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呵護好漓江美麗山水
更新時間:2023-4-22 17:38:08    來源:大河網

  ◆ “你們在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護好這里的美麗山水,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保護好,這是第一位的!敝泄仓醒肟倳、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陽朔段考察時反復叮囑當地負責同志。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后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動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桂林市開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嚴法治全覆蓋保護漓江,堅持生態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質。

  ◆ 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方式納入全市績效管理,建立保證金和獎勵金制度,對考核優秀的退回保證金并給予工作經費獎補,對考核不合格的保證金不予退回并約談縣(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嚴格的問責、考核機制倒逼責任落實。

  ◆ 象鼻山景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門票經濟”成為過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陽朔,滑翔傘、熱氣球等新興活力運動項目成為新寵;草莓音樂節、電競音樂嘉年華、動漫cosplay等連番登場,為桂林打造年輕、時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業不斷轉型升級。

  ◆ 桂林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漓江生態保護與城鄉規劃、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百姓生活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桂林篇章。



  漓江之水,從“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汩汩流出,奔騰百里,滋養兩岸350多萬兒女。仲春時節泛舟漓江,目光所及,綠水蜿蜒、白鷺蹁躚,兩岸青山草木蔥蘢、鳥語花香。

  位于廣西桂林的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我國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功能,直接關系到西江下游的廣西大部分區域及珠江下游粵港澳地區的飲用水安全。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是一張獨一無二、享譽世界的“中國旅游名片”。

  “你們在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護好這里的美麗山水,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保護好,這是第一位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陽朔段考察時反復叮囑當地負責同志。

  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深的“漓江情結”:少年時代,他曾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我才13歲。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幾個同學一塊跳到漓江里游泳去了。當時感覺江面是湛藍色的,泛光見底。江邊漁民魚簍里的魚都是金鯉魚,感覺就像神話故事里一樣。”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漓江保護工作。2012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將漓江保護與開發作為重要板塊。2013年5月,國家有關部門批復《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近年來,桂林還被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試點,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獲得中央財政支持。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后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動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桂林市開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嚴法治全覆蓋保護漓江,堅持生態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質。

  2022年,桂林市將4月25日定為“漓江保護日”。如今的漓江山青水碧,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干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漓江入選中國首批美麗河湖治理案例,漓江流域生態文章越做越活,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游客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一家民宿喝茶聊天(2020年7月4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全流域整治 保護漓江勝景

  漓江是桂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之源,其流域總面積1.2萬余平方公里,涉及桂林市轄1市5縣6城區。流域內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漓江風景名勝區等14處自然保護地。

  過去,受粗放發展觀念等影響,漓江流域曾出現亂建、亂挖、亂養、亂經營等“四亂”行為,流域內一度魚餐館泛濫,禽畜養殖污水直排,漓江風景名勝區內采石場達18家……

  面對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掀起了一場漓江生態保衛戰,強力推進漓江山水“治亂、治水、治山、治本”,推動漓江全流域保護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整治“四亂”嚴守“生態線”。伏龍洲是漓江城市段的一個小島,曾經因魚餐館聞名。島上原有居民23戶130多人,幾乎家家戶戶都開魚餐館,餐飲油污直排漓江,有的居民將剩飯剩菜、酒瓶子扔到江里。

  整治“四亂”行動中,桂林市堅持實施最嚴格的執法管控措施,拆除了漓江城市段洲島全部魚餐館,伏龍洲島民全部外遷,隨后進行生態修復改造。

  此外,桂林市關停了漓江兩岸全部采石場,搗毀河道內全部非法采砂窩點,拆除漓江沿岸各類違法搭建8萬余平方米,修復非法采砂點近90萬平方米,全面清理上岸住家船160余艘,徹底清理漓江干流、桃花江、青獅潭水庫等重點水域網箱養魚35萬余平方米,關停漓江沿岸養殖場1120家。同時,嚴打“黑導游、超區域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旅游市場。

  “重拳整治‘四亂’為生態恢復爭取了空間和時間,讓群眾從良好的生態中獲益。”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戰略發展處副主任湯建偉說。

  科學“治水”啃下“硬骨頭”。靈劍溪是漓江城市段一條支流,沿岸一度建有多個洗車場、小作坊等,污水直排入溪,水體散發著惡臭、蚊蠅漫天。

  桂林市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堅決啃下靈劍溪這個“硬骨頭”,在溪流周邊新建22公里管道、1座污水提升泵站,3000米河道進行清淤,附近村屯實施截污工程。如今的靈劍溪不再黑臭,成為市民的親水平臺。

  桂林市實施凈水、補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40多億元進行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徹底消除黑臭水體。

  為保障漓江生態用水,桂林在已有青獅潭水庫、思安江水庫的基礎上,投入60多億元在漓江上游建成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三座水庫,充分發揮“水庫調節”“自然補充”聯合配置水資源作用,實施“五庫”水量統一調節調度。

  漓江城市段下游實施壅水科學試驗,解決城市季節性枯水期生態景觀問題。如今即使在冬季枯水期,漓江水量依然充盈,前來桂林旅游的游客,仍然能在著名景點象鼻山看到“大象飲水”的美景。

  游客在廣西桂林乘坐竹筏游覽象鼻山(2022年6月29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強力“治山”保持原真山水。桂林市堅持統籌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方位系統修復治理,大力實施“系統策劃、生態修復、林改保護、景觀提升”四大治山舉措,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桂林漓江流域存在非法采石問題,導致生態景觀破壞嚴重。桂林市迅速行動,關停了21家采石場,投入資金約2.58億元,及時開展生態修復。

  在桂林市陽朔縣葡萄鎮陵陂村,綠色滿眼令人心曠神怡。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一級調研員陳祖芬告訴記者,這里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采石場,長達15年的采石活動對青山造成嚴重破壞,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當地對漓江流域136萬平方米破損山體進行修復,以“近自然”的方式將生態修復融入自然景觀建設之中。

  如今,桂林已將漓江源頭及沿岸森林全面納入生態公益林管理,實施珠防林(珠江流域綜合治理防護林)、退耕還林、林相改造等,完成植樹造林163.5萬畝,打造漓江東岸百里生態示范帶,實施“綠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完成一批旅游碼頭提升改造。

  改革“治本”創新管理機制。近年來,漓江保護機制持續改革完善。以前,漓江管理工作涉及20多個部門,缺乏高效統一的漓江管理機構和體系,存在條塊分割、多頭執法等管理問題。

  桂林本著“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的原則,成立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工作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漓江流域保護、利用、管理工作,各相關縣(區)、鄉(鎮)均設立各司其職的漓管機構和執法隊伍。

  “管理機制創新形成治理合力,努力實現長治長清!崩旖L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朱名武說。

  “桂林市將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整體統籌、系統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全力保持桂林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睆V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說。

  游客在漓江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段的竹筏上體驗旅拍(2022年8月25日攝) 周華攝/本刊

  實施最嚴法治 全覆蓋保護漓江

  2021年7月,周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對漓江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域內的林木進行砍伐和售賣,嚴重破壞漓江邊的林木生態環境。桂林市七星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立即啟動了漓江生態環境刑事、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機制,嚴懲破壞者。這也成為了桂林市嚴懲破壞漓江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

  桂林檢察機關通過“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創新對漓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監督,以“大專項+小專項”妥善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問題。2021年以來,共辦理漓江流域公益訴訟案件400件,刑事案件328件484人。

  桂林市高起點規劃,堅決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以最高標準構筑生態保護新格局。

  立良法明善治,扎緊法律籬笆。自2012年出臺第一部地方綜合性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先后頒布了《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條例》等一系列保護漓江生態環境的文件。

  “立法有效推動漓江生態治理機制從行政管控邁向全域法治化保護,以范圍更寬、更嚴格的管控措施為漓江流域生態保駕護航!惫鹆质腥舜蟪N瘯ㄖ乒ぷ魑瘑T會主任徐強說。

  2021年以來,桂林市積極構建“行政執法、司法聯動、紀檢監察、法規管控”法治保護體系,漓江風景名勝區所有開發建設活動均實行市委、市政府審批。

  桂林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法檢兩院、生態環境廳共同簽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機制框架協議》,進一步加強漓江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漓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中心、漓江司法保護大數據聯動執法中心,執法司法高效聯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

  同時,桂林市還開展“數字漓江—智慧執法”生態環境法治監管模式研究,啟動建設“數字漓江”大數據監管平臺,構建“重拳打擊+齊抓共管+生態修復”機制,全方位筑牢漓江保護的“法治圍欄”。

  嚴肅考核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桂林市先后出臺了《桂林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管理辦法(暫行)》《桂林市黨政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過錯問責暫行辦法(草案)》《桂林市環境保護責任制考核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市直單位110項環保職責,構建“統責、分責、考責、追責”的環保工作長效機制。

  同時,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方式納入全市績效管理,建立保證金和獎勵金制度,對考核優秀的退回保證金并給予工作經費獎補,對考核不合格的保證金不予退回并約談縣(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嚴格的問責、考核機制倒逼責任落實。

  “創新環保考核獎懲機制,是‘真刀真槍’‘真金白銀’的舉措,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桂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曾鳴說。

  環保壓力層層傳遞,責任層層落實,推動環保工作取得實效。近年來,桂林17個縣(市、區)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成績逐年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綜合治理進階,編織“兩橫兩縱”保護網。2022年4月25日,首個“漓江保護日”當天,桂林市公安局生態環境保護分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廣西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公安分局,標志著公安參與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工作進入新階段。

  桂林市公安局生態環境保護分局與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風景名勝區分局形成互補,構建起公安“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工作新機制,全市共配備專職生態警察213人、生態輔警1684人,四級聯動、重拳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桂林公安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兩橫兩縱”網格化漓江保護新模式!皟蓹M兩縱”即執法司法的“橫線”與基層組織的“縱線”。漓江分局與漓管委、海事、漁政等水上執法部門建立“漓江執法聯盟”,與七星區檢察院、法院建立“執法監督與司法協作聯盟”,構成“橫線”;與漓江沿岸公安警務站建立“警務聯動機制”,與沿江村鎮基層黨組織建立“黨建聯盟”,構成“縱線”。

  自從應聘當上輔警,陽朔縣陽朔鎮矮山村村民王燕斌每天生活變得充實而忙碌。普法、巡查、取證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身制服、一臺電動車、一部警務通手機、一臺執法記錄儀讓他倍感責任在肩,“守護一方水土平安是我的職責和使命!

  依托“一村一輔警”工作機制,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普法宣傳動員等工作觸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廣西陽朔縣一家民宿的服務人員忙碌待客(2020年7月4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堅持生態立市 綠水青山帶來豐厚饋贈

  漓江支流遇龍河畔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陽朔鎮雞窩渡村;彝甙讐、屋舍儼然、花團錦簇……擇一處民宿,詩意棲居,成為許多游客在雞窩渡的“打開方式”。

  就在幾年前,雞窩渡村還污水橫流、畜禽亂竄,許多游客到了村口轉身就走。2019年7月,陽朔縣對沿河部分村屯開展“五拆五清五建”環境綜合整治,村民們積極響應。僅3個月,雞窩渡村變樣兒了。“大環境變好了,我們才能發展旅游!”村民徐文通說。

  當地黨委政府鼓勵村民參與旅游開發,引入外地投資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建起10多家高端民宿酒店。如今,村民們有的開民宿、農家樂,有的到景區公司和民宿酒店工作,村里一派產業興、環境美、人氣旺的欣欣向榮景象。

  桂林堅持生態立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互促共贏。

  激活文旅產業,釋放綠水青山生態價值。近年來,桂林大力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推動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持續提升桂林旅游國際化、品牌化、智慧化、標準化水平。融創文化旅游城、桂林千古情、三千漓等一大批高端文旅項目相繼落戶,休閑度假、文化演藝、特色民宿、醫養康養、體育健身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象鼻山景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門票經濟”成為過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陽朔,滑翔傘、熱氣球等新興活力運動項目成為新寵;草莓音樂節、電競音樂嘉年華、動漫cosplay等連番登場,為桂林打造年輕、時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業不斷轉型升級。

  桂林市市長李楚表示,桂林將念好“山水經”,吃好“山水飯”,當好保護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全力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曾經,漓江兩岸聳立著制藥、棉紡、機械等眾多傳統企業。桂林推進“退二進三”政策,第二產業有序搬到工業園區,為第三產業發展騰挪空間。此舉不僅緩解了漓江的生態承載壓力,也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基地緊缺與企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厚植生態底色過程中,桂林還持續推進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通過園區生態化改造、企業綠色化生產、淘汰落后產能,構建高端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態食品、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量質齊升,形成了“三大產業園區、四大工業重點縣、五個生態功能區縣”的產業新格局。

  坐落于桂林市七星區信息產業園的桂林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民用無人機、手持攝像穩定器、按摩筋膜槍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擁有300多個授權專利,產品50%以上出口海外,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大對新一代智能制造產業的金融支持,優先保障綠色環保產業項目用地,全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逼咝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陳凡說。

  2021年以來,桂林堅持以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為統攬,推進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涵蓋生態環保、社會民生、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為桂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分享綠色收益,推動可持續“保景富民”。為讓老百姓共享生態紅利,桂林不斷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位于桂林山水精華段的陽朔縣成立起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將上萬條無序經營的竹筏統一收購、管理,組織筏工培訓,向考核通過者頒發證書并予以聘用。

  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金峰說,公司成立后給近萬名沿江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沿江5個鄉鎮5.6萬多人每年還能獲得景區分紅。

  “過去村民家里有竹筏就出來拉客,有時漫天要價,有時又低價搶生意,游客體驗感不好,F在大家輪班上崗,劃竹筏、務農兩不誤。”陽朔縣興坪鎮畫山村村民廖雪林告訴記者。

  如今,他靠劃竹筏每年能掙3萬多元,一家三口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景區分紅。閑暇之余,他可以幫著妻子經營小商鋪、打理果樹,小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都是漓江生態發展成果的受益者”,廖雪林說。

  今日的漓江,山青水碧生態美。桂林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漓江生態保護與城鄉規劃、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百姓生活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桂林篇章。(記者 陳國軍 向志強 盧羨婷)

刊于《瞭望》2023年第17期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呵護好漓江美麗山水
    2023-4-22 17:38:08    來源:大河網

      ◆ “你們在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護好這里的美麗山水,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保護好,這是第一位的!敝泄仓醒肟倳、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陽朔段考察時反復叮囑當地負責同志。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后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動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桂林市開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嚴法治全覆蓋保護漓江,堅持生態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質。

      ◆ 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方式納入全市績效管理,建立保證金和獎勵金制度,對考核優秀的退回保證金并給予工作經費獎補,對考核不合格的保證金不予退回并約談縣(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嚴格的問責、考核機制倒逼責任落實。

      ◆ 象鼻山景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門票經濟”成為過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陽朔,滑翔傘、熱氣球等新興活力運動項目成為新寵;草莓音樂節、電競音樂嘉年華、動漫cosplay等連番登場,為桂林打造年輕、時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業不斷轉型升級。

      ◆ 桂林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漓江生態保護與城鄉規劃、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百姓生活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桂林篇章。



      漓江之水,從“華南第一峰”貓兒山汩汩流出,奔騰百里,滋養兩岸350多萬兒女。仲春時節泛舟漓江,目光所及,綠水蜿蜒、白鷺蹁躚,兩岸青山草木蔥蘢、鳥語花香。

      位于廣西桂林的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我國南方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維系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功能,直接關系到西江下游的廣西大部分區域及珠江下游粵港澳地區的飲用水安全。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是一張獨一無二、享譽世界的“中國旅游名片”。

      “你們在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護好這里的美麗山水,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保護好,這是第一位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陽朔段考察時反復叮囑當地負責同志。

      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深的“漓江情結”:少年時代,他曾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我才13歲。到了漓江以后,情不自禁幾個同學一塊跳到漓江里游泳去了。當時感覺江面是湛藍色的,泛光見底。江邊漁民魚簍里的魚都是金鯉魚,感覺就像神話故事里一樣。”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漓江保護工作。2012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將漓江保護與開發作為重要板塊。2013年5月,國家有關部門批復《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25年)》。近年來,桂林還被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試點,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獲得中央財政支持。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廣西壯族自治區先后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桂林漓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推動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步入法治化軌道。桂林市開展“四治”全流域整治漓江,以最嚴法治全覆蓋保護漓江,堅持生態立市全方位提升漓江品質。

      2022年,桂林市將4月25日定為“漓江保護日”。如今的漓江山青水碧,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干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漓江入選中國首批美麗河湖治理案例,漓江流域生態文章越做越活,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游客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一家民宿喝茶聊天(2020年7月4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全流域整治 保護漓江勝景

      漓江是桂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之源,其流域總面積1.2萬余平方公里,涉及桂林市轄1市5縣6城區。流域內有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漓江風景名勝區等14處自然保護地。

      過去,受粗放發展觀念等影響,漓江流域曾出現亂建、亂挖、亂養、亂經營等“四亂”行為,流域內一度魚餐館泛濫,禽畜養殖污水直排,漓江風景名勝區內采石場達18家……

      面對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桂林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掀起了一場漓江生態保衛戰,強力推進漓江山水“治亂、治水、治山、治本”,推動漓江全流域保護和治理取得成效,漓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整治“四亂”嚴守“生態線”。伏龍洲是漓江城市段的一個小島,曾經因魚餐館聞名。島上原有居民23戶130多人,幾乎家家戶戶都開魚餐館,餐飲油污直排漓江,有的居民將剩飯剩菜、酒瓶子扔到江里。

      整治“四亂”行動中,桂林市堅持實施最嚴格的執法管控措施,拆除了漓江城市段洲島全部魚餐館,伏龍洲島民全部外遷,隨后進行生態修復改造。

      此外,桂林市關停了漓江兩岸全部采石場,搗毀河道內全部非法采砂窩點,拆除漓江沿岸各類違法搭建8萬余平方米,修復非法采砂點近90萬平方米,全面清理上岸住家船160余艘,徹底清理漓江干流、桃花江、青獅潭水庫等重點水域網箱養魚35萬余平方米,關停漓江沿岸養殖場1120家。同時,嚴打“黑導游、超區域經營”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旅游市場。

      “重拳整治‘四亂’為生態恢復爭取了空間和時間,讓群眾從良好的生態中獲益!惫鹆掷旖L景名勝區戰略發展處副主任湯建偉說。

      科學“治水”啃下“硬骨頭”。靈劍溪是漓江城市段一條支流,沿岸一度建有多個洗車場、小作坊等,污水直排入溪,水體散發著惡臭、蚊蠅漫天。

      桂林市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堅決啃下靈劍溪這個“硬骨頭”,在溪流周邊新建22公里管道、1座污水提升泵站,3000米河道進行清淤,附近村屯實施截污工程。如今的靈劍溪不再黑臭,成為市民的親水平臺。

      桂林市實施凈水、補水、壅水、引水的“四水治理”工程,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40多億元進行城市段污水集中治理,徹底消除黑臭水體。

      為保障漓江生態用水,桂林在已有青獅潭水庫、思安江水庫的基礎上,投入60多億元在漓江上游建成小溶江、川江、斧子口三座水庫,充分發揮“水庫調節”“自然補充”聯合配置水資源作用,實施“五庫”水量統一調節調度。

      漓江城市段下游實施壅水科學試驗,解決城市季節性枯水期生態景觀問題。如今即使在冬季枯水期,漓江水量依然充盈,前來桂林旅游的游客,仍然能在著名景點象鼻山看到“大象飲水”的美景。

      游客在廣西桂林乘坐竹筏游覽象鼻山(2022年6月29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強力“治山”保持原真山水。桂林市堅持統籌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全方位系統修復治理,大力實施“系統策劃、生態修復、林改保護、景觀提升”四大治山舉措,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開展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桂林漓江流域存在非法采石問題,導致生態景觀破壞嚴重。桂林市迅速行動,關停了21家采石場,投入資金約2.58億元,及時開展生態修復。

      在桂林市陽朔縣葡萄鎮陵陂村,綠色滿眼令人心曠神怡。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一級調研員陳祖芬告訴記者,這里曾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采石場,長達15年的采石活動對青山造成嚴重破壞,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當地對漓江流域136萬平方米破損山體進行修復,以“近自然”的方式將生態修復融入自然景觀建設之中。

      如今,桂林已將漓江源頭及沿岸森林全面納入生態公益林管理,實施珠防林(珠江流域綜合治理防護林)、退耕還林、林相改造等,完成植樹造林163.5萬畝,打造漓江東岸百里生態示范帶,實施“綠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完成一批旅游碼頭提升改造。

      改革“治本”創新管理機制。近年來,漓江保護機制持續改革完善。以前,漓江管理工作涉及20多個部門,缺乏高效統一的漓江管理機構和體系,存在條塊分割、多頭執法等管理問題。

      桂林本著“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的原則,成立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工作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統籌推進漓江流域保護、利用、管理工作,各相關縣(區)、鄉(鎮)均設立各司其職的漓管機構和執法隊伍。

      “管理機制創新形成治理合力,努力實現長治長清!崩旖L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朱名武說。

      “桂林市將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治理,整體統籌、系統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全力保持桂林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睆V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說。

      游客在漓江廣西陽朔縣興坪鎮段的竹筏上體驗旅拍(2022年8月25日攝) 周華攝/本刊

      實施最嚴法治 全覆蓋保護漓江

      2021年7月,周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對漓江風景名勝區核心區域內的林木進行砍伐和售賣,嚴重破壞漓江邊的林木生態環境。桂林市七星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立即啟動了漓江生態環境刑事、公益訴訟一體化辦案機制,嚴懲破壞者。這也成為了桂林市嚴懲破壞漓江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

      桂林檢察機關通過“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生態檢察模式,創新對漓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監督,以“大專項+小專項”妥善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問題。2021年以來,共辦理漓江流域公益訴訟案件400件,刑事案件328件484人。

      桂林市高起點規劃,堅決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推進生態環境治理,以最高標準構筑生態保護新格局。

      立良法明善治,扎緊法律籬笆。自2012年出臺第一部地方綜合性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先后頒布了《桂林市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桂林市喀斯特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條例》等一系列保護漓江生態環境的文件。

      “立法有效推動漓江生態治理機制從行政管控邁向全域法治化保護,以范圍更寬、更嚴格的管控措施為漓江流域生態保駕護航!惫鹆质腥舜蟪N瘯ㄖ乒ぷ魑瘑T會主任徐強說。

      2021年以來,桂林市積極構建“行政執法、司法聯動、紀檢監察、法規管控”法治保護體系,漓江風景名勝區所有開發建設活動均實行市委、市政府審批。

      桂林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法檢兩院、生態環境廳共同簽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機制框架協議》,進一步加強漓江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建立漓江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服務聯動中心、漓江司法保護大數據聯動執法中心,執法司法高效聯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

      同時,桂林市還開展“數字漓江—智慧執法”生態環境法治監管模式研究,啟動建設“數字漓江”大數據監管平臺,構建“重拳打擊+齊抓共管+生態修復”機制,全方位筑牢漓江保護的“法治圍欄”。

      嚴肅考核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桂林市先后出臺了《桂林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管理辦法(暫行)》《桂林市黨政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過錯問責暫行辦法(草案)》《桂林市環境保護責任制考核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市直單位110項環保職責,構建“統責、分責、考責、追責”的環保工作長效機制。

      同時,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以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狀方式納入全市績效管理,建立保證金和獎勵金制度,對考核優秀的退回保證金并給予工作經費獎補,對考核不合格的保證金不予退回并約談縣(市、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以嚴格的問責、考核機制倒逼責任落實。

      “創新環?己霜剳蜋C制,是‘真刀真槍’‘真金白銀’的舉措,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惫鹆质猩鷳B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曾鳴說。

      環保壓力層層傳遞,責任層層落實,推動環保工作取得實效。近年來,桂林17個縣(市、區)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成績逐年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綜合治理進階,編織“兩橫兩縱”保護網。2022年4月25日,首個“漓江保護日”當天,桂林市公安局生態環境保護分局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廣西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公安分局,標志著公安參與環境保護綜合治理工作進入新階段。

      桂林市公安局生態環境保護分局與原有的桂林市公安局漓江風景名勝區分局形成互補,構建起公安“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工作新機制,全市共配備專職生態警察213人、生態輔警1684人,四級聯動、重拳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桂林公安堅持黨建引領,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兩橫兩縱”網格化漓江保護新模式!皟蓹M兩縱”即執法司法的“橫線”與基層組織的“縱線”。漓江分局與漓管委、海事、漁政等水上執法部門建立“漓江執法聯盟”,與七星區檢察院、法院建立“執法監督與司法協作聯盟”,構成“橫線”;與漓江沿岸公安警務站建立“警務聯動機制”,與沿江村鎮基層黨組織建立“黨建聯盟”,構成“縱線”。

      自從應聘當上輔警,陽朔縣陽朔鎮矮山村村民王燕斌每天生活變得充實而忙碌。普法、巡查、取證是他的日常工作,一身制服、一臺電動車、一部警務通手機、一臺執法記錄儀讓他倍感責任在肩,“守護一方水土平安是我的職責和使命。”

      依托“一村一輔警”工作機制,漓江流域綜合治理、普法宣傳動員等工作觸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廣西陽朔縣一家民宿的服務人員忙碌待客(2020年7月4日攝) 曹祎銘攝/本刊

      堅持生態立市 綠水青山帶來豐厚饋贈

      漓江支流遇龍河畔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網紅村”——陽朔鎮雞窩渡村;彝甙讐Α⑽萆醿叭、花團錦簇……擇一處民宿,詩意棲居,成為許多游客在雞窩渡的“打開方式”。

      就在幾年前,雞窩渡村還污水橫流、畜禽亂竄,許多游客到了村口轉身就走。2019年7月,陽朔縣對沿河部分村屯開展“五拆五清五建”環境綜合整治,村民們積極響應。僅3個月,雞窩渡村變樣兒了。“大環境變好了,我們才能發展旅游!”村民徐文通說。

      當地黨委政府鼓勵村民參與旅游開發,引入外地投資者修建特色度假民宿酒店,建起10多家高端民宿酒店。如今,村民們有的開民宿、農家樂,有的到景區公司和民宿酒店工作,村里一派產業興、環境美、人氣旺的欣欣向榮景象。

      桂林堅持生態立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互促共贏。

      激活文旅產業,釋放綠水青山生態價值。近年來,桂林大力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推動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持續提升桂林旅游國際化、品牌化、智慧化、標準化水平。融創文化旅游城、桂林千古情、三千漓等一大批高端文旅項目相繼落戶,休閑度假、文化演藝、特色民宿、醫養康養、體育健身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象鼻山景區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門票經濟”成為過去式;在主打山水游的陽朔,滑翔傘、熱氣球等新興活力運動項目成為新寵;草莓音樂節、電競音樂嘉年華、動漫cosplay等連番登場,為桂林打造年輕、時尚的新形象……桂林旅游業不斷轉型升級。

      桂林市市長李楚表示,桂林將念好“山水經”,吃好“山水飯”,當好保護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全力加快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優化產業布局,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曾經,漓江兩岸聳立著制藥、棉紡、機械等眾多傳統企業。桂林推進“退二進三”政策,第二產業有序搬到工業園區,為第三產業發展騰挪空間。此舉不僅緩解了漓江的生態承載壓力,也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基地緊缺與企業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厚植生態底色過程中,桂林還持續推進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通過園區生態化改造、企業綠色化生產、淘汰落后產能,構建高端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態食品、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量質齊升,形成了“三大產業園區、四大工業重點縣、五個生態功能區縣”的產業新格局。

      坐落于桂林市七星區信息產業園的桂林飛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民用無人機、手持攝像穩定器、按摩筋膜槍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擁有300多個授權專利,產品50%以上出口海外,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大對新一代智能制造產業的金融支持,優先保障綠色環保產業項目用地,全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七星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陳凡說。

      2021年以來,桂林堅持以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為統攬,推進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涵蓋生態環保、社會民生、重點產業、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為桂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分享綠色收益,推動可持續“保景富民”。為讓老百姓共享生態紅利,桂林不斷探索“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位于桂林山水精華段的陽朔縣成立起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將上萬條無序經營的竹筏統一收購、管理,組織筏工培訓,向考核通過者頒發證書并予以聘用。

      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金峰說,公司成立后給近萬名沿江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沿江5個鄉鎮5.6萬多人每年還能獲得景區分紅。

      “過去村民家里有竹筏就出來拉客,有時漫天要價,有時又低價搶生意,游客體驗感不好,F在大家輪班上崗,劃竹筏、務農兩不誤。”陽朔縣興坪鎮畫山村村民廖雪林告訴記者。

      如今,他靠劃竹筏每年能掙3萬多元,一家三口還能拿到3000多元的景區分紅。閑暇之余,他可以幫著妻子經營小商鋪、打理果樹,小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都是漓江生態發展成果的受益者”,廖雪林說。

      今日的漓江,山青水碧生態美。桂林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漓江生態保護與城鄉規劃、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百姓生活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桂林篇章。(記者 陳國軍 向志強 盧羨婷)

    刊于《瞭望》2023年第17期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