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紀實》
更新時間:2022-11-7 14:24:10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紀實


圖片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向縱深演進,引領和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宏氣魄和遠見卓識,敏銳洞察全球互聯網發展大勢,深刻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潮流,著眼信息時代人類的前途命運和共同福祉,深入思考構建什么樣的網絡空間、如何構建網絡空間等重大課題,創造性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網絡空間的未來擘畫了美好愿景、指明了發展方向。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積極行動,不斷彰顯出造福人類、影響世界、引領未來的強大力量。

圖片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辭。這是習近平敲下木槌,宣布圓桌峰會開幕。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圖/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深刻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貢獻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發展、安全、治理等方面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重大課題。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擔任國家主席后的習近平首次出訪,在這里發表重要演講。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2014年,中國迎來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同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首次被確立為重要戰略目標。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努力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的同時,從未忘記擔負的國際責任,致力于把中國互聯網發展置身于國際互聯網發展全局下謀劃,積極向世界貢獻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智慧。

同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西國會發表《弘揚傳統友好 共譜合作新篇》演講,首次就應該建立什么樣的網絡空間、構建什么樣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提出中國主張:“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中國政府的開放姿態和鮮明立場,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烏鎮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向世界發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這次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了全球互聯網面臨的共同挑戰:“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網絡空間人類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直面世界互聯網發展的共同問題,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強調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倡導“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四項原則”“五點主張”明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和實踐路徑,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對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開啟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新篇章,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積極響應。國際電信聯盟、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相關負責人點贊習近平總書記主旨演講,認為中國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注入新力量;海外主流媒體對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以及促進開放合作等話題予以高度關注,稱贊“習近平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方案’”。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進行深刻闡釋,讓這一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2016年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十六字目標擲地有聲,飽含著創造世界互聯網美好未來的真誠心愿。

2017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信強調:“我們倡導‘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就是希望與國際社會一道,尊重網絡主權,發揚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在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共同”進一步為變革中的世界指明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根植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國智慧,充盈著對人類共同命運與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和運用,彰顯出一個復興中的古老東方大國在信息時代的智慧與擔當。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引領下,中國真誠與世界各國分享互聯網發展經驗和機遇,誠摯歡迎各國搭乘中國互聯網發展“快車”,奏響了共同發展的華美樂章,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贊許。

圖片

2022年6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推動現代產業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加快低碳轉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深入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化。如何發展互聯網、用好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2018年4月,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種主體作用。”

互聯網飛速發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網絡空間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中國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深入參與搭建全球性、區域性多層次互聯網治理平臺,推動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企業、民間團體等在互聯網國際治理領域積極發聲、密切交流、深化合作,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凝聚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共識,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方案日益深入人心。

——積極搭建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2014年11月,長城腳下,雁棲湖畔,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這里舉行。走過25年歷程的APEC會議,在這一周里烙下了深深的“北京印記”。

4次高規格多邊會議,20多場雙邊會見……2014年11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出席APEC北京周系列活動,密集會晤各方政要,以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胸襟氣魄和風度魅力,談亞太發展、倡互聯互通、講中國改革,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提振信心、凝聚共識、繪就藍圖。

“我們將推動經濟轉型,挖掘互聯網經濟、藍色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增長潛力”“我們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合作”……APEC領導人在北京批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通過《亞太經合組織促進互聯網經濟合作倡議》,首次將互聯網經濟引入APEC合作框架……面對經濟發展的諸多挑戰,APEC北京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凝聚廣泛共識,為破解時代難題提供了亞太方案。

中國搭臺,全球共享。

2014年,在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之際,中國已擁有6.4億網民、5.3億移動寬帶用戶、近13億手機用戶,是舉世矚目的網絡大國。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創辦了世界互聯網大會,并將會址永久設在浙江烏鎮。這是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也是世界互聯網領域盛況空前的一場高峰會議。

小橋流水與數字浪潮在這里激蕩,千年古鎮與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從《烏鎮展望》到展示全球前沿領先科技成果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再到全面反映中國和世界互聯網發展情況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大會成果愈加豐碩。

2017年,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老撾、沙特、塞爾維亞、泰國、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致力于實現互聯互通的“數字絲綢之路”;2019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并倡議國際社會攜手合作;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進一步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這些無不體現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深化合作的真誠愿望。

如今,世界互聯網大會已走入第九個年頭,“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大會永久主題。同時,大會每一年都會針對性地設置新的議題:“互聯互通 共享共治”“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在變與不變中,世界互聯網大會不斷探尋著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中國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VR產業大會……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領域國際交流活動在中國舉辦,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廣泛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在網絡空間共享創新成果;中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中德互聯網經濟對話、中非互聯網發展與合作論壇……中國搭建起一個個對話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為全球網絡空間的開放共享、互利共贏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力推動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治理進程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我們應該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需要改革和建設全球治理體系。”他強調,世界各國應該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針對互聯網領域國際熱點問題,中國一貫主張發揮聯合國的主渠道作用,倡導基于《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原則和規則體系,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先后推動聯合國“雙軌制”談判進程達成最終報告、發起 “中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行動倡議”、推動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國際化改革……中國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協商、共同研究制定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

從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到信息社會世界峰會,從國際電信聯盟到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中國政府及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技術社群、智庫等,在國際重要平臺積極發聲,放大發展中國家聲音,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進。

產業發展,標準為先。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16年,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時隔17年再次承辦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一道,深化標準合作,加強交流互鑒,共同完善國際標準體系。”

為了改變在技術標準領域的落后局面,中國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和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為世界信息技術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從1G空白、2G追隨、3G突破、4G同步到5G領跑,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正是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縮影。

此外,中國積極向國際電信聯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提交中國5G技術方案,主動參與引領建設國際法定數字貨幣標準,推動北斗二號、北斗三號進入3GPP標準體系,推動中國密碼算法納入相關國際標準……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前,中國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僅為13項;從2001年至2015年,中國制定的國際標準達到182項;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數量超過了800項。20多年來,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上的“跟隨者”形象已悄然發生改變。

近年來,全球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成為數字技術的關鍵要素、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重塑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事關各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9月,在“抓住數字機遇,共謀合作發展”國際研討會高級別會議上,中國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聚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個人信息保護、企業境外數據存儲和調取、供應鏈安全等問題,呼吁各國加強全球數字治理、網絡安全合作,共同促進數據安全,為維護全球數據和網絡安全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

這是首個由國家發起的數字安全領域全球性倡議,也是中國為維護全球數據安全作出的承諾,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此后,中國相繼與阿拉伯國家聯盟、中亞五國簽署《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開始生根發芽、落地見效,為全球數字治理注入發展中國家的智慧和力量。

針對日益猖獗的網絡犯罪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深刻指出:“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談判進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共同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倡導共建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與多國簽署網絡安全合作諒解備忘錄……在全球網絡安全領域,中國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網絡安全面臨的挑戰,推動建立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國際互信對話機制。

——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當前,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快速融合,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2017年,外交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合作”目標,并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紅利普惠共享”作為行動計劃之一。

同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釋放出堅定信號:“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2019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表明:“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愿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保持市場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闡明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擔起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

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積極推動國家間數字經濟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與世界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2012年,中國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10國等15方聯合發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并積極推動RCEP在2020年簽署。RCEP前瞻性地納入跨境傳輸數據規則,為實現數據跨境流動破局、構建數據跨境流動規則體系提出了最新方案。

2016年9月4日下午3時30分,世界目光聚焦中國杭州。習近平總書記敲下木槌,宣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開幕。這是中國第一次主持全球經濟治理的頂層設計會議,也是G20峰會第一次連續兩年由新興國家擔任主席國。

在峰會上,“數字經濟”成為一項重要議題,中國牽頭制定和發布了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國際標準的開發使用作為重要內容。這是全球首個數字經濟合作倡議。自此,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貿合作的重點議題和重要領域。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沖擊、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引擎。這一年,中國向APEC數字經濟指導組提交了《運用數字技術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倡議》和《優化數字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倡議文件,獲得指導組一致通過。

2021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進一步為中國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合作與治理指明了方向。

一個月后,中國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并于2022年成立加入DEPA工作組,全面推進中國加入DEPA的談判,標志著中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個個關鍵節點,一項項重要部署,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中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目標更加堅定,方向更加清晰,舉措更加有力。

在加快自身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對接融入全球數字經濟合作框架,致力于推動縮小全球數字鴻溝,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在東南亞,中國互聯網企業助力泰國打造東盟首家5G智慧醫院,促進服務流程智能化轉型;在拉美,中國與巴西、厄瓜多爾等國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創新合作,助力亞馬遜雨林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在非洲,中國與國際電信聯盟合作啟動技術援助及培訓項目,助力建設“數字烏干達”…… 中國行動一以貫之、步履堅定。

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數字化轉型,到5G、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中國廣泛開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時代發展機遇。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在中國首倡主辦的這一歷史性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全新力量。

數年過去,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已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全面提速,到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啟動建設;從與多國簽署5G合作協議,到推進“絲路電商”;從推廣普及移動支付,到提供北斗系統導航服務……中國在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大數據、跨境電商、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領域廣泛發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高質量的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為沿線經濟體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中國數字動力。

圖片

以中國新發展為全球提供新機遇,攜手開創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新圖景

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發展造成嚴重沖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南北鴻溝繼續拉大,糧食、能源安全出現危機,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個別國家將發展議題政治化、邊緣化,搞“小院高墻”和極限制裁,人為制造分裂和對抗。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各國帶來的機遇更加廣闊,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的意志更加堅定。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推動發展問題回歸國際核心議程。

全球發展倡議是繼共建“一帶一路”后中國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今年1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成立,目前已經有60個國家加入。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也表示了對全球發展倡議的積極支持。

“我們要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推動現代產業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加快低碳轉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在2022年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發展”這個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為全球跨越發展鴻溝、重振發展事業注入信心和力量。

云散風清雨天后,景物無窮世界寬。

互聯網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這一進程中,數字文明蓬勃發展,網絡空間空前活躍,人類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2022年7月,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在中國北京成立。“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深化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希望世界互聯網大會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以對話交流促進共商,以務實合作推動共享,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為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未來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始于中國、屬于世界。

在連續8年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基礎上,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開展網絡空間對話協商合作的呼聲和期盼,必將廣泛匯聚各方力量,進一步凝聚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共識,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互聯網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共有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未來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深入開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致力于把網絡空間建設成造福全人類的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面向未來,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一道,用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廣泛凝聚理念共識,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持續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編輯:陳天昊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中國網信》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紀實》
2022-11-7 14:24:10    來源:中國網信雜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紀實


圖片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向縱深演進,引領和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宏氣魄和遠見卓識,敏銳洞察全球互聯網發展大勢,深刻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潮流,著眼信息時代人類的前途命運和共同福祉,深入思考構建什么樣的網絡空間、如何構建網絡空間等重大課題,創造性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網絡空間的未來擘畫了美好愿景、指明了發展方向。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積極行動,不斷彰顯出造福人類、影響世界、引領未來的強大力量。

圖片

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圓桌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辭。這是習近平敲下木槌,宣布圓桌峰會開幕。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圖/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深刻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貢獻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另一方面,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發展、安全、治理等方面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全人類的前途命運,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重大課題。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擔任國家主席后的習近平首次出訪,在這里發表重要演講。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

2014年,中國迎來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同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首次被確立為重要戰略目標。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努力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的同時,從未忘記擔負的國際責任,致力于把中國互聯網發展置身于國際互聯網發展全局下謀劃,積極向世界貢獻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智慧。

同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西國會發表《弘揚傳統友好 共譜合作新篇》演講,首次就應該建立什么樣的網絡空間、構建什么樣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提出中國主張:“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中國政府的開放姿態和鮮明立場,在海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中國浙江烏鎮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向世界發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這次大會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了全球互聯網面臨的共同挑戰:“互聯網領域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信息鴻溝不斷拉大,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網絡空間人類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直面世界互聯網發展的共同問題,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強調要“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倡導“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四項原則”“五點主張”明確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和實踐路徑,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對信息時代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開啟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新篇章,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積極響應。國際電信聯盟、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相關負責人點贊習近平總書記主旨演講,認為中國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注入新力量;海外主流媒體對構建良好網絡秩序、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以及促進開放合作等話題予以高度關注,稱贊“習近平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中國方案’”。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進行深刻闡釋,讓這一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2016年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視頻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網絡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十六字目標擲地有聲,飽含著創造世界互聯網美好未來的真誠心愿。

2017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信強調:“我們倡導‘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就是希望與國際社會一道,尊重網絡主權,發揚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在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共同”進一步為變革中的世界指明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根植于“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國智慧,充盈著對人類共同命運與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和運用,彰顯出一個復興中的古老東方大國在信息時代的智慧與擔當。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引領下,中國真誠與世界各國分享互聯網發展經驗和機遇,誠摯歡迎各國搭乘中國互聯網發展“快車”,奏響了共同發展的華美樂章,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廣泛贊許。

圖片

2022年6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并發表題為《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的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推動現代產業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加快低碳轉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圖/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深入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化。如何發展互聯網、用好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2018年4月,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種主體作用。”

互聯網飛速發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網絡空間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中國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深入參與搭建全球性、區域性多層次互聯網治理平臺,推動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企業、民間團體等在互聯網國際治理領域積極發聲、密切交流、深化合作,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凝聚全球網絡空間治理共識,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方案日益深入人心。

——積極搭建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2014年11月,長城腳下,雁棲湖畔,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這里舉行。走過25年歷程的APEC會議,在這一周里烙下了深深的“北京印記”。

4次高規格多邊會議,20多場雙邊會見……2014年11月7日至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出席APEC北京周系列活動,密集會晤各方政要,以大國領袖的遠見卓識、胸襟氣魄和風度魅力,談亞太發展、倡互聯互通、講中國改革,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提振信心、凝聚共識、繪就藍圖。

“我們將推動經濟轉型,挖掘互聯網經濟、藍色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領域增長潛力”“我們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合作”……APEC領導人在北京批準《亞太經合組織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共識》,通過《亞太經合組織促進互聯網經濟合作倡議》,首次將互聯網經濟引入APEC合作框架……面對經濟發展的諸多挑戰,APEC北京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凝聚廣泛共識,為破解時代難題提供了亞太方案。

中國搭臺,全球共享。

2014年,在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之際,中國已擁有6.4億網民、5.3億移動寬帶用戶、近13億手機用戶,是舉世矚目的網絡大國。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創辦了世界互聯網大會,并將會址永久設在浙江烏鎮。這是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也是世界互聯網領域盛況空前的一場高峰會議。

小橋流水與數字浪潮在這里激蕩,千年古鎮與現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從《烏鎮展望》到展示全球前沿領先科技成果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再到全面反映中國和世界互聯網發展情況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大會成果愈加豐碩。

2017年,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老撾、沙特、塞爾維亞、泰國、土耳其、阿聯酋等國家相關部門共同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致力于實現互聯互通的“數字絲綢之路”;2019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并倡議國際社會攜手合作;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進一步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這些無不體現著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深化合作的真誠愿望。

如今,世界互聯網大會已走入第九個年頭,“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成為大會永久主題。同時,大會每一年都會針對性地設置新的議題:“互聯互通 共享共治”“創新驅動 造福人類”“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在變與不變中,世界互聯網大會不斷探尋著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時代答案。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中國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世界VR產業大會……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領域國際交流活動在中國舉辦,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各國在網絡空間廣泛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在網絡空間共享創新成果;中國互聯網治理論壇、中英互聯網圓桌會議、中德互聯網經濟對話、中非互聯網發展與合作論壇……中國搭建起一個個對話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為全球網絡空間的開放共享、互利共贏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力推動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治理進程

2021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我們應該堅決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需要改革和建設全球治理體系。”他強調,世界各國應該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針對互聯網領域國際熱點問題,中國一貫主張發揮聯合國的主渠道作用,倡導基于《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原則和規則體系,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先后推動聯合國“雙軌制”談判進程達成最終報告、發起 “中國互聯網治理論壇(IGF)行動倡議”、推動互聯網名稱和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國際化改革……中國致力于與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共同協商、共同研究制定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

從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到信息社會世界峰會,從國際電信聯盟到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中國政府及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技術社群、智庫等,在國際重要平臺積極發聲,放大發展中國家聲音,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進。

產業發展,標準為先。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16年,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時隔17年再次承辦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一道,深化標準合作,加強交流互鑒,共同完善國際標準體系。”

為了改變在技術標準領域的落后局面,中國積極推動信息技術和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為世界信息技術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從1G空白、2G追隨、3G突破、4G同步到5G領跑,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正是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縮影。

此外,中國積極向國際電信聯盟和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提交中國5G技術方案,主動參與引領建設國際法定數字貨幣標準,推動北斗二號、北斗三號進入3GPP標準體系,推動中國密碼算法納入相關國際標準……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前,中國制定的國際標準數量僅為13項;從2001年至2015年,中國制定的國際標準達到182項;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主持的國際標準數量超過了800項。20多年來,中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上的“跟隨者”形象已悄然發生改變。

近年來,全球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成為數字技術的關鍵要素、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重塑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事關各國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9月,在“抓住數字機遇,共謀合作發展”國際研討會高級別會議上,中國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聚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個人信息保護、企業境外數據存儲和調取、供應鏈安全等問題,呼吁各國加強全球數字治理、網絡安全合作,共同促進數據安全,為維護全球數據和網絡安全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

這是首個由國家發起的數字安全領域全球性倡議,也是中國為維護全球數據安全作出的承諾,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此后,中國相繼與阿拉伯國家聯盟、中亞五國簽署《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中國+中亞五國”數據安全合作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開始生根發芽、落地見效,為全球數字治理注入發展中國家的智慧和力量。

針對日益猖獗的網絡犯罪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深刻指出:“中國愿同各國一道,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談判進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共同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宣言》倡導共建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與多國簽署網絡安全合作諒解備忘錄……在全球網絡安全領域,中國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網絡安全面臨的挑戰,推動建立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國際互信對話機制。

——與世界各國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當前,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快速融合,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2017年,外交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發布《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合作”目標,并將“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紅利普惠共享”作為行動計劃之一。

同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信中釋放出堅定信號:“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2019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上表明:“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愿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保持市場開放,實現互利共贏。”

在致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賀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闡明中國的立場和態度:“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擔起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

作為數字經濟大國,中國積極推動國家間數字經濟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合作,與世界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2012年,中國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10國等15方聯合發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并積極推動RCEP在2020年簽署。RCEP前瞻性地納入跨境傳輸數據規則,為實現數據跨境流動破局、構建數據跨境流動規則體系提出了最新方案。

2016年9月4日下午3時30分,世界目光聚焦中國杭州。習近平總書記敲下木槌,宣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開幕。這是中國第一次主持全球經濟治理的頂層設計會議,也是G20峰會第一次連續兩年由新興國家擔任主席國。

在峰會上,“數字經濟”成為一項重要議題,中國牽頭制定和發布了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數字經濟國際標準的開發使用作為重要內容。這是全球首個數字經濟合作倡議。自此,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貿合作的重點議題和重要領域。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應對疫情沖擊、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引擎。這一年,中國向APEC數字經濟指導組提交了《運用數字技術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倡議》和《優化數字營商環境激活市場主體活力》倡議文件,獲得指導組一致通過。

2021年10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進一步為中國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合作與治理指明了方向。

一個月后,中國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并于2022年成立加入DEPA工作組,全面推進中國加入DEPA的談判,標志著中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邁出了新的步伐。

一個個關鍵節點,一項項重要部署,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中國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目標更加堅定,方向更加清晰,舉措更加有力。

在加快自身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積極對接融入全球數字經濟合作框架,致力于推動縮小全球數字鴻溝,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在東南亞,中國互聯網企業助力泰國打造東盟首家5G智慧醫院,促進服務流程智能化轉型;在拉美,中國與巴西、厄瓜多爾等國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創新合作,助力亞馬遜雨林生態系統以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在非洲,中國與國際電信聯盟合作啟動技術援助及培訓項目,助力建設“數字烏干達”…… 中國行動一以貫之、步履堅定。

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數字化轉型,到5G、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中國廣泛開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時代發展機遇。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在中國首倡主辦的這一歷史性盛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全新力量。

數年過去,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已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全面提速,到中阿“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試驗區啟動建設;從與多國簽署5G合作協議,到推進“絲路電商”;從推廣普及移動支付,到提供北斗系統導航服務……中國在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大數據、跨境電商、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領域廣泛發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高質量的信息產品和技術服務,為沿線經濟體的發展注入了不竭的中國數字動力。

圖片

以中國新發展為全球提供新機遇,攜手開創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新圖景

世界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發展造成嚴重沖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南北鴻溝繼續拉大,糧食、能源安全出現危機,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個別國家將發展議題政治化、邊緣化,搞“小院高墻”和極限制裁,人為制造分裂和對抗。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各國帶來的機遇更加廣闊,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強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團結自強的意志更加堅定。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挖掘疫后經濟增長新動能,攜手實現跨越發展。”2021年9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推動發展問題回歸國際核心議程。

全球發展倡議是繼共建“一帶一路”后中國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今年1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正式成立,目前已經有60個國家加入。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也表示了對全球發展倡議的積極支持。

“我們要推進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推動現代產業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加快低碳轉型,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在2022年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中,習近平總書記著眼“發展”這個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為全球跨越發展鴻溝、重振發展事業注入信心和力量。

云散風清雨天后,景物無窮世界寬。

互聯網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這一進程中,數字文明蓬勃發展,網絡空間空前活躍,人類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相連。

2022年7月,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在中國北京成立。“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深化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希望世界互聯網大會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以對話交流促進共商,以務實合作推動共享,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為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未來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始于中國、屬于世界。

在連續8年成功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基礎上,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開展網絡空間對話協商合作的呼聲和期盼,必將廣泛匯聚各方力量,進一步凝聚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共識,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互聯網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共有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未來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深入開展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致力于把網絡空間建設成造福全人類的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面向未來,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一道,用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廣泛凝聚理念共識,不斷激發創新活力,持續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文章編輯:陳天昊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