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一座千年絲路古港的“前世今生”
更新時間:2023-4-11 20:25:57    來源:新華社

湛江徐聞港,三面環海,自古就是南方各地通往海南島的首選之地,也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湛江市徐聞港考察。這座千年絲路古港如今譜寫怎樣的新篇章?

點擊收聽本期《鑒往知來》音頻版

00:00

04:49

“海上絲路”從這里開啟

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徐聞縣,面海而生,因港而興。

兩千多年前,為尋找從海上通往西域的新通道,漢武帝派遣使臣到達徐聞一帶,裝載大量的黃金與絲綢,由此出發,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征途。航船沿北部灣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然后將沿途交換的香料、琥珀等物品載回中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中國的物品也經由這條航線轉運到中亞、西亞和地中海各國。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有關徐聞港交通和貿易的情況,這是正史對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

△全新設計的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大樓猶如展翅的海鷗。(總臺央視記者范凱、鄧裕達拍攝)

貨船往來,商旅攘熙,徐聞古港,見證無盡繁華。一條由此延伸的“海上絲路”聯通貿易,交融文化。

絲路古港,煥發新生

“海上絲路”,延綿千年,跨越萬里,歷久彌新。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港口的作用更加凸顯。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鐵山港時強調,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他提出打造“向海經濟”,要求“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

徐聞港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咽喉”,與海南隔海相望。海南90%以上的生產生活物資都是通過徐聞港口海運入島,東盟國家的特色產品也從瓊州海峽經徐聞進入中國。

2018年4月,中央部署建設海南自貿港;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賦予湛江“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時代使命。

△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大樓的“得月門”獨具特色,寓意“海上生明月”。(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20年9月26日,全新設計的徐聞港正式開航,成為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新航線直對?谑行潞8,將原來24海里的“Z”字形航線縮短為12海里的“I”字形航線,航程時間縮短為1小時,形成了新的粵瓊“一小時經濟圈”。

徐聞港成為廣東對接海南乃至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港口,促進了“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的進一步暢通。

以“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

曾經的湛江,是粵西“交通末梢”,廣東經濟洼地。它因水路而興,也為交通所困。如今,新建成的徐聞港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湛江正全力加快建設以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粵西唯一干線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正式通航,深湛高鐵建成通車,廣湛高鐵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蘭海高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玉湛高速在境內交匯。

△車輛和旅客正在下船。(總臺央視記者范凱、鄧裕達拍攝)

肩負“與海南相向而行”的使命,徐聞還以徐聞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規劃建設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特別合作區將發揮以徐聞港為核心的港口優勢,依托“公鐵空水”多式聯運,深化港口航運合作,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聯通國內大市場的門戶樞紐。

目前,特別合作區內總投資超過87億元。項目涵蓋一、二、三產業,涉及交通、新能源、種質資源、農產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以湛江所長,滿足海南所需。

△船舶駛出徐聞港。(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潮起陸之南,逐夢自貿港。這座千年“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必將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的道路上煥發新活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一座千年絲路古港的“前世今生”
    2023-4-11 20:25:57    來源:新華社

    湛江徐聞港,三面環海,自古就是南方各地通往海南島的首選之地,也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省湛江市徐聞港考察。這座千年絲路古港如今譜寫怎樣的新篇章?

    點擊收聽本期《鑒往知來》音頻版

    00:00

    04:49

    “海上絲路”從這里開啟

    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徐聞縣,面海而生,因港而興。

    兩千多年前,為尋找從海上通往西域的新通道,漢武帝派遣使臣到達徐聞一帶,裝載大量的黃金與絲綢,由此出發,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征途。航船沿北部灣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然后將沿途交換的香料、琥珀等物品載回中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中國的物品也經由這條航線轉運到中亞、西亞和地中海各國。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有關徐聞港交通和貿易的情況,這是正史對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

    △全新設計的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大樓猶如展翅的海鷗。(總臺央視記者范凱、鄧裕達拍攝)

    貨船往來,商旅攘熙,徐聞古港,見證無盡繁華。一條由此延伸的“海上絲路”聯通貿易,交融文化。

    絲路古港,煥發新生

    “海上絲路”,延綿千年,跨越萬里,歷久彌新。

    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支點,港口的作用更加凸顯。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鐵山港時強調,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在沿海地區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他提出打造“向海經濟”,要求“寫好新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

    徐聞港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咽喉”,與海南隔海相望。海南90%以上的生產生活物資都是通過徐聞港口海運入島,東盟國家的特色產品也從瓊州海峽經徐聞進入中國。

    2018年4月,中央部署建設海南自貿港;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賦予湛江“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時代使命。

    △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大樓的“得月門”獨具特色,寓意“海上生明月”。(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2020年9月26日,全新設計的徐聞港正式開航,成為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新航線直對?谑行潞8,將原來24海里的“Z”字形航線縮短為12海里的“I”字形航線,航程時間縮短為1小時,形成了新的粵瓊“一小時經濟圈”。

    徐聞港成為廣東對接海南乃至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港口,促進了“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的進一步暢通。

    以“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

    曾經的湛江,是粵西“交通末梢”,廣東經濟洼地。它因水路而興,也為交通所困。如今,新建成的徐聞港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湛江正全力加快建設以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粵西唯一干線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正式通航,深湛高鐵建成通車,廣湛高鐵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蘭海高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玉湛高速在境內交匯。

    △車輛和旅客正在下船。(總臺央視記者范凱、鄧裕達拍攝)

    肩負“與海南相向而行”的使命,徐聞還以徐聞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規劃建設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特別合作區將發揮以徐聞港為核心的港口優勢,依托“公鐵空水”多式聯運,深化港口航運合作,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聯通國內大市場的門戶樞紐。

    目前,特別合作區內總投資超過87億元。項目涵蓋一、二、三產業,涉及交通、新能源、種質資源、農產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以湛江所長,滿足海南所需。

    △船舶駛出徐聞港。(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潮起陸之南,逐夢自貿港。這座千年“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必將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助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的道路上煥發新活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