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為了藍天白云 六萬戶居民棄煤
我市超額完成今年“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
更新時間:2017-11-23 8:21:56    來源:焦作日報
       日前,記者隨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視察我市“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工作開展情況。在山陽區新城街道恩華社區,只見這里許多家戶的房前屋后,嶄新的天然氣管線和表箱格外惹眼。走進一戶居民家中,頓感屋內暖意融融,記者看到,該居民家的客廳、臥室都裝了暖氣片,他們已經用上了燃氣壁掛爐。

       據悉,為了持續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我市出臺了“電代煤”“氣代煤”財政補貼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6萬戶,超額完成省下達給我市的今年實現5萬戶“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的目標。經測算,此次“電代煤”“氣代煤”改造每年可替代燃煤7.2萬噸,實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減排約2880噸、1440噸、1275噸。據悉,我市第二批將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5萬戶,目前該項民生工程正在加快實施。

       選擇“雙替代”可獲補貼

       據了解,今年,省下達給我市“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為5萬戶,我市自我加壓,將任務增加至6萬戶。我市要求,今年10月底前,市、縣兩級建成區范圍內,嚴禁新建燃煤鍋爐,嚴禁燃煤散燒。在未實現集中供熱的區域應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延伸,優先發展集中供熱;其余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6萬戶。在商業領域和公共領域推廣熱泵采暖100萬平方米以上;1萬戶以上農村居民永久性實現廚炊電氣化。

       為持續打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工作,我市出臺“電代煤”“氣代煤”專項補貼政策。

       補貼資金發放范圍是: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老舊城區、城鄉接合部、農村登記在冊的不再使用散煤的居民戶。補貼標準為:在采暖期(當年11月15日0時至次年3月15日0時)內,對月用氣量超過20立方米以上(不含20立方米)的“氣代煤”在冊采暖用戶,給予使用氣量每立方米1元的氣價補貼,每戶最高補貼1000立方米;對月用電量超過80千瓦時以上(不含80千瓦時)的“電代煤”在冊采暖用戶,給予使用電量每千瓦時0.4元的電價補貼,每戶最高補貼2500千瓦時。

       同時,對違反承諾使用燃煤的“電代煤”“氣代煤”在冊戶,一經發現,則不再享受補貼政策;對累計發現1戶至5戶的縣(市)區實行財政扣款20萬元、累計發現6戶至10戶的扣款40萬元、累計發現10戶以上的扣款80萬元。

       營造氛圍推進清潔取暖

       為切實推進清潔取暖這一民生工程,讓黨的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我市開展了“電代煤”“氣代煤”入戶宣傳工作。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制作標語、橫幅500余條,印制告居民書10萬余份,印制《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堅決打贏“雙替代”環保攻堅戰——致廣大“雙替代”居民用戶的一封信》6萬余份,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倡導新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能源消費方式,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認可度和自覺性,在全市營造積極參與“雙替代”,減少燃煤使用的良好氛圍。

       “電代煤”“氣代煤”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我市要求,各縣(市)區要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對所確定的“電代煤”“氣代煤”區域,從縣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同時,市發改委牽頭成立4個督導協調小組,對各縣(市)區“電代煤”“氣代煤”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巡回督導,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此外,為及時發現、杜絕居民“電代煤”“氣代煤”戶散煤復燒,鞏固替代成果,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我市又研究出臺了居民戶“電代煤”“氣代煤”散煤復燒監督舉報獎懲制度,由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其納入環保網格化監管模式進行有力監管,充分發揮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監督管理作用,以有效監督機制,杜絕“電代煤”“氣代煤”居民戶散煤復燒。

(記者 杜玲)

文章編輯:殷愛萍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為了藍天白云 六萬戶居民棄煤
我市超額完成今年“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
2017-11-23 8:21:56    來源:焦作日報
       日前,記者隨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視察我市“電代煤”“氣代煤”改造工作開展情況。在山陽區新城街道恩華社區,只見這里許多家戶的房前屋后,嶄新的天然氣管線和表箱格外惹眼。走進一戶居民家中,頓感屋內暖意融融,記者看到,該居民家的客廳、臥室都裝了暖氣片,他們已經用上了燃氣壁掛爐。

       據悉,為了持續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我市出臺了“電代煤”“氣代煤”財政補貼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6萬戶,超額完成省下達給我市的今年實現5萬戶“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的目標。經測算,此次“電代煤”“氣代煤”改造每年可替代燃煤7.2萬噸,實現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減排約2880噸、1440噸、1275噸。據悉,我市第二批將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5萬戶,目前該項民生工程正在加快實施。

       選擇“雙替代”可獲補貼

       據了解,今年,省下達給我市“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為5萬戶,我市自我加壓,將任務增加至6萬戶。我市要求,今年10月底前,市、縣兩級建成區范圍內,嚴禁新建燃煤鍋爐,嚴禁燃煤散燒。在未實現集中供熱的區域應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延伸,優先發展集中供熱;其余供熱管網無法覆蓋區域,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改造任務6萬戶。在商業領域和公共領域推廣熱泵采暖100萬平方米以上;1萬戶以上農村居民永久性實現廚炊電氣化。

       為持續打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力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工作,我市出臺“電代煤”“氣代煤”專項補貼政策。

       補貼資金發放范圍是:不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老舊城區、城鄉接合部、農村登記在冊的不再使用散煤的居民戶。補貼標準為:在采暖期(當年11月15日0時至次年3月15日0時)內,對月用氣量超過20立方米以上(不含20立方米)的“氣代煤”在冊采暖用戶,給予使用氣量每立方米1元的氣價補貼,每戶最高補貼1000立方米;對月用電量超過80千瓦時以上(不含80千瓦時)的“電代煤”在冊采暖用戶,給予使用電量每千瓦時0.4元的電價補貼,每戶最高補貼2500千瓦時。

       同時,對違反承諾使用燃煤的“電代煤”“氣代煤”在冊戶,一經發現,則不再享受補貼政策;對累計發現1戶至5戶的縣(市)區實行財政扣款20萬元、累計發現6戶至10戶的扣款40萬元、累計發現10戶以上的扣款80萬元。

       營造氛圍推進清潔取暖

       為切實推進清潔取暖這一民生工程,讓黨的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我市開展了“電代煤”“氣代煤”入戶宣傳工作。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制作標語、橫幅500余條,印制告居民書10萬余份,印制《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堅決打贏“雙替代”環保攻堅戰——致廣大“雙替代”居民用戶的一封信》6萬余份,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倡導新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能源消費方式,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的認可度和自覺性,在全市營造積極參與“雙替代”,減少燃煤使用的良好氛圍。

       “電代煤”“氣代煤”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我市要求,各縣(市)區要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對所確定的“電代煤”“氣代煤”區域,從縣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全力推進。同時,市發改委牽頭成立4個督導協調小組,對各縣(市)區“電代煤”“氣代煤”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巡回督導,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此外,為及時發現、杜絕居民“電代煤”“氣代煤”戶散煤復燒,鞏固替代成果,確保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我市又研究出臺了居民戶“電代煤”“氣代煤”散煤復燒監督舉報獎懲制度,由市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其納入環保網格化監管模式進行有力監管,充分發揮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監督管理作用,以有效監督機制,杜絕“電代煤”“氣代煤”居民戶散煤復燒。

(記者 杜玲)

文章編輯:殷愛萍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