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述評》
更新時間:2023-4-10 16:05:06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百舸揚帆正當時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述評

圖片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各國紛紛把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不斷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以關鍵底座之力不斷支撐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風鵬正舉海天闊,更揚云帆立潮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我國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拔節而上、積厚成勢,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數字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穩穩托舉起數字中國大廈。中國發展脈動愈發強勁,數字新基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

把握“時”與“勢”,全面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孕育出新的基礎設施,并進一步推動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引領新的經濟轉型升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對于筑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個信息時代的發展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遠思考。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全局高度,審時度勢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將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內容。

每當新的機遇與變革出現,誰先把握機遇、擁抱變革,誰就能贏得發展先機。彼時,信息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和驅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經濟全面發展,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重要戰略舉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深刻闡述了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特點: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新動力從何而來?“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動脈”作喻,深刻闡明信息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有助于推動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市場主體加速融合,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

對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與準確把握,離不開長時間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

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敏銳認識到信息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經濟要發展,郵電要先行。”“相比較還是郵電通信投資少,見效快,可行性大,通信改善可以彌補交通不足。這就是所謂‘腳不夠長,要借助順風耳’。”在習近平同志有力推動下,寧德實現 “弱鳥先飛”的通信跨越,當地硬件投資環境極大改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閩東大地拔地而起。

進入新世紀,2002年5月17日,第34個世界電信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日報》發表題為《縮小數字鴻溝 服務經濟建設》的署名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將抓好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數字福建的重要內容,為加快福建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前,信息革命浪潮風起云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加快以數字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中。

2020年,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等中央會議中出現。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這些要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和敏銳把握信息革命發展大勢作出的重要判斷,是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引。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2021年10月,一場圍繞“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我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向,具有很強的戰略性、針對性、指導性,為高質量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議指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統籌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舊”之間,是發展活力的迸發、發展動能的轉變。

面向新時代,一系列部署相繼展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專門一節列出;《“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建設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要求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各地紛紛設立新一年建成5G基站目標規劃等,系統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具體安排密集落地,一項項惠及當下、著眼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工程加速實施,信息“大動脈”持續打通,激活經濟一池春水。在數字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下,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圖片

2021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人口口相傳同時又親眼見證的樸素道理。在數字時代,這條“路”正展示出新的內涵與創造力。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布局,統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等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模化部署,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

“正式開通!”隨著云南省獨龍江鄉5G試驗基站開通,并成功撥通省內首個5G高清視頻通話,“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電商”等在獨龍江鄉紛紛落地,讓獨龍族這個昔日最晚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實現了信息化“一躍千年”的夢想。

從城市到鄉村,從礦井到珠峰,從海島到戈壁,爬高塔、裝天線、鋪光纜······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者們不畏艱險、攻堅克難,打造出一張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全球最大5G精品網。

從1G空白、2G跟隨,到3G突破、4G并跑,再到5G基站數量、獨立組網規模、終端連接數均居世界首位,中國5G為何能夠領跑世界?

關鍵在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早在2013年,我國就成立了由“產、學、研、用”各方組成的5G推進組(IMT-2020推進組),推動5G技術研發、驗證技術方案、支撐國際標準的制定。

3年后,2016年1月,中國宣布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實驗,計劃在2016~2018年三年間分階段進行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和系統驗證;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從不辜負實干者。

2019年6月6日是我國5G商用進程中意義非凡的一天。這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在經濟社會直接貢獻方面,預計2020至2025年期間,中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潮流激蕩,萬泉奔涌。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基于獨立組網模式規模建設5G網絡的國家;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231萬個;中國聲明1.8萬項5G標準必要專利族,全球占比近40%。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基礎設施建設事關群眾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掛念在心。

從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到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光纖寬帶跨越山海,連接起中華大地每一個角落。目前,我國已實現 “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市市通千兆”,農村與城市“同網同速”基本實現,城鄉數字鴻溝有效彌合。

5G發展勢頭強勁,推動移動物聯網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截至2022年8月,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達16.98億戶,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建成全球最大移動物聯網絡。《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實施。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指引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移動物聯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占全球比例已經超過70%。

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是加快網絡強國建設、加速國家信息化進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緊迫要求。

早在2003年,我國就啟動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并于2006年開展現網試驗;2008年,我國建成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下一代互聯網,并取得相關領先技術和應用成果;此后我國IPv6產業發展加快,到2014年已有1億部支持IPv6的終端上市······作為世界上較早開展IPv6試驗和應用的國家,我國已在技術研發、網絡建設、應用創新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具備IPv6大規模部署的基礎和條件。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構建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擴容骨干網互聯節點,新設一批國際通信出入口,全面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此后,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相繼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組織積極開展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工作,全面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深入推動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發展;各類網信企業積極響應,加快IPv6升級改造步伐,加大放量引流力度······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已申請IPv6地址資源總量達到67369塊/32,位居全球第一;我國IPv6活躍用戶數達7.28億;中國網絡基礎設施已經全部支持IPv6。

擁有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大國安全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并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這是前無古人的“中國道路”。從1994年立項到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從2012年開始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到2020年服務全球······26年間,中國北斗探索出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近8000臺各型號北斗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系統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已在8個城市成功試點,并逐步向全國普及······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基石和重要引擎。

——算力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發展輸送新動能

高速運轉的服務器、晝夜不停的數據中心、迅捷通暢的網絡傳輸······奔跑的字節和海量的數據正在匯聚成數字中國發展的龐大力量。

2017年至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在這三年,我國數據產量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數據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特別是5G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打造新型算力網絡體系的需求極為迫切。

遵循發展規律、順應行業需求,一系列頂層設計與規劃密集推出。《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 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要求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開啟了我國國土空間算力資源跨區域統籌布局的新篇章。

全國首個算力小鎮在浙江杭州開園;成都智算中心、蘭州新算力產業示范中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算力中心等相繼啟動;騰訊、華為、阿里等網信企業加快在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落地項目······踩著“東數西算”工程的鼓點,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頻添新引擎,我國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2022年2月,我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及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圖為從空中俯瞰中國(杭州)算力小鎮。

順應時代發展,用好數據新生產要素和算力新生產力,讓數據要素充分流動、數據活力充分激發,中國經濟正迎來更為廣闊的藍海。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110萬標準機架;全國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數據中心達497個、智算中心達20個;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占比穩步提高,全國算力結構逐步優化;建成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應用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

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共有18家工廠新入選,其中中國占8家,折射出“中國智造”在全球工業新一輪變革浪潮中的重要分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2017年12月,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明方向。

《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階段性目標和重點任務······隨著頂層規劃不斷完善,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快馬揚鞭,融合應用持續深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7900萬臺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 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重慶、山東、浙江等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區域分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從進企業、入園區到聯通更多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匯聚成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勢能。

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一輪新的數字化改造升級熱潮正席卷交通、能源、水利等多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

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等七大建設行動,著力推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水利部發布《關于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流域和數字孿生工程,強化 “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

智能電網、智能化煤礦、智慧火電廠等快速發展;“安全、暢通、低碳、高效”的交通網絡正在加速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加快推進······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我國以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為代表的應用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不斷加快,釋放出澎湃發展活力。

千帆競發春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

寬帶網絡建設帶動電子商務快速成長;移動互聯網建設催生移動支付應用;4G、5G網絡部署推動直播等業態發展······更多的新應用、更多的新場景、更多的新業態持續涌現,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正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服務和保障。

充分發揮數字基礎設施重要底座作用,積極推動信息化賦能新發展格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讓互聯網發展紅利惠及全球,促進網絡空間發展和繁榮,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利益。2015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2021年,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全球數字經濟是開放和緊密相連的整體,合作共贏是唯一正道,封閉排他、對立分裂只會走進死胡同。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批數字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相繼落地。“一帶一路”數字交通走廊和跨境光纜信息通道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深入推進,“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平臺”實現多語言數據共享······中國以一系列務實行動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數字暖流不斷涌動,發展脈動愈發強勁。

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2023年1月31日,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翻看各地2023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熱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起勢。安徽提出加快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湖北將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作為投資目標;福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帶動投資超10萬億元。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基礎設施在穩投資、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明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文件將“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作為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重要一環,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越來越多的“全球規模最大”見證著我國從一個信息時代后來者奮勇追趕完成華麗轉身的歷程。

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農業數字化水平加快提升,精準作業逐步普及;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一組組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數字基礎設施激發出的創新活力。

新時代十年,我國積極順應技術創新發展趨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適度超前部署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一批世界領先成果,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正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邁進。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踏上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筑牢堅實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述評》
2023-4-10 16:05:06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百舸揚帆正當時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述評

圖片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放眼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各國紛紛把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不斷激活新應用、拓展新業態、創造新模式。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數字基礎設施以關鍵底座之力不斷支撐引領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風鵬正舉海天闊,更揚云帆立潮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我國信息化數字化發展拔節而上、積厚成勢,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數字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穩穩托舉起數字中國大廈。中國發展脈動愈發強勁,數字新基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日益凸顯。

把握“時”與“勢”,全面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后經歷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每一輪科技革命都孕育出新的基礎設施,并進一步推動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引領新的經濟轉型升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對于筑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個信息時代的發展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遠思考。

2014年2月27日,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全局高度,審時度勢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將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內容。

每當新的機遇與變革出現,誰先把握機遇、擁抱變革,誰就能贏得發展先機。彼時,信息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和驅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經濟全面發展,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的重要戰略舉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深刻闡述了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特點: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新常態要有新動力,新動力從何而來?“我們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動脈”作喻,深刻闡明信息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有助于推動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市場主體加速融合,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

對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與準確把握,離不開長時間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

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任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敏銳認識到信息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經濟要發展,郵電要先行。”“相比較還是郵電通信投資少,見效快,可行性大,通信改善可以彌補交通不足。這就是所謂‘腳不夠長,要借助順風耳’。”在習近平同志有力推動下,寧德實現 “弱鳥先飛”的通信跨越,當地硬件投資環境極大改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閩東大地拔地而起。

進入新世紀,2002年5月17日,第34個世界電信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日報》發表題為《縮小數字鴻溝 服務經濟建設》的署名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同志將抓好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進數字福建的重要內容,為加快福建信息化數字化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前,信息革命浪潮風起云涌,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加快以數字基礎設施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顯。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發展現階段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中。

2020年,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等中央會議中出現。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這些要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和敏銳把握信息革命發展大勢作出的重要判斷,是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引。

當今時代,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2021年10月,一場圍繞“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我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向,具有很強的戰略性、針對性、指導性,為高質量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研究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會議指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統籌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舊”之間,是發展活力的迸發、發展動能的轉變。

面向新時代,一系列部署相繼展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專門一節列出;《“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建設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要求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各地紛紛設立新一年建成5G基站目標規劃等,系統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具體安排密集落地,一項項惠及當下、著眼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工程加速實施,信息“大動脈”持續打通,激活經濟一池春水。在數字基礎設施有力支撐下,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圖片

2021年7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人口口相傳同時又親眼見證的樸素道理。在數字時代,這條“路”正展示出新的內涵與創造力。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布局,統籌推進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等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化發展和規模化部署,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

“正式開通!”隨著云南省獨龍江鄉5G試驗基站開通,并成功撥通省內首個5G高清視頻通話,“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電商”等在獨龍江鄉紛紛落地,讓獨龍族這個昔日最晚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實現了信息化“一躍千年”的夢想。

從城市到鄉村,從礦井到珠峰,從海島到戈壁,爬高塔、裝天線、鋪光纜······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者們不畏艱險、攻堅克難,打造出一張覆蓋全國、技術先進、品質優良的全球最大5G精品網。

從1G空白、2G跟隨,到3G突破、4G并跑,再到5G基站數量、獨立組網規模、終端連接數均居世界首位,中國5G為何能夠領跑世界?

關鍵在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早在2013年,我國就成立了由“產、學、研、用”各方組成的5G推進組(IMT-2020推進組),推動5G技術研發、驗證技術方案、支撐國際標準的制定。

3年后,2016年1月,中國宣布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實驗,計劃在2016~2018年三年間分階段進行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和系統驗證;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和標準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從不辜負實干者。

2019年6月6日是我國5G商用進程中意義非凡的一天。這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中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在經濟社會直接貢獻方面,預計2020至2025年期間,中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潮流激蕩,萬泉奔涌。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基于獨立組網模式規模建設5G網絡的國家;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設開通5G基站231萬個;中國聲明1.8萬項5G標準必要專利族,全球占比近40%。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相比城市,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們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基礎設施建設事關群眾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掛念在心。

從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到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光纖寬帶跨越山海,連接起中華大地每一個角落。目前,我國已實現 “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市市通千兆”,農村與城市“同網同速”基本實現,城鄉數字鴻溝有效彌合。

5G發展勢頭強勁,推動移動物聯網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截至2022年8月,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達16.98億戶,超過移動電話用戶數,建成全球最大移動物聯網絡。《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實施。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指引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移動物聯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占全球比例已經超過70%。

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是加快網絡強國建設、加速國家信息化進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贏得未來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緊迫要求。

早在2003年,我國就啟動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并于2006年開展現網試驗;2008年,我國建成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純IPv6下一代互聯網,并取得相關領先技術和應用成果;此后我國IPv6產業發展加快,到2014年已有1億部支持IPv6的終端上市······作為世界上較早開展IPv6試驗和應用的國家,我國已在技術研發、網絡建設、應用創新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具備IPv6大規模部署的基礎和條件。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構建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擴容骨干網互聯節點,新設一批國際通信出入口,全面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

此后,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相繼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組織積極開展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工作,全面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深入推動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發展;各類網信企業積極響應,加快IPv6升級改造步伐,加大放量引流力度······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已申請IPv6地址資源總量達到67369塊/32,位居全球第一;我國IPv6活躍用戶數達7.28億;中國網絡基礎設施已經全部支持IPv6。

擁有獨立的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大國安全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并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這是前無古人的“中國道路”。從1994年立項到2000年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從2012年開始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到2020年服務全球······26年間,中國北斗探索出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有源到無源、從區域到全球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近8000臺各型號北斗終端在鐵路領域應用推廣;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系統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94.5%;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車道級導航功能,已在8個城市成功試點,并逐步向全國普及······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基石和重要引擎。

——算力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發展輸送新動能

高速運轉的服務器、晝夜不停的數據中心、迅捷通暢的網絡傳輸······奔跑的字節和海量的數據正在匯聚成數字中國發展的龐大力量。

2017年至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在這三年,我國數據產量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數據顯示,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3‰和1.8‰······

近年來,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特別是5G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應用,數據總量爆發式增長,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打造新型算力網絡體系的需求極為迫切。

遵循發展規律、順應行業需求,一系列頂層設計與規劃密集推出。《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 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要求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開啟了我國國土空間算力資源跨區域統籌布局的新篇章。

全國首個算力小鎮在浙江杭州開園;成都智算中心、蘭州新算力產業示范中心、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算力中心等相繼啟動;騰訊、華為、阿里等網信企業加快在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落地項目······踩著“東數西算”工程的鼓點,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頻添新引擎,我國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2022年2月,我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以及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圖為從空中俯瞰中國(杭州)算力小鎮。

順應時代發展,用好數據新生產要素和算力新生產力,讓數據要素充分流動、數據活力充分激發,中國經濟正迎來更為廣闊的藍海。目前,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方案均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過110萬標準機架;全國在用超大型和大型數據中心達497個、智算中心達20個;西部地區數據中心占比穩步提高,全國算力結構逐步優化;建成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應用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

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共有18家工廠新入選,其中中國占8家,折射出“中國智造”在全球工業新一輪變革浪潮中的重要分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2017年12月,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明方向。

《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階段性目標和重點任務······隨著頂層規劃不斷完善,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快馬揚鞭,融合應用持續深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區域和行業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家,工業設備連接數量超過7900萬臺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 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重慶、山東、浙江等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區域分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從進企業、入園區到聯通更多產業集群,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賦能千行百業,匯聚成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勢能。

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一輪新的數字化改造升級熱潮正席卷交通、能源、水利等多個傳統基礎設施領域。

交通運輸部印發《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樞紐等七大建設行動,著力推進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水利部發布《關于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流域和數字孿生工程,強化 “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

智能電網、智能化煤礦、智慧火電廠等快速發展;“安全、暢通、低碳、高效”的交通網絡正在加速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加快推進······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我國以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為代表的應用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不斷加快,釋放出澎湃發展活力。

千帆競發春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

寬帶網絡建設帶動電子商務快速成長;移動互聯網建設催生移動支付應用;4G、5G網絡部署推動直播等業態發展······更多的新應用、更多的新場景、更多的新業態持續涌現,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正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服務和保障。

充分發揮數字基礎設施重要底座作用,積極推動信息化賦能新發展格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讓互聯網發展紅利惠及全球,促進網絡空間發展和繁榮,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利益。2015年,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2021年,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全球數字經濟是開放和緊密相連的整體,合作共贏是唯一正道,封閉排他、對立分裂只會走進死胡同。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批數字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相繼落地。“一帶一路”數字交通走廊和跨境光纜信息通道加快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深入推進,“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平臺”實現多語言數據共享······中國以一系列務實行動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數字暖流不斷涌動,發展脈動愈發強勁。

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2023年1月31日,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翻看各地2023年的重大建設項目清單,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成為熱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起勢。安徽提出加快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建設;湖北將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作為投資目標;福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強基”行動,培育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預計帶動投資超10萬億元。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作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基礎設施在穩投資、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布局,明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文件將“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作為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重要一環,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越來越多的“全球規模最大”見證著我國從一個信息時代后來者奮勇追趕完成華麗轉身的歷程。

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農業數字化水平加快提升,精準作業逐步普及;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一組組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數字基礎設施激發出的創新活力。

新時代十年,我國積極順應技術創新發展趨勢,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適度超前部署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一批世界領先成果,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正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邁進。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踏上新征程,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筑牢堅實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驅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