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千年石榴園 振興新畫卷
更新時間:2023-9-26 18:47: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霧縠作房珠作骨,水精為醴玉為漿。”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石榴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果中珍品、吉祥之物,為文人墨客所吟詠。

又是一年金秋時,位于山東棗莊嶧城區的冠世榴園迎來絢爛豐收季。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冠世榴園石榴種質資源庫,察看石榴樹種,了解當地石榴種植歷史、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產業發展情況,并來到石榴種植園中向老鄉們詢問今年石榴種植、收獲和收入情況。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帶你走進冠世榴園,感受千年古韻,看產業之筆如何繪就出多彩振興畫卷。

點擊收聽本期《鑒往知來》音頻版
00:00
04:26

絲綢之路送來的奇珍異果

“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因為極高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加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石榴在國內深受喜愛。

說起我國種植石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石榴原產于古代波斯及其周邊地區,在西漢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引種之初首先種植在當時的都城長安上林苑等地,一度被視為奇珍異果。

△山東棗莊嶧城區冠世榴園的牌樓。(圖/視覺中國)

漢成帝時期,丞相匡衡,也就是成語典故“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在年老返回棗莊嶧城故里時,從皇家宮苑中引入石榴種。經當地百姓長期培育,這片區域逐漸發展成現在約12萬畝的石榴園。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榴產區之一,棗莊市嶧城區由此成為山東石榴的發源地和著名的“中國石榴之鄉”。

冠世榴園 種質寶庫

經過兩千多年的栽培和選育, 依山傍水的冠世榴園不僅面積位居全國前列,還以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榴園”。冠世榴園也因此得名。

△冠世榴園中的石榴博覽園。(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目前,這片“石榴王國”的石榴樹超過500萬株,品種多達48個,其中就包括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審石榴良種——秋艷。

早年間,嶧城區傳統石榴品種籽粒小、種仁硬,還經常裂果。當地科研人員歷經10年努力,終于在2013年成功培育出“秋艷”這一石榴良種,治好了當地石榴產業的“裂嘴病”。

靠著這樣的硬核實力,冠世榴園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石榴種質資源庫,現保存石榴種質432份,數量全國第一、世界前列。

△石榴園中的“嶧州紅”品種,曾在2019年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中獲金獎。(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2021年6月,棗莊市嶧城區的500余顆石榴種子曾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90天。經過入土培植、發芽成長,這些“太空石榴苗”今年已經回到家鄉,有望給“石榴王國”培育更多新品種。

千年榴園 累累碩果

今年5月,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古城西安,習近平主席與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象征友誼的石榴樹,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千年友好交往的又一見證。

歷經千年,當年異域“舶來”的奇珍異果,已經成為遍地開花的致富果、幸福果,體現出中華民族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和萬物并育的中國智慧,契合了中華文化中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

△石榴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石榴盆景產業。(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如今的冠世榴園,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石榴林果生產基地,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被打造為集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及觀光游覽等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區。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每年九月的石榴成熟時節,冠世榴園都會吸引八方來客。萬畝榴園的累累碩果,在當地發展振興的畫卷上描繪出一抹亮麗色彩。

監制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劉會民 馬喆

記者丨賈林 鐘信偉

播講丨黎春

音頻制作丨劉逸飛

視覺丨陳括

責任編輯:陳思思

文章編輯:李潤生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千年石榴園 振興新畫卷
2023-9-26 18:47:1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霧縠作房珠作骨,水精為醴玉為漿。”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石榴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果中珍品、吉祥之物,為文人墨客所吟詠。

又是一年金秋時,位于山東棗莊嶧城區的冠世榴園迎來絢爛豐收季。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冠世榴園石榴種質資源庫,察看石榴樹種,了解當地石榴種植歷史、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產業發展情況,并來到石榴種植園中向老鄉們詢問今年石榴種植、收獲和收入情況。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帶你走進冠世榴園,感受千年古韻,看產業之筆如何繪就出多彩振興畫卷。

點擊收聽本期《鑒往知來》音頻版
00:00
04:26

絲綢之路送來的奇珍異果

“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滋味浸液,馨香流溢。”因為極高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加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石榴在國內深受喜愛。

說起我國種植石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石榴原產于古代波斯及其周邊地區,在西漢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引種之初首先種植在當時的都城長安上林苑等地,一度被視為奇珍異果。

△山東棗莊嶧城區冠世榴園的牌樓。(圖/視覺中國)

漢成帝時期,丞相匡衡,也就是成語典故“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在年老返回棗莊嶧城故里時,從皇家宮苑中引入石榴種。經當地百姓長期培育,這片區域逐漸發展成現在約12萬畝的石榴園。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榴產區之一,棗莊市嶧城區由此成為山東石榴的發源地和著名的“中國石榴之鄉”。

冠世榴園 種質寶庫

經過兩千多年的栽培和選育, 依山傍水的冠世榴園不僅面積位居全國前列,還以株數之多、品色之全、果質之優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榴園”。冠世榴園也因此得名。

△冠世榴園中的石榴博覽園。(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目前,這片“石榴王國”的石榴樹超過500萬株,品種多達48個,其中就包括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審石榴良種——秋艷。

早年間,嶧城區傳統石榴品種籽粒小、種仁硬,還經常裂果。當地科研人員歷經10年努力,終于在2013年成功培育出“秋艷”這一石榴良種,治好了當地石榴產業的“裂嘴病”。

靠著這樣的硬核實力,冠世榴園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石榴種質資源庫,現保存石榴種質432份,數量全國第一、世界前列。

△石榴園中的“嶧州紅”品種,曾在2019年北京世園會優質果品大賽中獲金獎。(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2021年6月,棗莊市嶧城區的500余顆石榴種子曾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遨游太空90天。經過入土培植、發芽成長,這些“太空石榴苗”今年已經回到家鄉,有望給“石榴王國”培育更多新品種。

千年榴園 累累碩果

今年5月,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古城西安,習近平主席與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象征友誼的石榴樹,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千年友好交往的又一見證。

歷經千年,當年異域“舶來”的奇珍異果,已經成為遍地開花的致富果、幸福果,體現出中華民族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和萬物并育的中國智慧,契合了中華文化中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

△石榴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石榴盆景產業。(總臺央視記者鐘信偉拍攝)

如今的冠世榴園,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石榴林果生產基地,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被打造為集自然風景、人文歷史及觀光游覽等為一體的生態文化旅游區。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每年九月的石榴成熟時節,冠世榴園都會吸引八方來客。萬畝榴園的累累碩果,在當地發展振興的畫卷上描繪出一抹亮麗色彩。

監制丨申勇 趙雪花 龔雪輝

主筆丨劉會民 馬喆

記者丨賈林 鐘信偉

播講丨黎春

音頻制作丨劉逸飛

視覺丨陳括

責任編輯:陳思思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