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專題區
“總資產超9.5萬億元;營業凈收入同比上升3.8%;凈利潤同比增長2.3%。”這組亮眼數據,來自中信銀行近日發布的2024年成績單。
同時備受關注的,還有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在年報發布會上的精彩觀點。3月27日上午,在中信銀行總部大樓,方合英攜管理層就2024年業績回答分析師和媒體提問。他表示,2024年,中信銀行交出了營收利潤“雙增”、存貸量價“雙優”、不良撥備“雙穩”、對公零售客群量“雙升”的成績單。
“營收增長不是依靠粗放式的規模擴張實現的,而是通過更優的業務結構和更精細的管理來實現的,這增加了營收增長的含金量。”方合英娓娓道來,匠心入微,字字珠璣。能夠明顯感受到,中信銀行均衡、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形象愈加清晰。
營收利潤“雙增”,息差跑贏大市
息差下行,營收增速放緩......當一系列行業性趨勢擺在各大銀行面前時,穿越周期的穩健成為經常被提及的經營要點,是測試銀行經營業績“含金量”的試金石。
何為“穩”?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信銀行2024年仍然保持了向上向好的發展勢頭。在銀行業營收、凈利潤增長普遍放緩,部分銀行甚至出現下降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營業凈收入2136.5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685.8億元,同比增長2.3%。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信銀行營收的正增長,使利潤增長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何為“健”?與同業銀行利潤和撥備覆蓋率普遍“一增一減”的情況相比,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209.43%,較年初增長1.84個百分點,達到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的提升增加了利潤增長的“含金量”。如果把效益和資產質量指標放在一起比較,中信銀行2024年營收、利潤、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四項指標均實現正向變動,這在A股上市銀行中屈指可數。
上述一系列成績都是中信銀行對“穩”與“健”的詮釋。作為同業中最早提出“穩息差”的銀行,即便在市場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時,中信銀行也毫不動搖堅持“量價平衡”經營哲學。
2024年,中信銀行繼續從存貸兩端發揮合力,存貸款增長與價格變動實現了“雙優”,2024年凈息差降幅為近五年最低,連續三年跑贏大市。
在業績發布會上,方合英總結道,銀行最終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通過“穩息差、拓中收、穩質量、拓客戶”齊抓共治,中信銀行效益增長的邏輯越來越清晰,同時這一邏輯也不斷通過經營業績得到了驗證和加強。
聚焦“五個領先”,業務格局更趨穩固
“一家銀行如果結構是合理的,發展越快越好,反之則不然。”在近年的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高管多次強調,業務結構是衡量一家銀行成長性和未來增長潛力的核心標準。
2024年,中信銀行發布了新三年發展規劃,明確“全面建設‘四有’銀行,跨入世界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的戰略愿景,提出實施“五個領先”銀行戰略,即領先的財富管理銀行、領先的綜合融資銀行、領先的交易結算銀行、領先的外匯服務銀行、領先的數字化銀行。
在規劃執行首年,中信銀行牢牢把握“中信協同”這一獨特優勢,在零售、對公和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板塊,中信銀行縱深推進“零售第一戰略”,提升公司業務競爭優勢,強化金市業務價值貢獻能力,三大板塊營收占比接近4:4:2,“三駕齊驅”的業務格局更趨穩固。
與此同時,中信銀行在“財富管理、綜合融資、交易結算、外匯服務、數字化”五個領域都樹立起中信特色。
2024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近2萬億元;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創9600億元市場歷史紀錄;交易結算金額與活躍客戶數站穩同業前列;國際收支、結售匯量、跨境電商規模突破歷史新高;科技投入超百億,“業技數融合”“敏捷組織變革”帶來的效能正在加快釋放……
“2024年,我們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表現,更是在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客戶結構、資本實力、風險防控等多方面實現進一步提升。中信銀行穩健均衡可持續的發展面更加清晰、更加鮮明,三駕齊驅的格局更加成型,發展增長更有邏輯,構建起特色化的綜合經營模式。展望2025年,我們將延續價值銀行經營理念,遵循規律,加強逆周期管理,有信心跑贏大市,向跨入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目標邁進。”方合英說。
風控能力提升,資產質量穩中向好
在近年來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下,銀行實現穩健經營、長遠發展的核心就在于要緊跟政策導向和市場趨勢,既要滿足不斷提升的金融服務需求,又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2024年中信銀行迎難而上、難中求成,資產質量穩健向好。業績報告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1.16%,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達近10年來最好水平;撥備覆蓋率209.43%,較年初上升1.84個百分點,達11年來最好水平。
中信銀行表示,加固內控合規體系,風險管理既要善于“應對變量”,更要善于“駕馭變量”,既要精于“處置風險”,更要精于“經營風險”,讓風險管控不斷減少“價值消耗”,提升“價值創造”。
近年來,中信銀行堅持“穩健審慎”“質量為重”,追求濾掉風險的收益。先后實施了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配置“五策合一”,建立了專職審批人、“兩個主責任人”等機制,堅持“能力為本”“與時俱進”,主動迭代健全風控體系,提升管理能力。
面對2024年銀行業零售風險壓力上升的大趨勢,中信銀行提早從機制、準入、模型、處置等多方強化管理,37家分行全部配齊內嵌風險主管,第一時間強化“風險+業務”聯防聯控機制,并及早處置不良。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零售資產質量已邊際好轉,預計2025年零售資產質量將保持穩健。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站在跨越“10萬億”資產里程碑前的中信銀行,既振奮于自身的發展壯大,又深感使命責任的愈加厚重。
中信銀行表示,將心懷“國之大者”,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與人民性,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中信力量”。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總資產超9.5萬億元;營業凈收入同比上升3.8%;凈利潤同比增長2.3%。”這組亮眼數據,來自中信銀行近日發布的2024年成績單。
同時備受關注的,還有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在年報發布會上的精彩觀點。3月27日上午,在中信銀行總部大樓,方合英攜管理層就2024年業績回答分析師和媒體提問。他表示,2024年,中信銀行交出了營收利潤“雙增”、存貸量價“雙優”、不良撥備“雙穩”、對公零售客群量“雙升”的成績單。
“營收增長不是依靠粗放式的規模擴張實現的,而是通過更優的業務結構和更精細的管理來實現的,這增加了營收增長的含金量。”方合英娓娓道來,匠心入微,字字珠璣。能夠明顯感受到,中信銀行均衡、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形象愈加清晰。
營收利潤“雙增”,息差跑贏大市
息差下行,營收增速放緩......當一系列行業性趨勢擺在各大銀行面前時,穿越周期的穩健成為經常被提及的經營要點,是測試銀行經營業績“含金量”的試金石。
何為“穩”?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信銀行2024年仍然保持了向上向好的發展勢頭。在銀行業營收、凈利潤增長普遍放緩,部分銀行甚至出現下降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營業凈收入2136.5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685.8億元,同比增長2.3%。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信銀行營收的正增長,使利潤增長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何為“健”?與同業銀行利潤和撥備覆蓋率普遍“一增一減”的情況相比,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209.43%,較年初增長1.84個百分點,達到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信銀行撥備覆蓋率的提升增加了利潤增長的“含金量”。如果把效益和資產質量指標放在一起比較,中信銀行2024年營收、利潤、不良率和撥備覆蓋率四項指標均實現正向變動,這在A股上市銀行中屈指可數。
上述一系列成績都是中信銀行對“穩”與“健”的詮釋。作為同業中最早提出“穩息差”的銀行,即便在市場環境出現重大變化時,中信銀行也毫不動搖堅持“量價平衡”經營哲學。
2024年,中信銀行繼續從存貸兩端發揮合力,存貸款增長與價格變動實現了“雙優”,2024年凈息差降幅為近五年最低,連續三年跑贏大市。
在業績發布會上,方合英總結道,銀行最終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通過“穩息差、拓中收、穩質量、拓客戶”齊抓共治,中信銀行效益增長的邏輯越來越清晰,同時這一邏輯也不斷通過經營業績得到了驗證和加強。
聚焦“五個領先”,業務格局更趨穩固
“一家銀行如果結構是合理的,發展越快越好,反之則不然。”在近年的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高管多次強調,業務結構是衡量一家銀行成長性和未來增長潛力的核心標準。
2024年,中信銀行發布了新三年發展規劃,明確“全面建設‘四有’銀行,跨入世界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的戰略愿景,提出實施“五個領先”銀行戰略,即領先的財富管理銀行、領先的綜合融資銀行、領先的交易結算銀行、領先的外匯服務銀行、領先的數字化銀行。
在規劃執行首年,中信銀行牢牢把握“中信協同”這一獨特優勢,在零售、對公和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板塊,中信銀行縱深推進“零售第一戰略”,提升公司業務競爭優勢,強化金市業務價值貢獻能力,三大板塊營收占比接近4:4:2,“三駕齊驅”的業務格局更趨穩固。
與此同時,中信銀行在“財富管理、綜合融資、交易結算、外匯服務、數字化”五個領域都樹立起中信特色。
2024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近2萬億元;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創9600億元市場歷史紀錄;交易結算金額與活躍客戶數站穩同業前列;國際收支、結售匯量、跨境電商規模突破歷史新高;科技投入超百億,“業技數融合”“敏捷組織變革”帶來的效能正在加快釋放……
“2024年,我們繼續保持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不僅取得了良好的業績表現,更是在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客戶結構、資本實力、風險防控等多方面實現進一步提升。中信銀行穩健均衡可持續的發展面更加清晰、更加鮮明,三駕齊驅的格局更加成型,發展增長更有邏輯,構建起特色化的綜合經營模式。展望2025年,我們將延續價值銀行經營理念,遵循規律,加強逆周期管理,有信心跑贏大市,向跨入一流銀行競爭前列目標邁進。”方合英說。
風控能力提升,資產質量穩中向好
在近年來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下,銀行實現穩健經營、長遠發展的核心就在于要緊跟政策導向和市場趨勢,既要滿足不斷提升的金融服務需求,又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形勢,2024年中信銀行迎難而上、難中求成,資產質量穩健向好。業績報告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1.16%,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達近10年來最好水平;撥備覆蓋率209.43%,較年初上升1.84個百分點,達11年來最好水平。
中信銀行表示,加固內控合規體系,風險管理既要善于“應對變量”,更要善于“駕馭變量”,既要精于“處置風險”,更要精于“經營風險”,讓風險管控不斷減少“價值消耗”,提升“價值創造”。
近年來,中信銀行堅持“穩健審慎”“質量為重”,追求濾掉風險的收益。先后實施了行業研究、授信政策、審批標準、營銷指引、資源配置“五策合一”,建立了專職審批人、“兩個主責任人”等機制,堅持“能力為本”“與時俱進”,主動迭代健全風控體系,提升管理能力。
面對2024年銀行業零售風險壓力上升的大趨勢,中信銀行提早從機制、準入、模型、處置等多方強化管理,37家分行全部配齊內嵌風險主管,第一時間強化“風險+業務”聯防聯控機制,并及早處置不良。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零售資產質量已邊際好轉,預計2025年零售資產質量將保持穩健。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站在跨越“10萬億”資產里程碑前的中信銀行,既振奮于自身的發展壯大,又深感使命責任的愈加厚重。
中信銀行表示,將心懷“國之大者”,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與人民性,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中信力量”。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