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21年專題區 > 中信銀行 > 正文

2021年專題區

科技如何讓財富管理更有溫度?
更新時間:2021-4-1 10:55:41    來源:焦作網

  導語:科技向左,金融科技要多、要快、要大;溫度向右,要千人千種體感的36.5℃。科技怎樣才能讓財富管理有溫度,中信銀行的解法在哪里?

  在普益標準于2021年3月發布的《全國100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排名報告(2020下半年)》中,中信銀行位居全國性銀行榜單第二,首位是招商銀行。

  近期,中信銀行剛披露的2020年年報也在零售業務上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看收入,零售營業凈收入796億,占比41%,同比增長12%。

  ●看客戶,個人客戶規模1.1億戶,三年復合增長率15%;中高端客戶92萬戶,三年符合增長率18%;私行客戶5.1萬戶,較上年增長22%。

  ●看規模,財富管理的核心指標——個人管理資產余額達2.3萬億,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三名。

  距離2017年中信銀行正式將“零售銀行”提升到與公司銀行、金融市場“三駕齊驅”的戰略地位,剛好4年。同樣是在2017年,中信銀行首次在年報中提出“打造有溫度的商業銀行”;2018年,中信銀行正式發布零售銀行品牌主張——“信守溫度”,做“有溫度的銀行”。下一個4年,中信銀行零售的雄心是“打造客戶首選財富管理主辦銀行”。

  在中信銀行2020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集團副總經理、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滿懷信心地強調:“ 中信銀行將加大對零售業務的資源投入,將財富管理打造為三大優勢業務之一 ”。中信集團也在未來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提高集團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2023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將成為銀行盈利第一大板塊,個人客戶數達到1.5億戶,零售營收及資產規模較2019年底實現翻番增長。

  財富管理大爆發“前夜”,誰能吃到蛋糕?

  2020年,我國人均GDP連續2年超過1萬美元,這幾乎是業界公認的“財富管理大發展”硬指標,根據社科院的統計,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的“凈財富”規模達到512.6萬億,過去5年一直以11.2%速度增長。中國人正在變得“更老且更富”,這非常類似于美國1980年代財富管理爆發“前夜”。

  要吃到這塊蛋糕,卻非易事,因為財富管理業務落點在于人: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狀態、不同認知的人,訴求不大相同;產品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波動、期限、流動性都是需要“適配”到人生階段的;除了資產管理這個硬邦邦的金融業務之外,財富管理還要提供信任、舒適、理解的附加值,春江水暖,“以人為本”是財富管理業務的調性。

  用“溫度”搶灘財富管理市場是一記絕殺

  這也是2020年年底中信銀行將其財富管理業務升級為“中信幸福財富”的原因。

  在闡述財富管理業務時,中信銀行黨委委員、業務總監呂天貴表示,將發揮集團綜合金融優勢,增強“客戶洞察、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投研與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財富管理服務。

  出國金融、青少年、女性、老年不同的細分客群,會有不同的“金融+非金融”服務方式……中信銀行一直有感知不同人群溫度的傳統,但是要上規模積累出核心優勢,離不開科技。今年,中信銀行確定了“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零售經營管理體系迭代升級”的發展策略。2020年中信銀行科技投入69.26億元,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依舊在排名上咬著招商。

  圖一:部分股份制銀行2019年科技投入

 

  根據中信銀行年報披露,未來3年,其年均科技投入增長不低于15%,總行各類科技及數字化人員達到5000人以上。推動零售率先實現從信息化、數字化邁向智能化階段。在財富管理業務上,中信的科技布局能否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看上去,這個解法的核心還在于溫度。正如中信銀行黨委委員、業務總監呂天貴所言,“客戶才是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和驅動力”。

  解法一:聚焦人,更多人享受 ,更多類訴求

  “中信銀行采用數字化手段,提供有溫度的財富管理,將財富管理客群從中高端客戶普惠到全量客戶。”呂天貴這樣強調財富管理的全客群理念。事實上,科技的確能為服務下沉市場提供可能,比如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公司排名第五的摩根大通銀行,近年推出的You Invest Trade平臺和后續的You Invest都旨在于為不同財富等級的客戶提供匹配的線上服務,且這兩個平臺收取的手續費率極低,吸引了相當多的長尾客戶。

  2020年8月,中信銀行的app上線了“財富體檢”功能。據介紹,這是一套基于歷史數據回測構建財富評價的模型,可以基于客戶的財富水平、風險偏好以及所處生命周期,動態檢視客戶財富配置狀況,并提供針對性的資產配置建議和產品推薦。

  圖二:中信銀行app上的特色功能:財富體檢

  來源:中信銀行app

  截至2020年底,共有8.5萬名客戶使用財富體檢功能,管理資產提升71億元。

  而針對更多不同生命旅程人群、不同場景下的人群,中信試圖在以AI+大數據探知千人千種體感的36.5℃,據了解,目前“中信大腦”已經落地300余項“AI+數據”精準模型,實時智能服務客戶超千萬。出國、老年、女性是中信銀行聚焦的三大客群,中信銀行的app,可以切換包括老年人、小微企業、私人銀行等在內的七個版本,解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圖三:七大細分客群在中信銀行APP上有不同版本

  
  中信銀行app可以自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版本,除了標準版之外,還有針對出國金融、小微,以及適合老人、軍人、海外、私人銀行等版本。

  以出國人群為例,中信將其細分進一步為境外留學、境外旅游和來華工作三類,而針對出國服務中的痛點“簽證問題”,中信銀行將有獨家特色的美簽、英簽如意簽均搬到了app里。以英國如意簽為例,客戶可以在APP里預約英國大使館簽證官的時間,大使館將在約定的時間在中信銀行網點給客戶辦理簽證業務。正是中信銀行20年聚焦出國金融業務,形成了這一子市場的競爭壁壘。

  解法二:人與人聯動,賦能客戶經理

  線上只是財富管理的一個戰場,更復雜的交互與信任的產生依賴的還是“人”,高科技將幫助投資顧問或理財經理,更好地了解客戶。以中信銀行細分的老年客戶為例,無論是在網點教一位老年客戶使用智能手機,還是在支行為客戶提供的基金調倉建議,抑或是幫助私人銀行客戶完善其家族傳承計劃,都需要依靠終端人員完成,但科技能讓“人”生出雙翼,配置上一套組合工具庫,更好的服務客戶。

  中信銀行“玩轉智能手機”系列課程,為老年客戶講解手機銀行應用、常用微信、打車、外賣等使用方法。其手機銀行“幸福+”版是專門為老年客戶開發,字大、簡單、專屬。

  早在2019年,中信銀行就喊出過“科技投入不設上限”,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全行戰略。今年3月,對數字化轉型的描述更為清晰了——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打造“深入的客戶洞察和行業洞察”驅動組織變革,實現“客戶需求、前臺響應、中臺賦能、后臺驅動”的價值鏈條。

  所謂賦能,是對一線需求實現100%響應,是幫助客戶經理提升效率,更為智能地了解客戶,在客戶最需要的時候提醒他,以最適合的方式服務他。客戶經理一個人“smart”值的提升,意味著背后的“中信大腦”極其智能且在不斷迭代。

  ●比如,用AI解放人。據了解,目前中信銀行智能外呼機器人累計外呼量超49.22萬次,應用于200余個業務場景,智能問答機器人回答準確率達97%。

  ●比如,用數據幫助客戶經理更了解客戶。中信銀行以不同的“個性化客戶經營大腦”,致力于給客戶貼研發標簽,形成線上、一線客戶經理等各個渠道中,千人千面的營銷策略,而其客戶統一視圖,則可以對客戶進行全流程閉環管理。

  ●比如,用內容武裝客戶經理。在中信銀行,客戶經理可以輕松在內部的“財富小站”平臺上獲得專屬的資訊與資產配置的建議,并以此與客戶保持高頻交互,并直接促成線上購買。

  ●比如,用渠道管理客戶經理。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布局企業微信渠道,幫助客戶經理與客戶確立1對1的“官方認證”,是目前利用該渠道最多的銀行。

  解法三:匹配客戶的有優勢的產品組合

  財富管理要豎起護城河,一頭是匹配,一頭是有優勢的產品組合。中信銀行的科技實力更多的投入在解析需求和“匹配端”上——建立投研投顧體系和資產配置服務,有效聯接客戶洞察與產品管理。

  這里需要兼顧專業和技術。專業有三:

  其一,大類資產配置。這是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決定投資組合相對業績的主要因素。據多項研究顯示,資產配置對投資組合業績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以美國學者Gibson研究為例,研究報告顯示投資收益的91.5%由資產配置決定,股票選擇、擇時以及其它因素的貢獻度合計不超過10%。

  其二,大類下的產品遴選。比如,目前開放式基金近7000只,根據2020年中國對沖基金八大策略收益排行榜的數據,成立滿12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私募基金有14906只。在萬余種基金里,千挑萬選,是門學問。

  其三,管理客戶的情緒。自國內2002年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到現在,整理2003年-2020年的18年間的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可以發現,18年翻了11倍,但10個基金投資者有8個賠,為什么?因為在波動中做決策是很難的,無論是堅守好基金還是剔除爛基金,都在考驗個人投資者的情緒。

  正是因為資產配置是專業而理性的,投資者需要在充分認識自己的財富狀況和風險偏好的基礎上,結合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投資組合。而中信銀行選擇了一條更有“溫度”的產品路徑。比如,中信銀行的“信智投”智能投顧服務,是聯合其兄弟公司華夏基金、華夏財富合作,通過“投資顧問+科技賦能”的方式,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從投資前、投資時、投資后三個階段分析客戶投資痛點,先根據客戶畫像,基于目標風險策略,通過“人工智能+人類智慧” 雙腦引擎模式,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基金投資解決方案。

   圖四:中信銀行在股份制銀行首家推出的“信智投投顧版”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銀行“信智投”投顧累計服務客戶45625人,97.9%的“信智投”持倉客戶實現盈利,“信智投”客戶累計盈利總額達1.15億元——幫助客戶賺到了實實在在的1.15億元。

  很多專家都曾表示,科技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開放平臺、提高效率。科技無處不在,但是它只是一個手段,讓客戶感知到服務的溫度。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只要通過財富管理業守住“客戶站位”,才能擁有駕馭科技的能力,擁有了用科技讓財富管理變得有溫度的“金鑰匙”。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科技如何讓財富管理更有溫度?
    2021-4-1 10:55:41    來源:焦作網

      導語:科技向左,金融科技要多、要快、要大;溫度向右,要千人千種體感的36.5℃。科技怎樣才能讓財富管理有溫度,中信銀行的解法在哪里?

      在普益標準于2021年3月發布的《全國100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能力排名報告(2020下半年)》中,中信銀行位居全國性銀行榜單第二,首位是招商銀行。

      近期,中信銀行剛披露的2020年年報也在零售業務上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看收入,零售營業凈收入796億,占比41%,同比增長12%。

      ●看客戶,個人客戶規模1.1億戶,三年復合增長率15%;中高端客戶92萬戶,三年符合增長率18%;私行客戶5.1萬戶,較上年增長22%。

      ●看規模,財富管理的核心指標——個人管理資產余額達2.3萬億,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三名。

      距離2017年中信銀行正式將“零售銀行”提升到與公司銀行、金融市場“三駕齊驅”的戰略地位,剛好4年。同樣是在2017年,中信銀行首次在年報中提出“打造有溫度的商業銀行”;2018年,中信銀行正式發布零售銀行品牌主張——“信守溫度”,做“有溫度的銀行”。下一個4年,中信銀行零售的雄心是“打造客戶首選財富管理主辦銀行”。

      在中信銀行2020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集團副總經理、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滿懷信心地強調:“ 中信銀行將加大對零售業務的資源投入,將財富管理打造為三大優勢業務之一 ”。中信集團也在未來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提高集團在財富管理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2023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將成為銀行盈利第一大板塊,個人客戶數達到1.5億戶,零售營收及資產規模較2019年底實現翻番增長。

      財富管理大爆發“前夜”,誰能吃到蛋糕?

      2020年,我國人均GDP連續2年超過1萬美元,這幾乎是業界公認的“財富管理大發展”硬指標,根據社科院的統計,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的“凈財富”規模達到512.6萬億,過去5年一直以11.2%速度增長。中國人正在變得“更老且更富”,這非常類似于美國1980年代財富管理爆發“前夜”。

      要吃到這塊蛋糕,卻非易事,因為財富管理業務落點在于人: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狀態、不同認知的人,訴求不大相同;產品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波動、期限、流動性都是需要“適配”到人生階段的;除了資產管理這個硬邦邦的金融業務之外,財富管理還要提供信任、舒適、理解的附加值,春江水暖,“以人為本”是財富管理業務的調性。

      用“溫度”搶灘財富管理市場是一記絕殺

      這也是2020年年底中信銀行將其財富管理業務升級為“中信幸福財富”的原因。

      在闡述財富管理業務時,中信銀行黨委委員、業務總監呂天貴表示,將發揮集團綜合金融優勢,增強“客戶洞察、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投研與資產配置”專業能力,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財富管理服務。

      出國金融、青少年、女性、老年不同的細分客群,會有不同的“金融+非金融”服務方式……中信銀行一直有感知不同人群溫度的傳統,但是要上規模積累出核心優勢,離不開科技。今年,中信銀行確定了“以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零售經營管理體系迭代升級”的發展策略。2020年中信銀行科技投入69.26億元,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依舊在排名上咬著招商。

      圖一:部分股份制銀行2019年科技投入

     

      根據中信銀行年報披露,未來3年,其年均科技投入增長不低于15%,總行各類科技及數字化人員達到5000人以上。推動零售率先實現從信息化、數字化邁向智能化階段。在財富管理業務上,中信的科技布局能否走出一條不同的路?
    看上去,這個解法的核心還在于溫度。正如中信銀行黨委委員、業務總監呂天貴所言,“客戶才是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和驅動力”。

      解法一:聚焦人,更多人享受 ,更多類訴求

      “中信銀行采用數字化手段,提供有溫度的財富管理,將財富管理客群從中高端客戶普惠到全量客戶。”呂天貴這樣強調財富管理的全客群理念。事實上,科技的確能為服務下沉市場提供可能,比如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公司排名第五的摩根大通銀行,近年推出的You Invest Trade平臺和后續的You Invest都旨在于為不同財富等級的客戶提供匹配的線上服務,且這兩個平臺收取的手續費率極低,吸引了相當多的長尾客戶。

      2020年8月,中信銀行的app上線了“財富體檢”功能。據介紹,這是一套基于歷史數據回測構建財富評價的模型,可以基于客戶的財富水平、風險偏好以及所處生命周期,動態檢視客戶財富配置狀況,并提供針對性的資產配置建議和產品推薦。

      圖二:中信銀行app上的特色功能:財富體檢

      來源:中信銀行app

      截至2020年底,共有8.5萬名客戶使用財富體檢功能,管理資產提升71億元。

      而針對更多不同生命旅程人群、不同場景下的人群,中信試圖在以AI+大數據探知千人千種體感的36.5℃,據了解,目前“中信大腦”已經落地300余項“AI+數據”精準模型,實時智能服務客戶超千萬。出國、老年、女性是中信銀行聚焦的三大客群,中信銀行的app,可以切換包括老年人、小微企業、私人銀行等在內的七個版本,解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圖三:七大細分客群在中信銀行APP上有不同版本

      
      中信銀行app可以自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版本,除了標準版之外,還有針對出國金融、小微,以及適合老人、軍人、海外、私人銀行等版本。

      以出國人群為例,中信將其細分進一步為境外留學、境外旅游和來華工作三類,而針對出國服務中的痛點“簽證問題”,中信銀行將有獨家特色的美簽、英簽如意簽均搬到了app里。以英國如意簽為例,客戶可以在APP里預約英國大使館簽證官的時間,大使館將在約定的時間在中信銀行網點給客戶辦理簽證業務。正是中信銀行20年聚焦出國金融業務,形成了這一子市場的競爭壁壘。

      解法二:人與人聯動,賦能客戶經理

      線上只是財富管理的一個戰場,更復雜的交互與信任的產生依賴的還是“人”,高科技將幫助投資顧問或理財經理,更好地了解客戶。以中信銀行細分的老年客戶為例,無論是在網點教一位老年客戶使用智能手機,還是在支行為客戶提供的基金調倉建議,抑或是幫助私人銀行客戶完善其家族傳承計劃,都需要依靠終端人員完成,但科技能讓“人”生出雙翼,配置上一套組合工具庫,更好的服務客戶。

      中信銀行“玩轉智能手機”系列課程,為老年客戶講解手機銀行應用、常用微信、打車、外賣等使用方法。其手機銀行“幸福+”版是專門為老年客戶開發,字大、簡單、專屬。

      早在2019年,中信銀行就喊出過“科技投入不設上限”,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全行戰略。今年3月,對數字化轉型的描述更為清晰了——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打造“深入的客戶洞察和行業洞察”驅動組織變革,實現“客戶需求、前臺響應、中臺賦能、后臺驅動”的價值鏈條。

      所謂賦能,是對一線需求實現100%響應,是幫助客戶經理提升效率,更為智能地了解客戶,在客戶最需要的時候提醒他,以最適合的方式服務他。客戶經理一個人“smart”值的提升,意味著背后的“中信大腦”極其智能且在不斷迭代。

      ●比如,用AI解放人。據了解,目前中信銀行智能外呼機器人累計外呼量超49.22萬次,應用于200余個業務場景,智能問答機器人回答準確率達97%。

      ●比如,用數據幫助客戶經理更了解客戶。中信銀行以不同的“個性化客戶經營大腦”,致力于給客戶貼研發標簽,形成線上、一線客戶經理等各個渠道中,千人千面的營銷策略,而其客戶統一視圖,則可以對客戶進行全流程閉環管理。

      ●比如,用內容武裝客戶經理。在中信銀行,客戶經理可以輕松在內部的“財富小站”平臺上獲得專屬的資訊與資產配置的建議,并以此與客戶保持高頻交互,并直接促成線上購買。

      ●比如,用渠道管理客戶經理。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布局企業微信渠道,幫助客戶經理與客戶確立1對1的“官方認證”,是目前利用該渠道最多的銀行。

      解法三:匹配客戶的有優勢的產品組合

      財富管理要豎起護城河,一頭是匹配,一頭是有優勢的產品組合。中信銀行的科技實力更多的投入在解析需求和“匹配端”上——建立投研投顧體系和資產配置服務,有效聯接客戶洞察與產品管理。

      這里需要兼顧專業和技術。專業有三:

      其一,大類資產配置。這是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決定投資組合相對業績的主要因素。據多項研究顯示,資產配置對投資組合業績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以美國學者Gibson研究為例,研究報告顯示投資收益的91.5%由資產配置決定,股票選擇、擇時以及其它因素的貢獻度合計不超過10%。

      其二,大類下的產品遴選。比如,目前開放式基金近7000只,根據2020年中國對沖基金八大策略收益排行榜的數據,成立滿12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私募基金有14906只。在萬余種基金里,千挑萬選,是門學問。

      其三,管理客戶的情緒。自國內2002年第一只開放式基金到現在,整理2003年-2020年的18年間的中證股票型基金指數,可以發現,18年翻了11倍,但10個基金投資者有8個賠,為什么?因為在波動中做決策是很難的,無論是堅守好基金還是剔除爛基金,都在考驗個人投資者的情緒。

      正是因為資產配置是專業而理性的,投資者需要在充分認識自己的財富狀況和風險偏好的基礎上,結合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投資組合。而中信銀行選擇了一條更有“溫度”的產品路徑。比如,中信銀行的“信智投”智能投顧服務,是聯合其兄弟公司華夏基金、華夏財富合作,通過“投資顧問+科技賦能”的方式,從普通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從投資前、投資時、投資后三個階段分析客戶投資痛點,先根據客戶畫像,基于目標風險策略,通過“人工智能+人類智慧” 雙腦引擎模式,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基金投資解決方案。

       圖四:中信銀行在股份制銀行首家推出的“信智投投顧版”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信銀行“信智投”投顧累計服務客戶45625人,97.9%的“信智投”持倉客戶實現盈利,“信智投”客戶累計盈利總額達1.15億元——幫助客戶賺到了實實在在的1.15億元。

      很多專家都曾表示,科技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開放平臺、提高效率。科技無處不在,但是它只是一個手段,讓客戶感知到服務的溫度。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只要通過財富管理業守住“客戶站位”,才能擁有駕馭科技的能力,擁有了用科技讓財富管理變得有溫度的“金鑰匙”。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