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發源地,武陟縣小董鄉因此得名。多年來,傳承著德孝文化、農耕文明的小董鄉干部群眾,一直圍繞“農”字做文章,積極探索聯農強農富農的鄉村振興路子。
2023年,是令小董鄉干部群眾振奮的一年。這一年年初,武陟縣委、縣政府以小董鄉、西陶鎮為核心區,申報創建的“農業產業鏈延伸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聯合批復,進入全國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
市委、市政府也對武陟縣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給予高度重視,在《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和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要“推動武陟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作為示范園核心區的骨干一員,小董鄉緊緊抓住示范園創建以及焦平高速在轄區開口、新建S104穿境而過等“商”機,按照創建方案和構建“研發育種+基地種養+涉農加工+休閑文旅+綜合商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的要求,將涉及自己的重點任務逐條逐項進一步細化分解,發揮特色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聚力推進,在高質量創建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謀篇布局蓄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示范園創建,是改變小董鄉面貌和經濟發展格局的重大‘商’機!毙《l黨委書記賈立新介紹,該鄉緊抓示范園創建的利好政策,謀劃包裝了武西農產品交易市場、武陟縣西城現代加工倉儲一體化產業園和宇飛農產品電商創新服務基地三個總投資7.47億元的專項債農業服務項目,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正在招商引資,洽談合作。
爭取各級各類財政資金4100多萬元,新建衛生院綜合樓、幼兒園、敬老院、變電站、機井、道路、橋涵等災后重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協調為轄區開通了天然氣,統籌推進白馬泉灌區、沁北水廠項目順利施工,開展高標準良田建設,為示范園創建蓄勢賦能。
磨莊村是全國白靈菇種植三大基地之一,渠下村洋蔥和大蔥、南王村哈密瓜、北歸善村鮮桃等特色種植初具規模,蛋雞、鵪鶉、兔、毛驢、鴿子、育肥羊等特色畜禽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不斷壯大。小董鄉借示范園創建之機,積極發展大蔥、洋蔥、白靈菇、黃桃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積極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打造了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2023年,喬莊村憑兔業飼養成功創建焦作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磨莊村白靈菇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鄉新注冊農產品商標20余個,成功申報市級合作社、家庭農場11家,申報審批省級合作社1家,農產品品牌化、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
做好“融”字文章
小董鄉雖然土地肥沃、種養產業有一定基礎,但存在第一產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較低,第二產業起步晚、第三產業發展慢的痛點和產品有亮點但產業不成鏈的堵點。而核心區的另一名骨干成員、與小董鄉一河之隔的西陶鎮民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好,有30多家食品深加工企業集聚轄區,但西陶鎮也存在本土原材料供應和土地要素保障不足、勞動力缺乏等短板。近鄰兩“兄弟”融合發展、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小董鄉成立了武陟縣董德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有效整合園區種植、養殖合作社資源,加快農戶與西陶鎮企業、合作社的融合進度。今年,武陟縣董德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就與西陶鎮轄區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2.55萬噸小麥、2000噸雞蛋、210噸大蔥、260噸洋蔥的訂單協議。
示范園創建以來,小董鄉組織各類市場主體與農戶簽署了2.8萬余噸的小麥、雞蛋、大蔥、洋蔥、黃桃和懷地黃不限量等供銷合作協議。西陶鎮成匯食品有限公司與東方甄選合作,成立東方甄選河南公司,帶動了示范園區“產、運、儲、加、銷”全鏈條的進一步融合。
小董鄉還依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修陟縣委縣民主政府舊址等,深挖董永德孝文化、紅色文化、中醫藥文化,積極打造小董文化IP,申報A級景區,開展水果采摘、“大糖會”和“董永孝子節”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為農文旅深度融合注入發展動能。
延伸產業“鏈”條
打造“農業產業鏈延伸型”的武陟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創建的核心。
按照武陟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一個主線”(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延長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鏈、提升農業價值鏈為主線)、“四個關鍵”(狠抓特色種養、涉農加工、休閑文旅、綜合商貿四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多方共贏”(通過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新型經營主體做強、村集體經濟做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思路,小董鄉發揮自身優勢,多次邀請省科技特派員到轄區進行實地調研指導,組織轄區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村干部外出觀摩學習,統一發展思想、凝聚協創共識。
樓下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流帶領村兩委干部到山東省濟寧市、沁陽市柏香鎮學習肉驢飼養及驢肉深加工技術。磨莊村鼓勵引導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白靈菇,形成了集“種、銷、育”為一體的白靈菇產業鏈;引進了食用菌罐頭生產線,從事白靈菇罐頭深加工,現發展社員56戶,年生產白靈菇罐頭200多噸。
示范園創建以來,小董鄉一大批“新農人”憑借“小屏幕”打開農副產品的大市場。沁陽村電商帶動轄區農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年銷售額達1.5億元,相關市場主體已達近20家。焦作市富得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凍油條線上線下熱銷。蛋雞存欄量達到30余萬只的鴻益農牧合作社,投資1.5億元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設,3年內蛋雞存欄將達百萬只。該鄉還計劃新建渠下村蔬菜交易市場、樓下村飼料廠、賈村芝麻糖記憶館、磨莊村有機肥廠,在原本的種養殖基礎上,延伸農業產業鏈,加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記者 董柏生 通訊員 張偉偉 王潤澤)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作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發源地,武陟縣小董鄉因此得名。多年來,傳承著德孝文化、農耕文明的小董鄉干部群眾,一直圍繞“農”字做文章,積極探索聯農強農富農的鄉村振興路子。
2023年,是令小董鄉干部群眾振奮的一年。這一年年初,武陟縣委、縣政府以小董鄉、西陶鎮為核心區,申報創建的“農業產業鏈延伸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聯合批復,進入全國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
市委、市政府也對武陟縣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給予高度重視,在《中共焦作市委 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和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要“推動武陟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作為示范園核心區的骨干一員,小董鄉緊緊抓住示范園創建以及焦平高速在轄區開口、新建S104穿境而過等“商”機,按照創建方案和構建“研發育種+基地種養+涉農加工+休閑文旅+綜合商貿”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的要求,將涉及自己的重點任務逐條逐項進一步細化分解,發揮特色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聚力推進,在高質量創建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謀篇布局蓄勢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示范園創建,是改變小董鄉面貌和經濟發展格局的重大‘商’機。”小董鄉黨委書記賈立新介紹,該鄉緊抓示范園創建的利好政策,謀劃包裝了武西農產品交易市場、武陟縣西城現代加工倉儲一體化產業園和宇飛農產品電商創新服務基地三個總投資7.47億元的專項債農業服務項目,目前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正在招商引資,洽談合作。
爭取各級各類財政資金4100多萬元,新建衛生院綜合樓、幼兒園、敬老院、變電站、機井、道路、橋涵等災后重建、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協調為轄區開通了天然氣,統籌推進白馬泉灌區、沁北水廠項目順利施工,開展高標準良田建設,為示范園創建蓄勢賦能。
磨莊村是全國白靈菇種植三大基地之一,渠下村洋蔥和大蔥、南王村哈密瓜、北歸善村鮮桃等特色種植初具規模,蛋雞、鵪鶉、兔、毛驢、鴿子、育肥羊等特色畜禽養殖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不斷壯大。小董鄉借示范園創建之機,積極發展大蔥、洋蔥、白靈菇、黃桃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積極推進“三品一標”認證,打造了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2023年,喬莊村憑兔業飼養成功創建焦作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磨莊村白靈菇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全鄉新注冊農產品商標20余個,成功申報市級合作社、家庭農場11家,申報審批省級合作社1家,農產品品牌化、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升。
做好“融”字文章
小董鄉雖然土地肥沃、種養產業有一定基礎,但存在第一產業組織化、規;、產業化程度較低,第二產業起步晚、第三產業發展慢的痛點和產品有亮點但產業不成鏈的堵點。而核心區的另一名骨干成員、與小董鄉一河之隔的西陶鎮民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好,有30多家食品深加工企業集聚轄區,但西陶鎮也存在本土原材料供應和土地要素保障不足、勞動力缺乏等短板。近鄰兩“兄弟”融合發展、抱團發展是大勢所趨。
小董鄉成立了武陟縣董德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機制,有效整合園區種植、養殖合作社資源,加快農戶與西陶鎮企業、合作社的融合進度。今年,武陟縣董德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就與西陶鎮轄區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2.55萬噸小麥、2000噸雞蛋、210噸大蔥、260噸洋蔥的訂單協議。
示范園創建以來,小董鄉組織各類市場主體與農戶簽署了2.8萬余噸的小麥、雞蛋、大蔥、洋蔥、黃桃和懷地黃不限量等供銷合作協議。西陶鎮成匯食品有限公司與東方甄選合作,成立東方甄選河南公司,帶動了示范園區“產、運、儲、加、銷”全鏈條的進一步融合。
小董鄉還依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修陟縣委縣民主政府舊址等,深挖董永德孝文化、紅色文化、中醫藥文化,積極打造小董文化IP,申報A級景區,開展水果采摘、“大糖會”和“董永孝子節”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為農文旅深度融合注入發展動能。
延伸產業“鏈”條
打造“農業產業鏈延伸型”的武陟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是創建的核心。
按照武陟縣委、縣政府確定的“一個主線”(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延長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鏈、提升農業價值鏈為主線)、“四個關鍵”(狠抓特色種養、涉農加工、休閑文旅、綜合商貿四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多方共贏”(通過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新型經營主體做強、村集體經濟做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思路,小董鄉發揮自身優勢,多次邀請省科技特派員到轄區進行實地調研指導,組織轄區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和村干部外出觀摩學習,統一發展思想、凝聚協創共識。
樓下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流帶領村兩委干部到山東省濟寧市、沁陽市柏香鎮學習肉驢飼養及驢肉深加工技術。磨莊村鼓勵引導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村種植白靈菇,形成了集“種、銷、育”為一體的白靈菇產業鏈;引進了食用菌罐頭生產線,從事白靈菇罐頭深加工,現發展社員56戶,年生產白靈菇罐頭200多噸。
示范園創建以來,小董鄉一大批“新農人”憑借“小屏幕”打開農副產品的大市場。沁陽村電商帶動轄區農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年銷售額達1.5億元,相關市場主體已達近20家。焦作市富得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凍油條線上線下熱銷。蛋雞存欄量達到30余萬只的鴻益農牧合作社,投資1.5億元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正在加快建設,3年內蛋雞存欄將達百萬只。該鄉還計劃新建渠下村蔬菜交易市場、樓下村飼料廠、賈村芝麻糖記憶館、磨莊村有機肥廠,在原本的種養殖基礎上,延伸農業產業鏈,加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記者 董柏生 通訊員 張偉偉 王潤澤)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