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聚焦千年古都洛陽 | 尋找洛陽遺址文物“活起來”的密碼
更新時間:2023-5-12 17:16:09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洛陽 文化 考古_20230512075543.jpg

   隋唐洛陽城遺址天街。 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王雪娜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洛陽實力出圈。三大博物館約滿、龍門石窟限流、隋唐洛陽城應天門人氣爆棚……不少網友感慨:“難道全國的游客一半在魯C(注:淄博車牌代碼)燒烤,另一半在豫C(注:洛陽車牌代碼)穿越?”

  洛陽的遺址和博物館為啥“火”了?

  保護利用3.0版,留住老洛陽的“底片”

  4月30日上午,來自漯河的王先生和李女士身著漢服,攜手在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游玩。“來洛陽旅游,發現這里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王先生對記者表示。

  王先生和李女士的腳下是隋唐洛陽城里坊區遺址,現在這里已建成近3000畝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在洛陽,像這樣建在遺址上的公園還有很多。

  “我們正在探索大遺址保護利用3.0版的‘洛陽模式’。”洛陽市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遺址保護利用1.0版,被動式保護,把遺址“保護起來”;大遺址保護利用2.0版,主動式保護,推進建筑復原、生態修復,讓遺址“美起來”;大遺址保護利用3.0版,創新式保護,使遺址“活起來”。

p43_b.jpg

  考古工作人員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天街進行測量繪圖。洛陽市文物局供圖

  在對大遺址的保護利用中,洛陽對遺址內部和周邊的道路、建筑,嚴格控制體量、風格,使之與文物風貌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保存城市傳統肌理,留住老洛陽的“底片”。在重大公共設施的建設、道路橋梁的命名等方面,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比如定鼎門大街、厚載門街等。通過大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創新融合,實現了古韻新風交相輝映、山水林城和諧共融。

  “讓大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文旅產業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該工作人員表示,洛陽在文物保護中通過美景怡人、文化育人、產業養人,不斷增強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創新保護形態,讓群眾享受保護成果

  在洛陽游玩期間,王先生和李女士不僅身著漢服游園,還參加了“古墓探秘”活動。

  打著手電探墓,用“時空回溯儀器”回看千年,與“墓主人”對話……今年的洛陽牡丹文化節,以洛陽古墓博物館為主場的“古墓探秘”劇本殺,即使售出1688元的“天花板”票價,依然搶手。刺激又驚險的過程,讓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的玩家“激動不已”。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在洛陽,一批守正創新的“樣本”正脫穎而出。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洛陽各大博物館、紀念館和部分考古工地相繼開發出研學實踐教育精品課程,吸引了大批中小學生和年輕游客。洛陽通過強化創意驅動,積極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形成了系列化的文創產品體系,對傳播河洛文化,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洛陽實現了大遺址從“保”起來到“美”起來再到“活”起來的跨越。尋找到切合城市、切合時代、切合人民的表達,這是讓洛陽遺址文物“活起來”的密碼,既滿足了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又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大運河繁榮了隋唐洛陽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郭歌

  “在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包括隋唐大運河在內的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配合申遺,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隋唐大運河沿線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洛陽回洛倉、浚縣黎陽倉的發掘,兩個遺址作為一個項目入選了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洛陽回洛倉驚人的儲糧數量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隋唐洛陽城的繁榮。”5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開鑿了隋唐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當時聯系南北的交通大動脈。隋唐大運河帶動了沿線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運河沿岸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處于運河交通樞紐中心位置的洛陽更因此成為商賈云集、極盡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唐代以洛陽為東都,武則天更以洛陽為神都,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劉海旺介紹,大運河對隋唐城市尤其是像洛陽這樣的大都市提供的巨大支撐作用,不僅有文獻記載,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證實。唐宋時期沿大運河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鎮,經過考古發掘的通濟渠(汴河)段遺址有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段、商丘南關段、夏邑濟陽鎮段、濉溪柳孜鎮段、宿州段等,每個發掘點都是古代的運河城市或集鎮。同時,對隋代回洛倉遺址和黎陽倉遺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取得了極為豐富的考古成果。回洛倉遺址位于隋唐洛陽城北1200米,整個倉城倉窖數量在700座左右,遠超文獻記載的數量,是目前國內考古發現的倉窖數量最多的古代糧食倉儲遺址。作為不同類型的大型國家糧倉,回洛倉和黎陽倉遺址的發掘,以豐富的考古新資料,全面揭示了我國古代地下儲糧技術完備時期的特大型官倉的概貌和儲糧技術水平以及儲糧的種類,也為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提供了隋代大運河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

  劉海旺說,大運河的興廢與隋唐洛陽城的興衰息息相關,隋唐洛陽城近年來游人如織,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也成為網紅打卡地。我省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很多,不僅有河道、碼頭、河堤、水工設施等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江河號子、民間社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把運河沿岸散落的文化遺產串聯起來,不僅有利于遺產保護,也將助力沿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隋唐洛陽城軸線:中華文明的饋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洛陽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寶貴的歷史遺產分布于河洛大地。

  隋唐洛陽城作為我國古代的著名都城,建都時間長達500余年,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2022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設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恢復古都歷史中軸線氣象”列入洛陽市“十四五”十件大事。

  恢復歷史中軸線景觀有何意義?目前恢復工作進展如何?對此,記者采訪了洛陽市文物局總工程師薛方。

p47_b.jpg

  考古工作人員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寧人坊北墻進行鉆探發掘。洛陽市文物局供圖

  “隋唐洛陽城軸線,作為可以復現的古代世界級帝國都城儀式軸線,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價值。”薛方表示,縱觀國內外帝國都城,唯有洛陽具備完全復現隋唐城軸線的條件。

  薛方介紹,隋唐洛陽城由隋朝將作大匠宇文愷設計并建造,采用“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將都城規劃與天上星辰相對應,實現人造建筑與自然形勝的完美融合。宇文愷設計軸線北端為邙山翠云峰,南端為龍門伊闕。軸線上分布著天闕(即龍門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明堂)、天堂,以“天上七星,地上七天”為理念的“七天”建筑。

  “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布局形制,奠定了中國宮城建設的基本格局。”薛方認為,這是隋唐洛陽城的偉大歷史意義,而軸線對隋唐洛陽城的布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站在中國古代都城中軸線發展史的宏觀角度來看,隋唐洛陽城軸線的空間序列設計和天際線營造,堪稱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也為隋唐以后宮殿建筑群軸線的設計提供了范本,更被后世都城所仿效,甚至影響到日本等東亞國家。

  據了解,目前規劃并實施的隋唐洛陽城軸線保護展示工程有6項,其中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三期)、宮城北區軸線遺址標識展示工程已獲得相關部門立項批復。天街遺址展示提升工程、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二期)、永泰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玄武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開始建設或即將建設。

  “未來,該軸線保護展示工程項目將引入沉浸式文旅業態,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典范,成為服務居民生活、加速城市更新改造的示范樣板。隋唐洛陽城軸線景觀,是中華文明留給后人的‘禮物’。”薛方對記者說道。

  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的典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郭歌

  “隋唐洛陽城遺址的布局模式和宮殿建筑在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對后世都城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并影響了朝鮮、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都城建設,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5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隋唐洛陽城歷經隋、唐、五代、北宋,是我國現存隋唐時期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

  石自社介紹,隋唐洛陽城形制布局和規劃理念以天為則、法天象地,宮城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并與洛陽的山水融合,在規劃布局、建筑技術等方面均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是隋唐時期建筑的杰出代表,亦是同時代世界建筑巔峰之作。

  隋唐洛陽城以“前直伊闕,背依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有河漢之象”的地理環境因素,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獨特布局,整體劃一、以里見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隋唐洛陽城主要由宮城、皇城、東城、含嘉倉城、郭城和西苑組成。隋唐至北宋時期,歷經多次大規模營建,平面略呈方形,南寬北窄,四面皆有城垣。宮城、皇城居西北高地,城坊從東、南兩面拱圍。郭城內的街道、坊里和市場,以洛河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分,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形成棋盤式布局。”石自社說。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石自社說:“考古工作主要聚焦在都城形制布局和軸線建筑兩個大的方面,城址的形制布局越來越清晰,軸線建筑從郭城定鼎門、天街、天津橋到宮城應天門、明堂、天堂、玄武門等,不斷呈現。”

  “定鼎門、天街、應天門、明堂、天堂……這些遺址能夠讓現代人感受到隋唐洛陽城的風貌,也為研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石自社表示,洛陽市將全力推進隋唐洛陽城歷史中軸線復原展示,期待從文旅文創、考古研學等角度尋找切入口,讓公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大氣磅礴的隋唐氣韻。

051207480262_0rb05b20230512_1.jpe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聚焦千年古都洛陽 | 尋找洛陽遺址文物“活起來”的密碼
2023-5-12 17:16:09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洛陽 文化 考古_20230512075543.jpg

   隋唐洛陽城遺址天街。 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王雪娜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洛陽實力出圈。三大博物館約滿、龍門石窟限流、隋唐洛陽城應天門人氣爆棚……不少網友感慨:“難道全國的游客一半在魯C(注:淄博車牌代碼)燒烤,另一半在豫C(注:洛陽車牌代碼)穿越?”

  洛陽的遺址和博物館為啥“火”了?

  保護利用3.0版,留住老洛陽的“底片”

  4月30日上午,來自漯河的王先生和李女士身著漢服,攜手在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游玩。“來洛陽旅游,發現這里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王先生對記者表示。

  王先生和李女士的腳下是隋唐洛陽城里坊區遺址,現在這里已建成近3000畝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在洛陽,像這樣建在遺址上的公園還有很多。

  “我們正在探索大遺址保護利用3.0版的‘洛陽模式’。”洛陽市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遺址保護利用1.0版,被動式保護,把遺址“保護起來”;大遺址保護利用2.0版,主動式保護,推進建筑復原、生態修復,讓遺址“美起來”;大遺址保護利用3.0版,創新式保護,使遺址“活起來”。

p43_b.jpg

  考古工作人員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天街進行測量繪圖。洛陽市文物局供圖

  在對大遺址的保護利用中,洛陽對遺址內部和周邊的道路、建筑,嚴格控制體量、風格,使之與文物風貌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保存城市傳統肌理,留住老洛陽的“底片”。在重大公共設施的建設、道路橋梁的命名等方面,融入歷史文化元素,比如定鼎門大街、厚載門街等。通過大遺址保護與城市建設的創新融合,實現了古韻新風交相輝映、山水林城和諧共融。

  “讓大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文旅產業和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該工作人員表示,洛陽在文物保護中通過美景怡人、文化育人、產業養人,不斷增強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創新保護形態,讓群眾享受保護成果

  在洛陽游玩期間,王先生和李女士不僅身著漢服游園,還參加了“古墓探秘”活動。

  打著手電探墓,用“時空回溯儀器”回看千年,與“墓主人”對話……今年的洛陽牡丹文化節,以洛陽古墓博物館為主場的“古墓探秘”劇本殺,即使售出1688元的“天花板”票價,依然搶手。刺激又驚險的過程,讓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各地的玩家“激動不已”。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在洛陽,一批守正創新的“樣本”正脫穎而出。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洛陽各大博物館、紀念館和部分考古工地相繼開發出研學實踐教育精品課程,吸引了大批中小學生和年輕游客。洛陽通過強化創意驅動,積極推動文創產品開發,形成了系列化的文創產品體系,對傳播河洛文化,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

  洛陽實現了大遺址從“保”起來到“美”起來再到“活”起來的跨越。尋找到切合城市、切合時代、切合人民的表達,這是讓洛陽遺址文物“活起來”的密碼,既滿足了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又帶來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大運河繁榮了隋唐洛陽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郭歌

  “在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包括隋唐大運河在內的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配合申遺,河南考古工作者在隋唐大運河沿線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洛陽回洛倉、浚縣黎陽倉的發掘,兩個遺址作為一個項目入選了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洛陽回洛倉驚人的儲糧數量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隋唐洛陽城的繁榮。”5月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隋朝大業年間,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開鑿了隋唐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當時聯系南北的交通大動脈。隋唐大運河帶動了沿線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促進了運河沿岸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處于運河交通樞紐中心位置的洛陽更因此成為商賈云集、極盡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唐代以洛陽為東都,武則天更以洛陽為神都,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劉海旺介紹,大運河對隋唐城市尤其是像洛陽這樣的大都市提供的巨大支撐作用,不僅有文獻記載,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證實。唐宋時期沿大運河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和城鎮,經過考古發掘的通濟渠(汴河)段遺址有開封北宋東京城州橋段、商丘南關段、夏邑濟陽鎮段、濉溪柳孜鎮段、宿州段等,每個發掘點都是古代的運河城市或集鎮。同時,對隋代回洛倉遺址和黎陽倉遺址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取得了極為豐富的考古成果。回洛倉遺址位于隋唐洛陽城北1200米,整個倉城倉窖數量在700座左右,遠超文獻記載的數量,是目前國內考古發現的倉窖數量最多的古代糧食倉儲遺址。作為不同類型的大型國家糧倉,回洛倉和黎陽倉遺址的發掘,以豐富的考古新資料,全面揭示了我國古代地下儲糧技術完備時期的特大型官倉的概貌和儲糧技術水平以及儲糧的種類,也為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提供了隋代大運河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

  劉海旺說,大運河的興廢與隋唐洛陽城的興衰息息相關,隋唐洛陽城近年來游人如織,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也成為網紅打卡地。我省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很多,不僅有河道、碼頭、河堤、水工設施等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江河號子、民間社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把運河沿岸散落的文化遺產串聯起來,不僅有利于遺產保護,也將助力沿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隋唐洛陽城軸線:中華文明的饋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洛陽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寶貴的歷史遺產分布于河洛大地。

  隋唐洛陽城作為我國古代的著名都城,建都時間長達500余年,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2022年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設隋唐洛陽城遺址公園,恢復古都歷史中軸線氣象”列入洛陽市“十四五”十件大事。

  恢復歷史中軸線景觀有何意義?目前恢復工作進展如何?對此,記者采訪了洛陽市文物局總工程師薛方。

p47_b.jpg

  考古工作人員在隋唐洛陽城遺址寧人坊北墻進行鉆探發掘。洛陽市文物局供圖

  “隋唐洛陽城軸線,作為可以復現的古代世界級帝國都城儀式軸線,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價值。”薛方表示,縱觀國內外帝國都城,唯有洛陽具備完全復現隋唐城軸線的條件。

  薛方介紹,隋唐洛陽城由隋朝將作大匠宇文愷設計并建造,采用“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將都城規劃與天上星辰相對應,實現人造建筑與自然形勝的完美融合。宇文愷設計軸線北端為邙山翠云峰,南端為龍門伊闕。軸線上分布著天闕(即龍門伊闕)、天街、天門(應天門)、天津(天津橋)、天樞、天宮(明堂)、天堂,以“天上七星,地上七天”為理念的“七天”建筑。

  “隋唐洛陽城宮城的布局形制,奠定了中國宮城建設的基本格局。”薛方認為,這是隋唐洛陽城的偉大歷史意義,而軸線對隋唐洛陽城的布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站在中國古代都城中軸線發展史的宏觀角度來看,隋唐洛陽城軸線的空間序列設計和天際線營造,堪稱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也為隋唐以后宮殿建筑群軸線的設計提供了范本,更被后世都城所仿效,甚至影響到日本等東亞國家。

  據了解,目前規劃并實施的隋唐洛陽城軸線保護展示工程有6項,其中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三期)、宮城北區軸線遺址標識展示工程已獲得相關部門立項批復。天街遺址展示提升工程、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二期)、永泰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玄武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開始建設或即將建設。

  “未來,該軸線保護展示工程項目將引入沉浸式文旅業態,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大遺址保護利用典范,成為服務居民生活、加速城市更新改造的示范樣板。隋唐洛陽城軸線景觀,是中華文明留給后人的‘禮物’。”薛方對記者說道。

  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的典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郭歌

  “隋唐洛陽城遺址的布局模式和宮殿建筑在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對后世都城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并影響了朝鮮、日本等亞洲國家的都城建設,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5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隊長石自社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隋唐洛陽城歷經隋、唐、五代、北宋,是我國現存隋唐時期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

  石自社介紹,隋唐洛陽城形制布局和規劃理念以天為則、法天象地,宮城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并與洛陽的山水融合,在規劃布局、建筑技術等方面均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是隋唐時期建筑的杰出代表,亦是同時代世界建筑巔峰之作。

  隋唐洛陽城以“前直伊闕,背依邙山,左瀍右澗,洛水貫其中,有河漢之象”的地理環境因素,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獨特布局,整體劃一、以里見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隋唐洛陽城主要由宮城、皇城、東城、含嘉倉城、郭城和西苑組成。隋唐至北宋時期,歷經多次大規模營建,平面略呈方形,南寬北窄,四面皆有城垣。宮城、皇城居西北高地,城坊從東、南兩面拱圍。郭城內的街道、坊里和市場,以洛河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分,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形成棋盤式布局。”石自社說。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石自社說:“考古工作主要聚焦在都城形制布局和軸線建筑兩個大的方面,城址的形制布局越來越清晰,軸線建筑從郭城定鼎門、天街、天津橋到宮城應天門、明堂、天堂、玄武門等,不斷呈現。”

  “定鼎門、天街、應天門、明堂、天堂……這些遺址能夠讓現代人感受到隋唐洛陽城的風貌,也為研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石自社表示,洛陽市將全力推進隋唐洛陽城歷史中軸線復原展示,期待從文旅文創、考古研學等角度尋找切入口,讓公眾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大氣磅礴的隋唐氣韻。

051207480262_0rb05b20230512_1.jpeg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