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 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為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更新時間:2022-10-28 22:32:21    來源:央視網

點此觀看視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發(fā)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為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陪同考察。

  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分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和省長趙一德,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和省長王凱陪同下,深入陜西延安市和河南安陽市的農村、學校、紅色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等進行調研。

  延安是革命老區(qū),也曾是深度貧困地區(qū)。習近平一直掛念陜北的老鄉(xiāng)們。2015年2月,習近平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當地推進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來到延安,看看老鄉(xiāng)們脫貧后生活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鄉(xiāng)村振興怎么搞。

  26日下午,習近平一下火車,就乘車前往延安市安塞區(qū)高橋鎮(zhèn)南溝村。正值金秋,山上蘋果園碩果累累,一片豐收景象。習近平走進果園,向現場采摘的果農了解今年蘋果收成,同老鄉(xiāng)們親切交流,并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習近平詳細詢問蘋果種植技術、采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發(fā)展蘋果種植和其他產業(yè)等,老鄉(xiāng)們一一回答。習近平十分關心灌溉和用水問題,老鄉(xiāng)們告訴總書記,他們通過筑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習近平稱贊說,這就是農業(yè)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yè)發(fā)展方向。

  在村蘋果洗選車間,習近平聽取當地蘋果產業(yè)發(fā)展情況,并察看分揀裝箱生產線,F場擺放了當地種植的各種蘋果和深加工產品,習近平饒有興趣地一一端詳,仔細聽取介紹,對當地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老鄉(xiāng)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

  車間外,老鄉(xiāng)們聚集在一起,高聲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老鄉(xiāng)們拉起家常,回憶當年他在陜北的知青歲月。習近平對老鄉(xiāng)們說,我在陜北生活了7年,當年看到老鄉(xiāng)們生活很艱苦,心里就想著怎么樣讓大家生活好起來。這次來延安,看到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陜北老鄉(xiāng)們修梯田、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掄起老鋤頭干活,廣種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還林種上了蘋果,老鄉(xiāng)們有工作、有穩(wěn)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醫(yī)保,生活越來越好。從陜北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習近平指出,現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xiāng)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xù)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fā)展蘋果種植,加上滴灌技術、矮化種植技術、選果生產線等不斷發(fā)展,就地賣出,銷路不愁,大力發(fā)展蘋果種植業(yè)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yè),大有前途。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讓老鄉(xiāng)們生活越來越紅火。老鄉(xiāng)們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隨后,習近平來到延安中學棗園校區(qū)。延安中學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中學,是在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親切關懷和精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具有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為革命老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習近平走進學校教育史館,了解學校總體辦學情況。習近平希望延安中學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時代新人。

  在學生餐廳,各式各樣的飯菜色香味俱全。習近平詳細察看,向廚師們了解飯菜的價格和口味,叮囑他們確保質量、注意衛(wèi)生,讓同學們吃得放心舒心。

  教學樓里,學生們正在上課。習近平走進高一(2)班教室,同師生親切交流,問同學們有什么理想,長大后想做什么。一位同學說將來想當李時珍那樣的醫(yī)生,另一位同學說想考大學藥劑專業(yè),還有一位同學說想學外語、將來當一名外交翻譯。習近平聽了十分高興,稱贊他們人生目標明確,理想高尚。他勉勵同學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離開學校時,夜幕降臨。同學們走出教室,鼓掌歡送總書記。習近平向大家揮手致意。

  2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上世紀60年代,當地人民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在黨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習近平走進展館,依次參觀了“千年旱魔,世代抗爭”、“紅旗引領,創(chuàng)造奇跡”、“英雄人民,太行豐碑”、“山河巨變,實現夢想”、“繼往開來,精神永恒”等展覽內容。習近平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今天,物質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隨后,習近平實地察看紅旗渠分水閘運行情況,詳細了解分水閘在調水、灌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紅旗渠修建過程中,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經過1年5個月的奮戰(zhàn),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巖壁鑿通,這個輸水隧洞被命名為青年洞。習近平拾級而上,來到青年洞,沿步道察看紅旗渠。習近平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紅旗渠精神永在!

  28日下午,習近平考察了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習近平步入殷墟博物館,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隨后,習近平來到車馬坑展廳,察看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跡。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在這方面,考古事業(yè)居功至偉?脊殴ぷ饕^續(xù)重視和加強,繼續(xù)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要通過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黨創(chuàng)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陳希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分別參加上述有關活動。

文章編輯:崔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fā)、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 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為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2022-10-28 22:32:21    來源:央視網

點此觀看視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發(fā)揚延安精神和紅旗渠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為實現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陪同考察。

  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分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和省長趙一德,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和省長王凱陪同下,深入陜西延安市和河南安陽市的農村、學校、紅色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等進行調研。

  延安是革命老區(qū),也曾是深度貧困地區(qū)。習近平一直掛念陜北的老鄉(xiāng)們。2015年2月,習近平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當地推進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習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來到延安,看看老鄉(xiāng)們脫貧后生活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鄉(xiāng)村振興怎么搞。

  26日下午,習近平一下火車,就乘車前往延安市安塞區(qū)高橋鎮(zhèn)南溝村。正值金秋,山上蘋果園碩果累累,一片豐收景象。習近平走進果園,向現場采摘的果農了解今年蘋果收成,同老鄉(xiāng)們親切交流,并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習近平詳細詢問蘋果種植技術、采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發(fā)展蘋果種植和其他產業(yè)等,老鄉(xiāng)們一一回答。習近平十分關心灌溉和用水問題,老鄉(xiāng)們告訴總書記,他們通過筑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習近平稱贊說,這就是農業(yè)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yè)發(fā)展方向。

  在村蘋果洗選車間,習近平聽取當地蘋果產業(yè)發(fā)展情況,并察看分揀裝箱生產線,F場擺放了當地種植的各種蘋果和深加工產品,習近平饒有興趣地一一端詳,仔細聽取介紹,對當地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老鄉(xiāng)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

  車間外,老鄉(xiāng)們聚集在一起,高聲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老鄉(xiāng)們拉起家常,回憶當年他在陜北的知青歲月。習近平對老鄉(xiāng)們說,我在陜北生活了7年,當年看到老鄉(xiāng)們生活很艱苦,心里就想著怎么樣讓大家生活好起來。這次來延安,看到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陜北老鄉(xiāng)們修梯田、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掄起老鋤頭干活,廣種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還林種上了蘋果,老鄉(xiāng)們有工作、有穩(wěn)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醫(yī)保,生活越來越好。從陜北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習近平指出,現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已經實現,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xiāng)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xù)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陜北的氣候、光照、緯度、海拔等非常適宜發(fā)展蘋果種植,加上滴灌技術、矮化種植技術、選果生產線等不斷發(fā)展,就地賣出,銷路不愁,大力發(fā)展蘋果種植業(yè)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yè),大有前途。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讓老鄉(xiāng)們生活越來越紅火。老鄉(xiāng)們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隨后,習近平來到延安中學棗園校區(qū)。延安中學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中學,是在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親切關懷和精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具有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為革命老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習近平走進學校教育史館,了解學?傮w辦學情況。習近平希望延安中學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時代新人。

  在學生餐廳,各式各樣的飯菜色香味俱全。習近平詳細察看,向廚師們了解飯菜的價格和口味,叮囑他們確保質量、注意衛(wèi)生,讓同學們吃得放心舒心。

  教學樓里,學生們正在上課。習近平走進高一(2)班教室,同師生親切交流,問同學們有什么理想,長大后想做什么。一位同學說將來想當李時珍那樣的醫(yī)生,另一位同學說想考大學藥劑專業(yè),還有一位同學說想學外語、將來當一名外交翻譯。習近平聽了十分高興,稱贊他們人生目標明確,理想高尚。他勉勵同學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離開學校時,夜幕降臨。同學們走出教室,鼓掌歡送總書記。習近平向大家揮手致意。

  28日上午,習近平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上世紀60年代,當地人民為解決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huán)境,在黨和政府支持下,在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稱為“人工天河”。習近平走進展館,依次參觀了“千年旱魔,世代抗爭”、“紅旗引領,創(chuàng)造奇跡”、“英雄人民,太行豐碑”、“山河巨變,實現夢想”、“繼往開來,精神永恒”等展覽內容。習近平指出,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干,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今天,物質生活大為改善,但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變。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隨后,習近平實地察看紅旗渠分水閘運行情況,詳細了解分水閘在調水、灌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紅旗渠修建過程中,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經過1年5個月的奮戰(zhàn),將地勢險要、石質堅硬的巖壁鑿通,這個輸水隧洞被命名為青年洞。習近平拾級而上,來到青年洞,沿步道察看紅旗渠。習近平強調,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fā)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就是一兩代人的事,我們正逢其時、不可辜負,要作出我們這一代的貢獻。紅旗渠精神永在!

  28日下午,習近平考察了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南北兩岸的殷墟遺址。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習近平步入殷墟博物館,仔細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隨后,習近平來到車馬坑展廳,察看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跡。他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為我們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系。在這方面,考古事業(yè)居功至偉?脊殴ぷ饕^續(xù)重視和加強,繼續(xù)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要通過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黨創(chuàng)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陳希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分別參加上述有關活動。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yè)·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