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述評》
更新時間:2023-3-19 11:55:24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春來潮涌東風勁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述評

圖片

春回大地,潮起東方。

2023年的春天,中國經濟迅速復蘇、充滿活力,再次踏上發展快車道,其中,數字經濟成為一道耀眼的風景。數字化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中國經濟航船乘著數字化的東風,踏著信息化的浪潮,在風雨中篤行,于逆境中奮起,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乘勢而上、破浪前行,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正加速駛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圖片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圖/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揚帆破浪風正勁——敏銳把握數字化轉型歷史機遇,推動中國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航道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能否成為高收入經濟體,決定性因素在于能否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離京考察,便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一場經濟工作座談會,與廣東各級干部代表和部分企業家交流。在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邊認真聽,一邊仔細記,不時插話交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彼時,中國經濟增速自新世紀以來首次滑落至8%以下,背后一系列隱憂開始顯現:一些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

回京后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成功甩掉了積貧積弱的“窮帽子”,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新情況新問題隨之而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傳統動能不斷削弱,等等。

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新形勢,一味追求GDP的老路顯然已經走不通。

那么,新路在哪里?

“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經濟轉型指明方向。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新動能。新動能從何而來?習近平總書記將目光瞄準了數字化,鮮明指出,“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

對發展全局的深刻洞察,離不開深入的理論思考。

從2016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首次提出發展數字經濟的倡議;從2017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到2018年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從2021年在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賀信中指出“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到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路徑。

對發展全局的準確把握,離不開持續的實踐探索。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

據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回憶,2012年時,面對發展困境,公司做了一個大膽決定:邀請外國數字化專家進行虛擬調試培訓,全力以赴開展數字化轉型。如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數字化工廠虛擬制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業,實施的一汽紅旗長春工廠H焊裝車間效率提升項目實現了14%的產能提升,節約了20%的人工成本,年營收增加了3億多元。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調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內陸邊疆,新時代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棋局精準落子。2020年4月,在浙江考察時,他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他表示,“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他強調,“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2021年4月,在廣西考察時,他指出,“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和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作出一系列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為引領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重大戰略規劃陸續出臺,形成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極大激發和釋放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能。

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一批網絡信息企業躋身世界前列。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新時代的中國勇立時代潮頭,牢牢把握數字化歷史機遇,中國號巨輪在高質量發展新航道上行穩致遠。

奮楫逐浪天地寬——發揮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作用,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2023年春節,世界再次見證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春節檔電影票房達67.58億元;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7億件;全國網上年貨節食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5%。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名單,全球132座“燈塔工廠”,50座在中國;全球“未來之城”20強,中國獨占5席······

在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進程中,數字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方面釋放出強勁動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把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解決“卡脖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2016年4月,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比喻“卡脖子”的風險:“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各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勇攀高峰,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九章”面世、“北斗”組網;“嫦娥”奔月,“蛟龍”潛底;“中國芯”突圍,“智能造”升級······一次次跨越,書寫一次次奇跡,從浩瀚星空到海底謎境,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合肥本源量子成功交付一臺量子計算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京東方生產出新一代柔性顯示屏,厚度僅有一張白紙的三分之一;中國信科完成國內首次P比特級光傳輸系統實驗,實現在一根光纖上近300億人同時通話······廣大企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信息領域前沿技術布局,大力推動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顯著成效。

目前,我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固定寬帶從百兆提升到千兆,全國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移動通信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和移動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深化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2021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前,新一輪信息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日益凸顯。有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至0.62%。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步伐,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和應用創新激活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江淮腹地,“中國聲谷”,依托科大訊飛打造的合肥智能語音產業集群,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8億元。

西湖之濱,“中國視谷”,大華科技和海康威視領軍的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2021年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720.8億元。

荊楚大地,“中國光谷”,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存儲芯片、我國首個400G硅光模塊等一批科研成果和國產化替代產品在這里實現突破。

圖片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批數字產業高地、數字產業集聚區和數字產業集群涌現,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圖為合肥“聲谷”、武漢“光谷”、杭州“視谷”所在地。

面向經濟主戰場,我國不斷以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發展、不斷壯大。我國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導方向是數字經濟;截至2022年6月,我國登記在冊數字核心產業企業達509.5萬戶;海爾、海信、三一等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逐步完成從信息化到數字化的升級,努力打造全球智能制造的示范樣板······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雙向奔赴”和深度融合,有力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以綠色化數字化協同轉型推動建設美麗中國

堅持走綠色化發展之路,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我國信息通信領域規模以上數據中心年耗電量年均增長28%;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達2166億度······我國數字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極為迫切。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

一項項措施堅決有力,一個個成果令人欣喜。

我國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每年可節約電網運維成本約2億元;5G基站單站址能耗較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降至1.3以下;國內大型數字科技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制定低碳發展計劃······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轉型深入推進,我國數字空間奏響“雙碳”發展最強音。

——堅定不移支持網信企業做大做強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和重視網信企業發展。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北京,京西賓館。黨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里舉行。“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既是明確要求,更是殷切期待。在這場關鍵時期召開的關鍵會議中,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再度明晰。

“我們必須亮明態度、決不含糊,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會議對“兩個毫不動搖”的表述更加堅決、明確,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傳遞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信號。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增強企業的發展能力,才能強化中國經濟的肌體。2018年4月,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一批有競爭力的網信企業”;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揮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作用,擴大數字經濟產業中長期貸款投放;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召開座談會,支持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銀保監會發布相關意見,鼓勵相關公司為專精特新等領域提供專業化風險減量服務。這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增強了企業應對困難、迎接挑戰的底氣。

截至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超1600萬家,已培育出近9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在云計算產業領域,阿里、騰訊、華為3家企業進入全球前6位······我國網信企業正釋放出澎湃發展活力。

數字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規范化的引導。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平臺企業快速壯大,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問題日益凸顯,限制競爭、泄露個人隱私、算法濫用等現象時有出現。

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陸續出臺,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制逐步建立······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立法步伐加快,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優化,為推動我國網信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和保障。

——開辟數字合作廣闊空間

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各方激發數字合作活力,讓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造福各國人民。2016年9月,中國主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首次將數字經濟納入二十國集團議程,提出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從推動數字經濟連續6年成為G20國家討論的核心議題之一,到發出數字合作倡議,“數字經濟”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一系列外事活動、國際會議和重要場合中經常講到的高頻熱詞。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持續深化。中國積極搭建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5G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開放平臺,與各國加強數字領域合作,積極開展雙邊、多邊數字治理合作,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從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到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深入推進;在非洲20多個國家實施“萬村通”項目,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絲綢電商”朋友圈不斷擴大······新時代的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積極推動國家間數字經濟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在同世界開放相融中共享發展機遇、匯聚發展力量。

欲借長風乘勢起——以數字化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回望新時代十年,中國面臨的形勢之復雜、斗爭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雖然經歷了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中國經濟卻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是什么?

高質量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出的明確答案。堅持高質量發展,需要處理好“量”和“質”的關系,不是說量的擴張不重要,而是要在提高質的過程中實現量的增長。如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作為一章專門列出,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關鍵環節,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從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全國范圍內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已為2023年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動能。當前,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已經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取得了重大決定性勝利。

2023年將成為經濟全面復蘇和發展的重要一年。

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數字化轉型成為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部署內容,成為各地2023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左右;廣東提出2023年計劃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江西計劃2023年培育數字經濟“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江蘇提出2023年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計劃。

北京正積極推動北京數據特區建設,這是貫徹實施《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加快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步伐。上海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達到3萬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大于60%。

2022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出了具體意見。

這個春天,神州大地春潮涌動,一派勃勃生機。從邊陲小鎮到繁華都市,從低溝深海到高原珠峰,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重大項目火熱推進,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盤風云激蕩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棋局在中華大地上鋪展開來。

春來潮涌東風勁。

聯合國發布《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4.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上調至5.2%,同時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1/4。“中國經濟反彈勢必將為全球經濟注入一劑急需的強心針。”“今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軌跡很大程度上將由中國消費者決定。”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數字化的東風已經吹來。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全球對數字轉型的投資將以每年17.1%的復合速度增長,2023年這類投資預計將達到2.3萬億美元。

風好正是揚帆時。

百舸爭流,唯有弄潮兒才能勇立潮頭;風過隘口,唯有奔跑者才能乘勢而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下,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乘著數字化的東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駛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明天。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述評》
2023-3-19 11:55:24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春來潮涌東風勁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述評

圖片

春回大地,潮起東方。

2023年的春天,中國經濟迅速復蘇、充滿活力,再次踏上發展快車道,其中,數字經濟成為一道耀眼的風景。數字化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中國經濟航船乘著數字化的東風,踏著信息化的浪潮,在風雨中篤行,于逆境中奮起,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乘勢而上、破浪前行,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正加速駛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圖片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圖/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揚帆破浪風正勁——敏銳把握數字化轉型歷史機遇,推動中國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航道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能否成為高收入經濟體,決定性因素在于能否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后首次離京考察,便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一場經濟工作座談會,與廣東各級干部代表和部分企業家交流。在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邊認真聽,一邊仔細記,不時插話交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彼時,中國經濟增速自新世紀以來首次滑落至8%以下,背后一系列隱憂開始顯現:一些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速度規模,發展方式粗放,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不斷積累,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十分突出。

回京后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成功甩掉了積貧積弱的“窮帽子”,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新情況新問題隨之而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傳統動能不斷削弱,等等。

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新形勢,一味追求GDP的老路顯然已經走不通。

那么,新路在哪里?

“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經濟轉型指明方向。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新動能。新動能從何而來?習近平總書記將目光瞄準了數字化,鮮明指出,“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

對發展全局的深刻洞察,離不開深入的理論思考。

從2016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首次提出發展數字經濟的倡議;從2017年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到2018年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要推動產業數字化”;從2021年在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賀信中指出“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到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數字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實踐路徑。

對發展全局的準確把握,離不開持續的實踐探索。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同在場的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

據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回憶,2012年時,面對發展困境,公司做了一個大膽決定:邀請外國數字化專家進行虛擬調試培訓,全力以赴開展數字化轉型。如今,該公司已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數字化工廠虛擬制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業,實施的一汽紅旗長春工廠H焊裝車間效率提升項目實現了14%的產能提升,節約了20%的人工成本,年營收增加了3億多元。

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調研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內陸邊疆,新時代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棋局精準落子。2020年4月,在浙江考察時,他指出,“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他表示,“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要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時,他強調,“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2021年4月,在廣西考察時,他指出,“走出一條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高瞻遠矚的發展眼光和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牢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作出一系列新論斷新部署新要求,為引領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重大戰略規劃陸續出臺,形成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極大激發和釋放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能。

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一批網絡信息企業躋身世界前列。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新時代的中國勇立時代潮頭,牢牢把握數字化歷史機遇,中國號巨輪在高質量發展新航道上行穩致遠。

奮楫逐浪天地寬——發揮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作用,為中國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2023年春節,世界再次見證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春節檔電影票房達67.58億元;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7億件;全國網上年貨節食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5%。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1月公布的最新名單,全球132座“燈塔工廠”,50座在中國;全球“未來之城”20強,中國獨占5席······

在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進程中,數字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方面釋放出強勁動能,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把技術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解決“卡脖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2016年4月,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比喻“卡脖子”的風險:“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各地區各部門、各行各業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奮力攻堅、勇攀高峰,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九章”面世、“北斗”組網;“嫦娥”奔月,“蛟龍”潛底;“中國芯”突圍,“智能造”升級······一次次跨越,書寫一次次奇跡,從浩瀚星空到海底謎境,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合肥本源量子成功交付一臺量子計算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京東方生產出新一代柔性顯示屏,厚度僅有一張白紙的三分之一;中國信科完成國內首次P比特級光傳輸系統實驗,實現在一根光纖上近300億人同時通話······廣大企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

近年來,我國持續強化信息領域前沿技術布局,大力推動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顯著成效。

目前,我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固定寬帶從百兆提升到千兆,全國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移動通信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和移動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助力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深化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2021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數字經濟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當前,新一輪信息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日益凸顯。有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至0.62%。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步伐,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和應用創新激活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江淮腹地,“中國聲谷”,依托科大訊飛打造的合肥智能語音產業集群,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8億元。

西湖之濱,“中國視谷”,大華科技和海康威視領軍的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2021年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720.8億元。

荊楚大地,“中國光谷”,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存儲芯片、我國首個400G硅光模塊等一批科研成果和國產化替代產品在這里實現突破。

圖片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一批數字產業高地、數字產業集聚區和數字產業集群涌現,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圖為合肥“聲谷”、武漢“光谷”、杭州“視谷”所在地。

面向經濟主戰場,我國不斷以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發展、不斷壯大。我國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導方向是數字經濟;截至2022年6月,我國登記在冊數字核心產業企業達509.5萬戶;海爾、海信、三一等一大批大中型企業,逐步完成從信息化到數字化的升級,努力打造全球智能制造的示范樣板······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雙向奔赴”和深度融合,有力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以綠色化數字化協同轉型推動建設美麗中國

堅持走綠色化發展之路,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我國信息通信領域規模以上數據中心年耗電量年均增長28%;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達2166億度······我國數字產業綠色轉型發展極為迫切。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雙化協同)綜合試點······

一項項措施堅決有力,一個個成果令人欣喜。

我國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每年可節約電網運維成本約2億元;5G基站單站址能耗較2019年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值)降至1.3以下;國內大型數字科技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制定低碳發展計劃······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轉型深入推進,我國數字空間奏響“雙碳”發展最強音。

——堅定不移支持網信企業做大做強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和重視網信企業發展。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北京,京西賓館。黨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這里舉行。“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既是明確要求,更是殷切期待。在這場關鍵時期召開的關鍵會議中,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再度明晰。

“我們必須亮明態度、決不含糊,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是長久之策,不是權宜之計。”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會議對“兩個毫不動搖”的表述更加堅決、明確,提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傳遞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信號。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增強企業的發展能力,才能強化中國經濟的肌體。2018年4月,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一批有競爭力的網信企業”;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揮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作用,擴大數字經濟產業中長期貸款投放;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召開座談會,支持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銀保監會發布相關意見,鼓勵相關公司為專精特新等領域提供專業化風險減量服務。這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舉措,增強了企業應對困難、迎接挑戰的底氣。

截至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超1600萬家,已培育出近9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在云計算產業領域,阿里、騰訊、華為3家企業進入全球前6位······我國網信企業正釋放出澎湃發展活力。

數字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規范化的引導。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平臺企業快速壯大,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問題日益凸顯,限制競爭、泄露個人隱私、算法濫用等現象時有出現。

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陸續出臺,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等跨部門協調機制逐步建立······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立法步伐加快,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優化,為推動我國網信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服務、支撐和保障。

——開辟數字合作廣闊空間

2022年11月,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各方激發數字合作活力,讓數字經濟發展成果造福各國人民。2016年9月,中國主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首次將數字經濟納入二十國集團議程,提出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從推動數字經濟連續6年成為G20國家討論的核心議題之一,到發出數字合作倡議,“數字經濟”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在一系列外事活動、國際會議和重要場合中經常講到的高頻熱詞。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持續深化。中國積極搭建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5G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開放平臺,與各國加強數字領域合作,積極開展雙邊、多邊數字治理合作,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從推動制定《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到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與16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深入推進;在非洲20多個國家實施“萬村通”項目,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絲綢電商”朋友圈不斷擴大······新時代的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積極推動國家間數字經濟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在同世界開放相融中共享發展機遇、匯聚發展力量。

欲借長風乘勢起——以數字化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回望新時代十年,中國面臨的形勢之復雜、斗爭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雖然經歷了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中國經濟卻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是什么?

高質量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出的明確答案。堅持高質量發展,需要處理好“量”和“質”的關系,不是說量的擴張不重要,而是要在提高質的過程中實現量的增長。如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作為一章專門列出,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

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需要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關鍵環節,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從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全國范圍內推出的一系列舉措已為2023年經濟發展積蓄了強大動能。當前,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已經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取得了重大決定性勝利。

2023年將成為經濟全面復蘇和發展的重要一年。

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數字化轉型成為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部署內容,成為各地2023年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提出2023年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左右;廣東提出2023年計劃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江西計劃2023年培育數字經濟“專精特新”企業100家以上;江蘇提出2023年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計劃。

北京正積極推動北京數據特區建設,這是貫徹實施《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加快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步伐。上海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上海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達到3萬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大于60%。

2022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出了具體意見。

這個春天,神州大地春潮涌動,一派勃勃生機。從邊陲小鎮到繁華都市,從低溝深海到高原珠峰,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重大項目火熱推進,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盤風云激蕩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棋局在中華大地上鋪展開來。

春來潮涌東風勁。

聯合國發布《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4.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上調至5.2%,同時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1/4。“中國經濟反彈勢必將為全球經濟注入一劑急需的強心針。”“今年世界經濟的發展軌跡很大程度上將由中國消費者決定。”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數字化的東風已經吹來。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全球對數字轉型的投資將以每年17.1%的復合速度增長,2023年這類投資預計將達到2.3萬億美元。

風好正是揚帆時。

百舸爭流,唯有弄潮兒才能勇立潮頭;風過隘口,唯有奔跑者才能乘勢而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下,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下,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乘著數字化的東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駛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明天。

《中國網信》雜志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主辦,于2022年創刊,致力于成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陣地,宣傳解讀中央網信委及其辦公室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渠道,深化網信領域理論研究、科技創新和實踐活動的交流平臺。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