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社會新聞 > 社會新聞 > 正文

社會新聞

電報投遞員:消失在歲月里的電碼
更新時間:2025/5/8 10:31:54    來源:焦作晚報


  王成向記者展示發報機電鍵。

  “嘀嗒,嘀嗒嗒……”在王成的記憶里,這樣的聲音既熟悉又美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聲音都陪伴著他安然入夢。

  今年57歲的王成,是市郵政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自18歲踏入郵政系統,他已在這個行業深耕近四十載。他不僅親歷了郵政業務信函紛飛、包裹如山的黃金時代,更以參與者和見證者的雙重身份,目睹了通信技術從鴻雁傳書到5G互聯的跨越式變革。

  18歲那年,王成成為一名電報投遞員,負責武陟縣縣城區域的電報投遞工作。他身著橄欖綠的郵政制服,騎著自行車穿梭于街頭巷尾,將每一封電報準確無誤地投遞到居民家中和單位。時隔幾十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成仍清楚地記得,很多用戶因電報業務多,專門在郵電局備案了電報掛號。比如,工商銀行是“6108”、農業銀行是“6256”等。有了這樣的專用號,王成在分揀電報時速度會更快。

  在鴻雁傳書的年代,信件傳遞速度遠不及電報。王成作為電報投遞員,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愿望——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電報收發員。于是,趁工作間隙他便背誦起了標準電碼。通過努力,他如愿進入了報務班,開啟了電報收發員的職業生涯。

  在電報發明前,信息傳遞主要依賴人力或畜力,速度緩慢且效率低下。1837年,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發明電報,通過點、劃和空白的組合表示數字或字母,并將其轉換成文字信息。電報的誕生,讓信息得以在短時間內跨越千里傳遞,極大地提升了通信效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電報業務迎來鼎盛時期。無論是居民還是政府單位,遇到重要、緊急事務,前往郵局發電報都是第一選擇。

  王成說,電報上的每個字都是由4個數字組合而成,“3769”是王,“2052”是成,合在一起就是王成。當時發電報按字計費,費用比寫信高昂許多,因此人們發電報時力求精簡,多用“速歸”“帶來”等簡短字詞。當時,單位對電報正確率要求極高,電報收發員按顧客要求發送電報后,接收方需將電報內容回傳,雙方確認無誤后,由專門負責翻譯的人員進行翻譯,最后再由電報投遞員將電報送至顧客手中。

  王成回憶道,曾有一位老農想給在外地的女兒發電報,攥著皺巴巴的紙幣,在營業室里反復斟酌字句。他見狀主動上前幫忙,用最精練的語言將老農的牽掛與叮囑轉化為電報內容。“看到老農感激的眼神,我深刻體會到這個工作的意義。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王成說。

  時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家庭電話、傳真機、手機、互聯網的逐步普及,電報的功能逐漸被替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退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5G網絡覆蓋全國,手機、視頻通話等即時通信技術讓信息傳遞實現“秒達”。通信行業已邁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AI翻譯、語音識別等技術徹底革新了信息傳播模式。

  回首過往,那些曾在電報機前忙碌的身影,那些永不消逝的“嘀嗒”聲,已成為一個時代最珍貴的記憶,永遠鐫刻在通信行業的發展史上。


(記者 朱穎江 攝影報道)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電報投遞員:消失在歲月里的電碼
    2025/5/8 10:31:54    來源:焦作晚報


      王成向記者展示發報機電鍵。

      “嘀嗒,嘀嗒嗒……”在王成的記憶里,這樣的聲音既熟悉又美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聲音都陪伴著他安然入夢。

      今年57歲的王成,是市郵政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自18歲踏入郵政系統,他已在這個行業深耕近四十載。他不僅親歷了郵政業務信函紛飛、包裹如山的黃金時代,更以參與者和見證者的雙重身份,目睹了通信技術從鴻雁傳書到5G互聯的跨越式變革。

      18歲那年,王成成為一名電報投遞員,負責武陟縣縣城區域的電報投遞工作。他身著橄欖綠的郵政制服,騎著自行車穿梭于街頭巷尾,將每一封電報準確無誤地投遞到居民家中和單位。時隔幾十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王成仍清楚地記得,很多用戶因電報業務多,專門在郵電局備案了電報掛號。比如,工商銀行是“6108”、農業銀行是“6256”等。有了這樣的專用號,王成在分揀電報時速度會更快。

      在鴻雁傳書的年代,信件傳遞速度遠不及電報。王成作為電報投遞員,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愿望——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電報收發員。于是,趁工作間隙他便背誦起了標準電碼。通過努力,他如愿進入了報務班,開啟了電報收發員的職業生涯。

      在電報發明前,信息傳遞主要依賴人力或畜力,速度緩慢且效率低下。1837年,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發明電報,通過點、劃和空白的組合表示數字或字母,并將其轉換成文字信息。電報的誕生,讓信息得以在短時間內跨越千里傳遞,極大地提升了通信效率。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電報業務迎來鼎盛時期。無論是居民還是政府單位,遇到重要、緊急事務,前往郵局發電報都是第一選擇。

      王成說,電報上的每個字都是由4個數字組合而成,“3769”是王,“2052”是成,合在一起就是王成。當時發電報按字計費,費用比寫信高昂許多,因此人們發電報時力求精簡,多用“速歸”“帶來”等簡短字詞。當時,單位對電報正確率要求極高,電報收發員按顧客要求發送電報后,接收方需將電報內容回傳,雙方確認無誤后,由專門負責翻譯的人員進行翻譯,最后再由電報投遞員將電報送至顧客手中。

      王成回憶道,曾有一位老農想給在外地的女兒發電報,攥著皺巴巴的紙幣,在營業室里反復斟酌字句。他見狀主動上前幫忙,用最精練的語言將老農的牽掛與叮囑轉化為電報內容。“看到老農感激的眼神,我深刻體會到這個工作的意義。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王成說。

      時間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家庭電話、傳真機、手機、互聯網的逐步普及,電報的功能逐漸被替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退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今,5G網絡覆蓋全國,手機、視頻通話等即時通信技術讓信息傳遞實現“秒達”。通信行業已邁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AI翻譯、語音識別等技術徹底革新了信息傳播模式。

      回首過往,那些曾在電報機前忙碌的身影,那些永不消逝的“嘀嗒”聲,已成為一個時代最珍貴的記憶,永遠鐫刻在通信行業的發展史上。


    (記者 朱穎江 攝影報道)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