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豐收之美|“農,天下之本”
更新時間:2023-9-23 19:16:35    來源:央視

9月23日,我國迎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設立的,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法定節日。

自古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就被看作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古語“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告誡廣大干部群眾,“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

當前,受全球經濟疲軟、地區沖突頻發、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價格一路攀升,很多國家對糧食危機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遭遇嚴重糧食不安全并且急需糧食、營養和生計援助的人口達2.58億,連續第四年增長。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三農”發展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農民的安全感和獲得感,關系社會的安全穩定大局。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農業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

△9月14日,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東家莊村村民在晾曬收獲的花生和玉米。

今年入汛以來,受強降雨侵襲,我國多地遭遇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出現連續強降雨,農田遭受洪澇災害。

收成事關百姓收入、糧食安全。防汛救災、恢復重建,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9月7日,災后重建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考察調研。從哈爾濱市區出發,火車轉汽車,一路奔波,總書記到了受災嚴重的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

一下車,總書記就沿著田埂土路走進一片稻田,仔細察看農作物受災情況。

“能保幾成收成?”“保險理賠,政策能及時到位吧?”總書記關切著鄉親們的關切。

△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察看水稻受災情況。

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細數“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在推動東北振興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總書記第一條就講到了糧食:“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夯實,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糧占全國1/3,調出量占全國40%。”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2022年糧食總產量1552.6億斤、占全國11.3%,連續13年居全國首位,耕種收機械化率也居全國首位。

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千萬畝良田

應對前期洪澇災情,黑龍江省一手抓抗災減災,一手抓單產提升。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最新農情分析看,今年全省糧食生產有望實現“二十連豐”。

尚志市成立了6個農業生產災后抗災自救技術指導小組,深入各鄉鎮進行點對點技術指導。得益于搶前抓早,加上高產高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尚志市農作物長勢大部分接近常年,大豆長勢好于常年。

△9月14日,農民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諸市鎮石莊村獼猴桃種植園采摘獼猴桃。

農業是近2億人就業的產業,農村是近5億農民常住的家園。作為新階段戰勝風險挑戰的“大后方”和“根據地”,農村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件事剛剛破題,更為艱巨繁重的任務還在后面,決不能松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在今年的地方考察中,總書記深入田間地頭、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考,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打造的荔枝林景觀

古人贊不絕口的珍饈美饌,正在成為造福嶺南百姓的特色產業。在廣東省茂名市,荔枝種植面積已達139萬畝,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去年實現產值110億元,帶動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

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實地察看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情況。

“你們這里是荔枝之鄉,我是慕名而來。千百年前一顆難求的稀罕物,現在全中國人民都可以吃到了。發展荔枝產業,技術、市場都有潛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總書記對村民們說道。

對于今后的發展,總書記要求:“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9月3日,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御道口村一家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社員在收獲馬鈴薯。

在河北省滄州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旱堿地麥田,了解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針對我國鹽堿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總書記要求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書記察看土壤、種子樣品等展示,叮囑“示范園區要在推廣現代農業方面真正發揮作用,不斷探索,找到適宜這里的品種、技術和耕種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延安蘋果、大同黃花、安吉白茶……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聚力產業振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一大批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

△9月11日,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古村的曬場。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

“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么現代化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農業是基礎,基礎不牢大廈不穩。

金秋時節,沉甸甸的豐收,寫在中華大地上,映在鄉親們心里,同時也播種下新的希望。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豐收之美|“農,天下之本”
    2023-9-23 19:16:35    來源:央視

    9月23日,我國迎來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親自推動設立的,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法定節日。

    自古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就被看作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古語“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告誡廣大干部群眾,“三農”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抓實。

    當前,受全球經濟疲軟、地區沖突頻發、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價格一路攀升,很多國家對糧食危機的擔憂進一步加劇。

    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遭遇嚴重糧食不安全并且急需糧食、營養和生計援助的人口達2.58億,連續第四年增長。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以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三農”發展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農民的安全感和獲得感,關系社會的安全穩定大局。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農業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

    △9月14日,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東家莊村村民在晾曬收獲的花生和玉米。

    今年入汛以來,受強降雨侵襲,我國多地遭遇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出現連續強降雨,農田遭受洪澇災害。

    收成事關百姓收入、糧食安全。防汛救災、恢復重建,受災群眾的安危冷暖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9月7日,災后重建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考察調研。從哈爾濱市區出發,火車轉汽車,一路奔波,總書記到了受災嚴重的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

    一下車,總書記就沿著田埂土路走進一片稻田,仔細察看農作物受災情況。

    “能保幾成收成?”“保險理賠,政策能及時到位吧?”總書記關切著鄉親們的關切。

    △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尚志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察看水稻受災情況。

    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細數“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在推動東北振興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總書記第一條就講到了糧食:“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夯實,糧食產量占全國1/4,商品糧占全國1/3,調出量占全國40%。”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2022年糧食總產量1552.6億斤、占全國11.3%,連續13年居全國首位,耕種收機械化率也居全國首位。

    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東北的首要擔當。要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平時產得出、供得足,極端情況下頂得上、靠得住。”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千萬畝良田

    應對前期洪澇災情,黑龍江省一手抓抗災減災,一手抓單產提升。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最新農情分析看,今年全省糧食生產有望實現“二十連豐”。

    尚志市成立了6個農業生產災后抗災自救技術指導小組,深入各鄉鎮進行點對點技術指導。得益于搶前抓早,加上高產高效技術的推廣應用,尚志市農作物長勢大部分接近常年,大豆長勢好于常年。

    △9月14日,農民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諸市鎮石莊村獼猴桃種植園采摘獼猴桃。

    農業是近2億人就業的產業,農村是近5億農民常住的家園。作為新階段戰勝風險挑戰的“大后方”和“根據地”,農村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件事剛剛破題,更為艱巨繁重的任務還在后面,決不能松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在今年的地方考察中,總書記深入田間地頭、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一路看、一路聽、一路思考,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鎮打造的荔枝林景觀

    古人贊不絕口的珍饈美饌,正在成為造福嶺南百姓的特色產業。在廣東省茂名市,荔枝種植面積已達139萬畝,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去年實現產值110億元,帶動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

    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實地察看當地鄉村產業發展情況。

    “你們這里是荔枝之鄉,我是慕名而來。千百年前一顆難求的稀罕物,現在全中國人民都可以吃到了。發展荔枝產業,技術、市場都有潛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總書記對村民們說道。

    對于今后的發展,總書記要求:“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9月3日,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御道口鎮御道口村一家馬鈴薯種植合作社社員在收獲馬鈴薯。

    在河北省滄州市,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旱堿地麥田,了解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針對我國鹽堿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總書記要求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書記察看土壤、種子樣品等展示,叮囑“示范園區要在推廣現代農業方面真正發揮作用,不斷探索,找到適宜這里的品種、技術和耕種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來,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延安蘋果、大同黃花、安吉白茶……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聚力產業振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一大批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

    △9月11日,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古村的曬場。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

    “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么現代化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農業是基礎,基礎不牢大廈不穩。

    金秋時節,沉甸甸的豐收,寫在中華大地上,映在鄉親們心里,同時也播種下新的希望。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