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昆明4月1日電 特寫:蒼鷺滇池育雛記
新華社記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頂端,一對“蒼鷺夫婦”守護著巢中的鳥蛋。正午時分,氣溫升至20多攝氏度,雌鷺不時用喙輕輕翻動蛋體,確保均勻受熱;雄鷺則警惕地環顧四周,在確保環境安全后飛向濕地淺灘覓食。
突然間,一道裂縫劃破鳥蛋,一只幼鳥慢慢破殼而出。羽翼未豐的它試探著展開翅膀,發出細弱的“唧唧”聲。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記者走進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鳥繁衍的生動畫面正在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的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水草豐茂,生物多樣性豐富,優越的濕地生態環境為蒼鷺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它們在此棲息、筑巢、繁衍后代,濕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蒼鷺進入繁殖季。首枚卵產出后,雌雄親鳥便輪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約4周之后,雛鳥陸續破殼,每窩通常孵化3至5只。作為晚成鳥,新生雛鳥體形嬌弱、絨羽稀疏、御寒能力較弱,需依賴親鳥抱暖、喂養才能存活。
“這幾年,在滇池濕地繁衍棲息的蒼鷺數量明顯增加。經過保護治理,滇池水質明顯好轉。滇池里小型魚類數量不少,可以給蒼鷺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業大學植物學和生態學博士岳亮亮說,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之后,自然植被變多了,環境變得更加適合鷺類筑巢棲息。
春日里,蒼鷺幼雛的茁壯成長是滇池沿岸濕地保護成果的鮮活印記。“我們在滇池畔設立了鳥類保育區,設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擾鳥類棲息,還在環滇池一圈建設了閉環的生態帶。”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師曹光秀說。
目前,滇池環湖生態帶的面積達6.29萬畝,其中包括4.57萬畝湖濱濕地,有效發揮了修復生態系統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蒼鷺的選擇,就是對生態環境的“投票”。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昆明4月1日電 特寫:蒼鷺滇池育雛記
新華社記者胡了然
在滇池南岸一棵水杉頂端,一對“蒼鷺夫婦”守護著巢中的鳥蛋。正午時分,氣溫升至20多攝氏度,雌鷺不時用喙輕輕翻動蛋體,確保均勻受熱;雄鷺則警惕地環顧四周,在確保環境安全后飛向濕地淺灘覓食。
突然間,一道裂縫劃破鳥蛋,一只幼鳥慢慢破殼而出。羽翼未豐的它試探著展開翅膀,發出細弱的“唧唧”聲。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記者走進春日里的滇池南岸,看到候鳥繁衍的生動畫面正在這里上演。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的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水草豐茂,生物多樣性豐富,優越的濕地生態環境為蒼鷺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它們在此棲息、筑巢、繁衍后代,濕地中的水杉等植物枝干為其提供天然筑巢材料。
每年二三月,蒼鷺進入繁殖季。首枚卵產出后,雌雄親鳥便輪流守巢,共同孵化。大約4周之后,雛鳥陸續破殼,每窩通常孵化3至5只。作為晚成鳥,新生雛鳥體形嬌弱、絨羽稀疏、御寒能力較弱,需依賴親鳥抱暖、喂養才能存活。
“這幾年,在滇池濕地繁衍棲息的蒼鷺數量明顯增加。經過保護治理,滇池水質明顯好轉。滇池里小型魚類數量不少,可以給蒼鷺提供充足的食物。”西南林業大學植物學和生態學博士岳亮亮說,國家濕地公園建設之后,自然植被變多了,環境變得更加適合鷺類筑巢棲息。
春日里,蒼鷺幼雛的茁壯成長是滇池沿岸濕地保護成果的鮮活印記。“我們在滇池畔設立了鳥類保育區,設置了警示牌,禁止游客打擾鳥類棲息,還在環滇池一圈建設了閉環的生態帶。”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工程師曹光秀說。
目前,滇池環湖生態帶的面積達6.29萬畝,其中包括4.57萬畝湖濱濕地,有效發揮了修復生態系統的作用,使得滇池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蒼鷺的選擇,就是對生態環境的“投票”。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