼、支架等都在東莞,看上了這里的供應鏈優勢。”

  深諳“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東莞,正在積極搭建大舞臺,布局“人才鏈”。

  這里擁有全國唯一、全球第四座脈沖散裂中子源;建成了省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北大、清華、復旦等共建了30家新型研發機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永久落戶,連續四年舉辦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辦松山湖科學會議、復合材料科技峰會等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活動。

  如今這里集聚了雙聘院士19名、各類國家級人才84名,常年超過50位院士專家和400多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在東莞開展科學研究。

  東莞市委副書記、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表示,東莞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

  昔日的“世界工廠”,必將創造更多的傳奇。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聚焦河南黨政代表團赴粵鄂學習考察丨世界工廠如何升級創造基地
2023-5-12 17:23:15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月1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在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學習考察。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展示的科技產品。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許俊文攝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展示的科技產品。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許俊文攝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研發的5G濾波器。

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內展示的汽車電子系統。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內,納米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場景。本組圖片均為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許俊文 攝

  本報記者 逯彥萃 郭北晨

  “世界工廠”“廣東四小龍”“移民城市”……說起東莞,不少人停留在過去這些響亮的稱號里。

  其實,這里早已歷經了“騰籠換鳥”,實現了從制造走向創造的華麗轉身。

  5月1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來到東莞,探尋這座城市的“升級”之路。

  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個集群

  進入5月,與氣溫一同飆升的是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項目建設熱度。

  5月11日6:30,項目經理林學榮,已經在恒翼能松山湖新總部項目施工現場轉了一遍。

  “到明年初,恒翼能松山湖新總部項目將全部建成投產,預計產值15億元到20億元。”廣東恒翼能公司副總裁唐熙衡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天域半導體生產中心項目提速開建,科學智匯城一期年底即將封頂,安美增資擴產項目驗收倒計時,吉祥騰達項目已投產……

  全年總投資約765.53億元的項目,有不少與龍頭企業華為有關。

  “自從2013年華為落戶東莞,引來了好多產業鏈相關企業。”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一名工作人員說,華為就像是一支先遣軍,隨后京東來了、阿里巴巴來了,還有宇龍通信、易事特、生益科技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總部型項目紛紛入駐。當前松山湖擁有1家產值超千億企業、6家超百億企業、23家超十億企業。

  龍頭昂起來,龍身舞起來。

  松山湖以智能機器人、電子信息、云計算、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發展態勢非常強勁,7家企業成功上市、38家企業上市后備,21家企業入圍“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這里初現雛形。

  在業內人士看來,松山湖產業集群的崛起,讓東莞擺脫了“三來一補”傳統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騰籠換鳥”。

  做大一個產業重塑一個新城

  龍頭企業給東莞帶來的遠不止產業本身,而是再造一座新城。

  “我們的研發人員、實驗人員等員工工作和生活在舒適愜意的松山湖。”華為的一名工作人員自豪地說,現在這里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地”。

  這個8平方公里的松山湖,也變身為“人間綠寶石”,成了東莞八景之首。

  當下的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226公里的生態綠道,綠化覆蓋率超過60%,人均綠地面積是全國標準的6.8倍。

  建筑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工業文明與自然山水和諧相處。無論是東莞當地人,還是外來的科研人員,在工作之余都喜歡環湖跑跑步、遛遛彎、露營、休閑,享受這里湖水清澈、湖鳥輕鳴。

  既是工廠,又是公園,既是景區,又是社區。

  15所中小學、17所幼兒園、39個醫療機構合理布局;華潤萬象匯、萬科生活廣場、佳紛天地、萬科濱湖廣場等知名商業項目已經落子;文化藝術街區、通湖禮廊景觀二期、悅榕莊酒店、科學公園、跨湖通道等一批配套設施正加速建設。

  硬件很過硬,軟件也不軟。松山湖不僅是高新技術產業之城,更是幸福生活之城。

  今年,市民中心搬來了,城市馬拉松也來了……距離市中心約30公里的松山湖,已經成了東莞市的新中心。

  打造一個新城留下一批人才

  當地市民說,10年前東莞主要有兩種人:本地人和打工人。現在東莞有三種人:本地人、科技人員、外國人,后兩種人都“喝過不少墨水”!

  這些“喝過墨水”的人,正是東莞從“制造”到“創造”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所在。

  畢業于香港大學的博士胡傳燈,來東莞創業4個年頭。作為環波科技聯合創始人,他與團隊扎根電子陶瓷領域,目標是做中國的京瓷。“機緣巧合,我看重的是這里的生活環境和發展趨勢。”他說。

  畢業于奧克蘭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博士謝智衡,瞄準的是骨科手術機器人。2015年,他帶著創業團隊從香港搬到深圳,又在2019年從深圳落戶東莞。“我們產品所涉及的外殼、支架等都在東莞,看上了這里的供應鏈優勢。”

  深諳“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東莞,正在積極搭建大舞臺,布局“人才鏈”。

  這里擁有全國唯一、全球第四座脈沖散裂中子源;建成了省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北大、清華、復旦等共建了30家新型研發機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永久落戶,連續四年舉辦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辦松山湖科學會議、復合材料科技峰會等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活動。

  如今這里集聚了雙聘院士19名、各類國家級人才84名,常年超過50位院士專家和400多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在東莞開展科學研究。

  東莞市委副書記、松山湖黨工委書記劉煒表示,東莞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

  昔日的“世界工廠”,必將創造更多的傳奇。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