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
更新時間:2023-3-26 11:49:35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望海樓·特稿)

2013年3月23日上午11時許,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會議廳。眾多鏡頭,向演講臺聚焦。

這是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中的首場重要演講,萬眾矚目。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提出的這個重大判斷,隨著各國媒體的廣泛報道,迅速傳向世界各方。

轉眼,10年過去。這是極為特殊的10年。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大勢不可逆轉。同時,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錯綜交織,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世界經濟復蘇道阻且長。國際社會憂心忡忡,亟盼驅散危機的合作良方。人們更加深刻認識到——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世界便生機勃勃;

霸凌、分裂、沖突、對抗,這家園就憂患四起。

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類必須排除霸權主義、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優越等迷霧干擾,盡快駛出沖波逆折的歷史航道。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引領這段航程的思想航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愿同中國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

(一)

真理,往往經過時間的滌蕩,才能看得更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在過去10年之所以屢屢得到印證,是因為其燭照現實的洞見、前瞻未來的遠見。

有洞見,才能看清時代。

習近平說,“我們要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大勢,站在人類發展前沿,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解決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當今時代,世界從未如此聯系緊密,人類從未如此相互依存。蘇伊士運河被堵,歐洲人的早餐咖啡就會告急;東南亞一場特大暴雨,拉丁美洲的電腦硬盤就要漲價;一架飛機成千上萬個零件,由幾十個國家的企業分別制造;一個國家發生地震,消息、畫面幾分鐘就能傳遍全球;如今一個新冠病毒,逼迫全世界共同應戰……

正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成員,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所以不可能用割斷聯系的方式解決因聯系而出現的問題。必須將全人類視為一體,才能尋求正確應對之道。

有遠見,才能把握未來。

習近平曾多次以“船”為喻,指明人類的前路。2022年,他在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強調,“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

10年來,世界風云變幻,道路荊棘叢生。當全人類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當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積極成果,當“一帶一路”留下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愈加分明。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說,“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應對全球危機的正確選擇。”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短視走不長遠,只顧一己之私更會釀成惡果。人類這艘大船要想沖過歷史的急流和險灘,唯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二)

古今中外,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彼此相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不斷引發共鳴,是因為其方向朝著天下“大同”、路徑強調大家“共同”。

“大同”是目標。

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發表重要演講,這樣描繪世界應有的樣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清晰藍圖,這就是人類“大同”理想的當代版本。

10年來,習近平先后出訪40多次,足跡遍及五大洲70多國,在國內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相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凝聚起廣泛的國際共識,匯集起強大的全球合力。

“建立一個沒有紛爭、所有國家都獲得發展、所有人都幸福生活的世界,是人類的共同理想。”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認為,“將理想變為現實,需要政治家高瞻遠矚,并盡最大努力付諸行動。中國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并且中國具有實踐的能力。”

“共同”是辦法。

走向“大同”,任重道遠;唯有“共同”,才能抵達。在中國人看來,真正追求世界和平,就要對話協商;真正造福天下蒼生,就應共建共享。正如習近平所說,“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10年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日益深入人心,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同追求。國際社會清楚地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個國家說了算的國際秩序。一個團結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動蕩的世界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事要由天下人商量著辦。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是“中國發起”,更是“大家一起”。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感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極為重要,世界各國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面臨的難題,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貧困問題等。”他說,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引領世界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

思想的魅力,往往因為其中閃爍著偉大的人格光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日益深入人心,是因為其彰顯著習近平作為大國領袖、世界級領導人以天下之利為利的胸懷、以人民之心為心的情懷。

這胸懷,是造福世界的大格局。

習近平說:“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他在許多國際場合向世界發出真誠邀約:“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事實就在眼前。習近平10年前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優質國際公共產品。中歐班列迄今開行6萬5千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中老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圓了克羅地亞人民南北領土相連的夢想……

聯合國商務理事會前副主席約翰·艾倫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體現,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當前階段的一個“華麗轉身”。

這情懷,是心系蒼生的大抱負。

習近平曾對坦桑尼亞總統哈桑說:“當年中國自己還很貧困時,我們勒緊褲帶幫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贊鐵路。現在我們發展起來了,更要本著真實親誠理念,幫助非洲朋友實現共同發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真誠的話語、真實的行動,無不見證中國與世界共謀發展的初心誠意。從坦贊鐵路到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從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到向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提供1000名扶貧培訓名額……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說:“中國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減貧,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實際行動也贏得了這些國家人民的尊重。”

現在,中國人民靠著獨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發展、開放包容、團結奮斗,而不是靠著戰爭、殖民和掠奪,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現代化的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給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以啟迪。中國人希望,也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將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夢想成為現實。

(四)

世界是各國人民的世界,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深刻影響世界,是因為其守正創新行正道,下自成蹊成大道。

這條正道,最符合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

習近平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10年來,這條道路帶來的是蒙內鐵路上的笑臉,而不是難民營里的哭聲;是工業園里剪彩的新廠,而不是脫鉤斷鏈中倒下的企業;是一些“陸鎖國”化為“陸聯國”的獲得感,而不是一些國家淪為“棋子”的命運悲歌……

所以,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說:“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這條大道,不斷有人加入進來,大道越走越寬廣。

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金磚等國際組織決議或宣言。雙邊層面,中國與許多國家同頻共振;地區層面,多個命運共同體穩步推進;全球層面,全球發展共同體、人類安全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等應運而生。

有國外觀察家評價說:“當某些國家捶胸頓足地叫喊時,中國卻提出了真正旨在推動人類進步的計劃。”全球發展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安全倡議,得到70多個國家贊賞和支持,日前沙特和伊朗北京對話取得重要成果,成為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歡迎;在剛剛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得到對話會參與者的熱烈贊同,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共鳴。

“一帶一路”從10年前的藍圖,變成了今天的實景,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3/4的國家參與其中,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數千萬人擺脫貧困……真正在有商有量、有情有義中,鋪就了各國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

時間過去越久,那一刻越顯光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提出整整10年了。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也聽到了歷史的回響——

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

人們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收入和舒適的生活,希望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朋友和美酒,希望孩子的未來比今天更幸福;誰也不愿意生存在不確定的茫然里,生活在貧窮和落后中,生長在被敵意和恐嚇籠罩的土地上。這是民心所向,也是愿景所在。

習近平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如今,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我們該如何交上一份不負子孫的答卷?

世界的明天,取決于我們今天的決斷。我們相信,只要秉持善意、真誠溝通,再大的沖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我們期待,各國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中國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攜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共赴一個永恒的春天。

文章編輯:施筱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
    2023-3-26 11:49:35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望海樓·特稿)

    2013年3月23日上午11時許,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會議廳。眾多鏡頭,向演講臺聚焦。

    這是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中的首場重要演講,萬眾矚目。

    “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提出的這個重大判斷,隨著各國媒體的廣泛報道,迅速傳向世界各方。

    轉眼,10年過去。這是極為特殊的10年。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大勢不可逆轉。同時,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錯綜交織,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世界經濟復蘇道阻且長。國際社會憂心忡忡,亟盼驅散危機的合作良方。人們更加深刻認識到——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世界便生機勃勃;

    霸凌、分裂、沖突、對抗,這家園就憂患四起。

    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人類必須排除霸權主義、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優越等迷霧干擾,盡快駛出沖波逆折的歷史航道。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引領這段航程的思想航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愿同中國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

    (一)

    真理,往往經過時間的滌蕩,才能看得更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在過去10年之所以屢屢得到印證,是因為其燭照現實的洞見、前瞻未來的遠見。

    有洞見,才能看清時代。

    習近平說,“我們要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大勢,站在人類發展前沿,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解決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當今時代,世界從未如此聯系緊密,人類從未如此相互依存。蘇伊士運河被堵,歐洲人的早餐咖啡就會告急;東南亞一場特大暴雨,拉丁美洲的電腦硬盤就要漲價;一架飛機成千上萬個零件,由幾十個國家的企業分別制造;一個國家發生地震,消息、畫面幾分鐘就能傳遍全球;如今一個新冠病毒,逼迫全世界共同應戰……

    正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成員,同屬一個命運共同體,所以不可能用割斷聯系的方式解決因聯系而出現的問題。必須將全人類視為一體,才能尋求正確應對之道。

    有遠見,才能把握未來。

    習近平曾多次以“船”為喻,指明人類的前路。2022年,他在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強調,“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

    10年來,世界風云變幻,道路荊棘叢生。當全人類同心協力抗擊疫情,當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積極成果,當“一帶一路”留下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前瞻性愈加分明。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說,“通過此次疫情,我們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應對全球危機的正確選擇。”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短視走不長遠,只顧一己之私更會釀成惡果。人類這艘大船要想沖過歷史的急流和險灘,唯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二)

    古今中外,人們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彼此相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不斷引發共鳴,是因為其方向朝著天下“大同”、路徑強調大家“共同”。

    “大同”是目標。

    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發表重要演講,這樣描繪世界應有的樣子——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清晰藍圖,這就是人類“大同”理想的當代版本。

    10年來,習近平先后出訪40多次,足跡遍及五大洲70多國,在國內外主持和出席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相繼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凝聚起廣泛的國際共識,匯集起強大的全球合力。

    “建立一個沒有紛爭、所有國家都獲得發展、所有人都幸福生活的世界,是人類的共同理想。”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認為,“將理想變為現實,需要政治家高瞻遠矚,并盡最大努力付諸行動。中國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并且中國具有實踐的能力。”

    “共同”是辦法。

    走向“大同”,任重道遠;唯有“共同”,才能抵達。在中國人看來,真正追求世界和平,就要對話協商;真正造福天下蒼生,就應共建共享。正如習近平所說,“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10年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日益深入人心,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同追求。國際社會清楚地認識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國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個國家說了算的國際秩序。一個團結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動蕩的世界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事要由天下人商量著辦。人類命運共同體方案,是“中國發起”,更是“大家一起”。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感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極為重要,世界各國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面臨的難題,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和貧困問題等。”他說,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引領世界向好的方向發展。

    (三)

    思想的魅力,往往因為其中閃爍著偉大的人格光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日益深入人心,是因為其彰顯著習近平作為大國領袖、世界級領導人以天下之利為利的胸懷、以人民之心為心的情懷。

    這胸懷,是造福世界的大格局。

    習近平說:“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他在許多國際場合向世界發出真誠邀約:“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

    事實就在眼前。習近平10年前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優質國際公共產品。中歐班列迄今開行6萬5千列,是聯通亞歐的“鋼鐵駝隊”;中老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建成通車,圓了克羅地亞人民南北領土相連的夢想……

    聯合國商務理事會前副主席約翰·艾倫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體現,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當前階段的一個“華麗轉身”。

    這情懷,是心系蒼生的大抱負。

    習近平曾對坦桑尼亞總統哈桑說:“當年中國自己還很貧困時,我們勒緊褲帶幫助非洲兄弟修建了坦贊鐵路。現在我們發展起來了,更要本著真實親誠理念,幫助非洲朋友實現共同發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

    真誠的話語、真實的行動,無不見證中國與世界共謀發展的初心誠意。從坦贊鐵路到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從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到向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提供1000名扶貧培訓名額……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威廉·瓊斯說:“中國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減貧,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實際行動也贏得了這些國家人民的尊重。”

    現在,中國人民靠著獨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發展、開放包容、團結奮斗,而不是靠著戰爭、殖民和掠奪,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現代化的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給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給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以啟迪。中國人希望,也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走上現代化道路,將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夢想成為現實。

    (四)

    世界是各國人民的世界,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深刻影響世界,是因為其守正創新行正道,下自成蹊成大道。

    這條正道,最符合世界絕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

    習近平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10年來,這條道路帶來的是蒙內鐵路上的笑臉,而不是難民營里的哭聲;是工業園里剪彩的新廠,而不是脫鉤斷鏈中倒下的企業;是一些“陸鎖國”化為“陸聯國”的獲得感,而不是一些國家淪為“棋子”的命運悲歌……

    所以,英國學者馬丁·雅克說:“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開辟了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

    這條大道,不斷有人加入進來,大道越走越寬廣。

    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金磚等國際組織決議或宣言。雙邊層面,中國與許多國家同頻共振;地區層面,多個命運共同體穩步推進;全球層面,全球發展共同體、人類安全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等應運而生。

    有國外觀察家評價說:“當某些國家捶胸頓足地叫喊時,中國卻提出了真正旨在推動人類進步的計劃。”全球發展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支持,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安全倡議,得到70多個國家贊賞和支持,日前沙特和伊朗北京對話取得重要成果,成為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歡迎;在剛剛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得到對話會參與者的熱烈贊同,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共鳴。

    “一帶一路”從10年前的藍圖,變成了今天的實景,化作了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3/4的國家參與其中,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數千萬人擺脫貧困……真正在有商有量、有情有義中,鋪就了各國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

    時間過去越久,那一刻越顯光芒。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提出整整10年了。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也聽到了歷史的回響——

    只有命運與共,世界才有前途。

    人們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收入和舒適的生活,希望每到一個地方都有朋友和美酒,希望孩子的未來比今天更幸福;誰也不愿意生存在不確定的茫然里,生活在貧窮和落后中,生長在被敵意和恐嚇籠罩的土地上。這是民心所向,也是愿景所在。

    習近平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美好的目標,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的目標。”如今,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我們該如何交上一份不負子孫的答卷?

    世界的明天,取決于我們今天的決斷。我們相信,只要秉持善意、真誠溝通,再大的沖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我們期待,各國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

    中國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攜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在和平與發展的馬拉松跑道上,共赴一個永恒的春天。

    文章編輯:施筱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