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3333”工作法織密就業保障網
新聞中心首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我市始終將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擺在穩經濟、保民生的突出位置,創新實施“3333”工作法,在服務、管理、拓崗、政策上多維發力,推動重點群體就業之路更寬更穩。
織密服務網絡
“三組服務”提升可及性
我市著力構建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專員服務更貼心。深化“三包三聯”模式,開展“黨建引領優服務,助企暖企促發展”活動,為2090家重點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建立“一對一”常態化聯系機制。通過“問題收集、快速響應、反饋通報等閉環流程,及時化解企業用工、培訓難題。服務網絡更健全。線上通過“直播帶崗”、公眾號、抖音等平臺發布崗位信息4.9萬個;線下新建改建57個零工驛站、18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吸引5175名零工注冊,發布零工崗位5.2萬個,促成4218人達成就業意向。服務觸角更下沉。組織市縣兩級378名公共就業服務人員與社區結對,建立分片包干機制,為四級就業服務機構配備2507名專員。組建就業創業專家服務團,常態化深入基層網點提供指導。
摸清供需底數
“三本臺賬”實現精準匹配
精準識別是精準施策的前提。我市通過建好用好“三本臺賬”動態掌握供需兩端信息。動態求職需求臺賬。整合線上申報、電話回訪、零工登記、專員反饋等多渠道信息,全面采集勞動力技能、培訓意愿、就業意向等,動態管理60余萬人的信息庫,為精準畫像提供支撐。精準用工需求臺賬。依托“就業服務專員+社區網格員+村級協管員”隊伍,每周系統采集轄區崗位信息,經區級匯總后推送至市級平臺,再精準發至各社區(村),打破就業壁壘。已累計發布崗位7.1萬個,促成就業意向6011人。技能培訓需求臺賬。深入摸排企業崗位技能需求清單與勞動者培訓意愿清單(“雙清單”),聯動優質培訓機構定向開發課程。今年年初以來,已征集70余家企業6588個崗位需求,匹配覆蓋105個鄉鎮(街道)的1.8萬人培訓意愿。
廣開就業門路
“三類崗位”拓展增收渠道
我市聚焦崗位開發、品牌培育和勞務協作,多維度拓展就業空間。深挖潛力促增量。緊盯“3+13+N”產業鏈企業、“三十工程”重點項目及新開工單位,強化政策激勵,開發機關、事業單位和“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崗位1405個。發布兩期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涵蓋427家單位5488個崗位。累計舉辦招聘會455場,提供崗位16.21萬個,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24萬人。做強品牌擴容量。培育出焦作隆豐革樂美皮革工、沁陽紫陵皮筋頭飾工等5個省級人力資源區域品牌,創新成立“巧媳婦聯盟”,依托361家聯盟基地及68家成員單位,帶動1.8萬名女性穩定就業。發揮6家省級殘疾人幫扶基地作用,幫助694名殘疾人就業增收。深化協作穩存量。積極與連云港、溫州、青島等經濟發達地區鞏固勞務協作關系,確保脫貧勞動力輸出規模與就業穩定。目前,全市脫貧勞動力務工總數達2.86萬人,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政策直達快享
“三大補貼”筑牢民生底線
我市精準落實社保、培訓、崗位三大補貼政策,為重點群體減負賦能、托底保障。社保補貼紓困減負。規范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申領流程,實行四級聯審機制,確保資金精準直達。全市累計為3509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923.23萬元,有效緩解參保壓力。培訓補貼提技賦能。鼓勵培訓機構面向重點群體開展技能、創業及品牌項目培訓,強化過程監管與后續跟蹤。目前已為8755名參訓人員兌現培訓補貼691.06萬元。崗位補貼兜底保障。實施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特別是弱勞動力、半勞動力上崗就業。共為2069名在崗人員兌現公益性崗位補貼及社保補貼4855.92萬元。
(記者杜玲)
總值班:程紅利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李潤生 |
校 對:靳志鵬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我市始終將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人群就業擺在穩經濟、保民生的突出位置,創新實施“3333”工作法,在服務、管理、拓崗、政策上多維發力,推動重點群體就業之路更寬更穩。
織密服務網絡
“三組服務”提升可及性
我市著力構建精準高效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專員服務更貼心。深化“三包三聯”模式,開展“黨建引領優服務,助企暖企促發展”活動,為2090家重點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建立“一對一”常態化聯系機制。通過“問題收集、快速響應、反饋通報等閉環流程,及時化解企業用工、培訓難題。服務網絡更健全。線上通過“直播帶崗”、公眾號、抖音等平臺發布崗位信息4.9萬個;線下新建改建57個零工驛站、18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吸引5175名零工注冊,發布零工崗位5.2萬個,促成4218人達成就業意向。服務觸角更下沉。組織市縣兩級378名公共就業服務人員與社區結對,建立分片包干機制,為四級就業服務機構配備2507名專員。組建就業創業專家服務團,常態化深入基層網點提供指導。
摸清供需底數
“三本臺賬”實現精準匹配
精準識別是精準施策的前提。我市通過建好用好“三本臺賬”動態掌握供需兩端信息。動態求職需求臺賬。整合線上申報、電話回訪、零工登記、專員反饋等多渠道信息,全面采集勞動力技能、培訓意愿、就業意向等,動態管理60余萬人的信息庫,為精準畫像提供支撐。精準用工需求臺賬。依托“就業服務專員+社區網格員+村級協管員”隊伍,每周系統采集轄區崗位信息,經區級匯總后推送至市級平臺,再精準發至各社區(村),打破就業壁壘。已累計發布崗位7.1萬個,促成就業意向6011人。技能培訓需求臺賬。深入摸排企業崗位技能需求清單與勞動者培訓意愿清單(“雙清單”),聯動優質培訓機構定向開發課程。今年年初以來,已征集70余家企業6588個崗位需求,匹配覆蓋105個鄉鎮(街道)的1.8萬人培訓意愿。
廣開就業門路
“三類崗位”拓展增收渠道
我市聚焦崗位開發、品牌培育和勞務協作,多維度拓展就業空間。深挖潛力促增量。緊盯“3+13+N”產業鏈企業、“三十工程”重點項目及新開工單位,強化政策激勵,開發機關、事業單位和“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崗位1405個。發布兩期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涵蓋427家單位5488個崗位。累計舉辦招聘會455場,提供崗位16.21萬個,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24萬人。做強品牌擴容量。培育出焦作隆豐革樂美皮革工、沁陽紫陵皮筋頭飾工等5個省級人力資源區域品牌,創新成立“巧媳婦聯盟”,依托361家聯盟基地及68家成員單位,帶動1.8萬名女性穩定就業。發揮6家省級殘疾人幫扶基地作用,幫助694名殘疾人就業增收。深化協作穩存量。積極與連云港、溫州、青島等經濟發達地區鞏固勞務協作關系,確保脫貧勞動力輸出規模與就業穩定。目前,全市脫貧勞動力務工總數達2.86萬人,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政策直達快享
“三大補貼”筑牢民生底線
我市精準落實社保、培訓、崗位三大補貼政策,為重點群體減負賦能、托底保障。社保補貼紓困減負。規范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申領流程,實行四級聯審機制,確保資金精準直達。全市累計為3509名就業困難人員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923.23萬元,有效緩解參保壓力。培訓補貼提技賦能。鼓勵培訓機構面向重點群體開展技能、創業及品牌項目培訓,強化過程監管與后續跟蹤。目前已為8755名參訓人員兌現培訓補貼691.06萬元。崗位補貼兜底保障。實施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特別是弱勞動力、半勞動力上崗就業。共為2069名在崗人員兌現公益性崗位補貼及社保補貼4855.92萬元。
(記者杜玲)
總值班:程紅利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拜利萍 |
編 輯:李潤生 |
校 對:靳志鵬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