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奮進在不可逆轉的復興進程上——從全國兩會看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
更新時間:2023-3-7 17:06:44    來源:新華社


2023年的春天,意義格外不同——

走過新時代十年非凡歷程,我國發展站上新的更高起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入新的關鍵一程。

東風浩蕩,夢想催征。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共話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共同展望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的光明前景,不斷匯聚乘勢而上、迎風破浪的信心和力量。

夯實邁向現代化強國之基

3月5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燈光璀璨。

熱烈掌聲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步入會場,在主席臺就座。在此開幕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殊為不易的成績,展現出中國號巨輪的底氣和實力,更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新時代十年變革造就的中國發展奇跡。

這是中國經濟實力歷史性躍升的十年——

近期熱播電影《流浪地球2》里的“宇宙級”施工中,國產工程機械成為“特殊演員”。

這是2019年4月4日在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拍攝的調試中的起重機(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大潮,徐工從默默無名到躋身全球前三,起重機械做到了全球第一,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代表充滿自豪。

“中國去年出口新能源汽車67.9萬輛,同比增長120%,中國連續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全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消費國。”站在4日的“委員通道”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委員倍感自信。

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裝生產線,機器人手臂在安裝汽車輪胎(2023年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有更多精彩注腳: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4%上升到18%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于首位;穩居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這是成功轉入高質量發展航道的十年——

“包括運-20、AG600、C919在內的國產大飛機家族不斷壯大,密碼就在于自立自強、創新發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唐長紅委員說。

這是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戶東航的儀式現場(2022年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十年來,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34位升至11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3萬億元,“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17%。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從過去污染嚴重,到現在村強、民富、景美、人和,鄉親們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幸福靠山。”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拿出了新規劃,“我們正在招募人才,推動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說。

這是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十年——

“經過八年持續努力,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李勇代表,將報告中這句話畫上了著重線。

由衷共鳴,因有深切的體會。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全線貫通;2018年,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作為“直過民族”的獨龍族擺脫千年貧困。

“過去每年12月至來年5月,因為大雪封山,我們根本無法外出;現在一天就能到北京,而且實現了所有行政村5G全覆蓋。”李勇代表說,獨龍族人做電商、開民宿,十年來收入增長了10倍。

告別絕對貧困,扎實邁向共同富裕。十年來,我國人均GDP從6300美元上升到12741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城鎮居民。

物質生活寬裕,也要精神生活豐盈。

“我16歲輟學,以為這輩子就要在土地上過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沒想到移民搬遷政策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成為了一名寫作者。”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的農民作家馬慧娟代表感慨,“現在村里開辟了文化活動場地,配備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等,讓農村的生活、農民的生活也有了詩與遠方。”

十年非凡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示——“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

登高望遠,開啟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踏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既要懷抱夢想又需腳踏實地。”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委員說,從中國實際出發,扎扎實實謀發展,一步一步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一點一滴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點亮人民美好生活之夢

從我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出發,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代表帶著鄉親們圓夢追夢的幸福,來到首都北京,走進人民大會堂。

作為當年村里唯一的大學生,他走出大山,又回到家鄉,成了忙前忙后的“爬山書記”。3年后,一條3.8公里的公路通了,他變成村民口中的“修路書記”,帶領全村迎來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路、住上好房子的目標已經實現了,現在我們正規劃發展農旅融合項目,以實現更好的長遠發展。”吉列子日說。

一村之變,是新時代中國厚植民生福祉的剪影。

十年篤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愈發鮮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溫暖人心的話語,化作一項項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的政策舉措,持續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美好生活的定義很廣闊,也很具體,比如一部電梯。”廣州市荔灣區蟠虬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代表帶來了一個故事:

蟠虬社區的老年人口占三分之一。過去沒有電梯,有些行動不便的老街坊一星期才出門一兩次。近年,十幾棟舊樓宇加裝電梯后,不少原本搬離的老街坊又搬回來了。

“現在天天看見他們出門買菜、散步,高興又欣慰。”區燕明代表更欣慰于這樣一組數字:201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個,惠及2900多萬戶居民。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新時代中國航船向著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方向發展前進——

這十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億人。對此,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委員感受深刻,“在14億多人口大國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堅實支撐”。

這十年,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對此,山西白求恩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楊曉靜代表深有感觸:“醫療和養老保障更加健全,讓百姓能夠在更好的健康管理基礎上追求更高品質生活。”

這十年,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教育體系。對此,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謝資清委員始終關注: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農村廁所改造、餐飲浪費、垃圾分類、“小眼鏡”……一件件民生“小事”,成為全國兩會上的國家大計。涓滴匯流,點亮人民美好生活夢想。

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轉化,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長。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占國代表說,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這次全國兩會上,李連成又講述了新夢想。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河南的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農民的“八個夢想”:讀書夢、健康夢、就業夢、致富夢、環境夢……

“一個個夢想都在成為現實。”李連成說。這些年,他所在的濮陽縣西辛莊村駛上發展快車道,變化很大。如今,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正與鄉親們一起致力于第九個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的科技下鄉夢。

十年砥礪,無數夢想繽紛綻放。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十年前的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殷殷話語穿越時空,意味深長。

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之力

備受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這樣評價新時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成果。

新時代十年,改革開放創新是一以貫之的鮮明主題。

從香港“闖海人”到新海南人,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委員正在深度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此次帶來的提案也與此相關。

“我在內地投資多年,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能量。”朱鼎健委員見證了改革驅動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

這是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無人機照片,2023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2013年11月,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新時代改革大潮涌起,如風雷之勢在神州大地鋪展,推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各項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

一組照片對比,令人印象深刻:深圳前海,2012年到2022年,從一片泥濘灘涂到樹影婆娑、高樓林立,變身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10多年來,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6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4項,成為名副其實的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多年來目睹前海巨變,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鋒代表說,這充分證明,在改革中堅持和完善制度,讓發展更有保障。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1年9月8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堅持制度優勢,推動制度創新,是黨領導人民三年抗疫的重要經驗。”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代表說,從實行常態化疫情防控到調整為“乙類乙管”,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增長路徑,我們走出了一條彰顯中國智慧的辯證之道。

“近年來,在注冊制改革牽引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持續增強。”安徽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士啟代表說。

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方能共贏。

2022年,廣西欽州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600億元,增長150.8%。今年1月,欽州港化工專用碼頭投入運營。雖然一季度國內外貿面臨較大壓力,欽州市市長王雄昌代表仍然對欽州港高速發展充滿信心。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更好地打造合作競爭新優勢。”王雄昌代表說。

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步伐;“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大到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積極推動并率先批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十年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世界攜手開拓新局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密碼,也是我國這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源源動力。”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代表說。

過去十年,格力電器用創新實現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如今,企業擁有35項國際領先技術,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0萬件,產品和服務已銷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創新讓中國高鐵跑出加速度。”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江華委員,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復興號”“時速600km高速磁浮”等科研攻關,更加深刻地懂得創新之于民族復興的意義。

高鐵列車從湖南省首條智慧高速——湖南平江(湘贛界)至益陽高速公路上方駛過(2022年11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數據更具說服力: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3.9萬家增至2022年的40萬家,23家國家自創區、177家國家高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統籌推進……十年來,創新驅動發展的土壤更加深厚、廣闊。

奮進高質量發展之路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鮮明定調。

前路催人奮進,仍需爬坡過坎。

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迎難而上,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扎扎實實落到實處。”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王建沂代表說。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場“部長通道”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介紹最新消息:目前我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6G研發也在路上。

“我們發布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同時圍繞加強基礎研究在創新環境建設、人才評價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我國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動基礎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根本上要靠科技創新。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見證并經歷了我國科技飛速發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長張成偉代表說,要分別從人才、體制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一步推動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一個有蝴蝶刺繡的筆記本,一個土布縫制的玩偶。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代表帶來兩個“特殊”行李。“這是和貴州繡娘合作的文創產品。筆記本已賣出幾千萬冊,很受歡迎。”

“‘指尖手藝’正轉化為造富一方的‘指尖經濟’。”夏華代表說,14億多人口,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蘊藏著無限機遇。

1月中旬,新車型亮相布魯塞爾車展,新車訂單超2萬臺……談及企業出海成績,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委員格外振奮。

“把國內供應鏈產業鏈的優勢與海外市場相結合,中國企業正大踏步走出去。”他說,“我們要搶抓機遇,加大技術創新,加快國際產業鏈整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多作為。”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加強戰略謀劃,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不斷解決建設農業強國中遇到的新問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代表說。

現代化農業需要現代化人才。

在位于大山深處的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于河村,村民馬鳳艷和女兒一起貼窗花(2022年1月28日攝)。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等戰略助力下,于河村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從白領辭職返鄉開農機,到成長為農機使用一線的“土專家”、盤活利用3000余畝撂荒地,廣州增城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沈燕芬代表深感鄉村振興提供了大舞臺。

“我們這一代年輕職業農民是幸運的,趕上了時代的風口。我們不僅要會種地,還要學好農業知識、懂技術、懂創新,推動農業生產實現高質量發展。”沈燕芬代表說。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這次來參加大會,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司富春代表精心準備了一份關于加強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建議。他說:“要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作為城市建設者,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代表帶來了服務產業工人轉型相關建議,為產業工人融入城鎮化大潮添薪續力。

“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他說,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做好穩就業、增收入、強保障等工作。

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經濟發展也有了更加厚實的潛力。

十年踔厲奮發,在堅持高質量發展中具備的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是我們戰勝各種風險考驗的堅強底氣和堅實基礎。

踏上新的征途,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管風云如何變幻,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新時代中國必將在不可逆轉的復興進程中創造更大輝煌!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奮進在不可逆轉的復興進程上——從全國兩會看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
    2023-3-7 17:06:44    來源:新華社


    2023年的春天,意義格外不同——

    走過新時代十年非凡歷程,我國發展站上新的更高起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入新的關鍵一程。

    東風浩蕩,夢想催征。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共話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共同展望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的光明前景,不斷匯聚乘勢而上、迎風破浪的信心和力量。

    夯實邁向現代化強國之基

    3月5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燈光璀璨。

    熱烈掌聲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步入會場,在主席臺就座。在此開幕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殊為不易的成績,展現出中國號巨輪的底氣和實力,更彰顯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下,新時代十年變革造就的中國發展奇跡。

    這是中國經濟實力歷史性躍升的十年——

    近期熱播電影《流浪地球2》里的“宇宙級”施工中,國產工程機械成為“特殊演員”。

    這是2019年4月4日在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拍攝的調試中的起重機(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大潮,徐工從默默無名到躋身全球前三,起重機械做到了全球第一,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增海代表充滿自豪。

    “中國去年出口新能源汽車67.9萬輛,同比增長120%,中國連續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居全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消費國。”站在4日的“委員通道”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委員倍感自信。

    在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裝生產線,機器人手臂在安裝汽車輪胎(2023年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有更多精彩注腳: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1.4%上升到18%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于首位;穩居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這是成功轉入高質量發展航道的十年——

    “包括運-20、AG600、C919在內的國產大飛機家族不斷壯大,密碼就在于自立自強、創新發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唐長紅委員說。

    這是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戶東航的儀式現場(2022年12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十年來,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從34位升至11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3萬億元,“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17%。

    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從過去污染嚴重,到現在村強、民富、景美、人和,鄉親們都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幸福靠山。”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代表拿出了新規劃,“我們正在招募人才,推動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

    “新時代十年,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譜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曲永義委員說。

    這是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的十年——

    “經過八年持續努力,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李勇代表,將報告中這句話畫上了著重線。

    由衷共鳴,因有深切的體會。2014年,獨龍江公路高黎貢山隧道全線貫通;2018年,獨龍江鄉6個行政村整體脫貧,作為“直過民族”的獨龍族擺脫千年貧困。

    “過去每年12月至來年5月,因為大雪封山,我們根本無法外出;現在一天就能到北京,而且實現了所有行政村5G全覆蓋。”李勇代表說,獨龍族人做電商、開民宿,十年來收入增長了10倍。

    告別絕對貧困,扎實邁向共同富裕。十年來,我國人均GDP從6300美元上升到12741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于城鎮居民。

    物質生活寬裕,也要精神生活豐盈。

    “我16歲輟學,以為這輩子就要在土地上過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沒想到移民搬遷政策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成為了一名寫作者。”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的農民作家馬慧娟代表感慨,“現在村里開辟了文化活動場地,配備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等,讓農村的生活、農民的生活也有了詩與遠方。”

    十年非凡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示——“我國發展站在了更高歷史起點上”。

    登高望遠,開啟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踏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既要懷抱夢想又需腳踏實地。”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韓保江委員說,從中國實際出發,扎扎實實謀發展,一步一步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一點一滴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點亮人民美好生活之夢

    從我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出發,四川省布拖縣阿布洛哈村黨支部書記吉列子日代表帶著鄉親們圓夢追夢的幸福,來到首都北京,走進人民大會堂。

    作為當年村里唯一的大學生,他走出大山,又回到家鄉,成了忙前忙后的“爬山書記”。3年后,一條3.8公里的公路通了,他變成村民口中的“修路書記”,帶領全村迎來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通路、住上好房子的目標已經實現了,現在我們正規劃發展農旅融合項目,以實現更好的長遠發展。”吉列子日說。

    一村之變,是新時代中國厚植民生福祉的剪影。

    十年篤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愈發鮮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溫暖人心的話語,化作一項項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的政策舉措,持續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美好生活的定義很廣闊,也很具體,比如一部電梯。”廣州市荔灣區蟠虬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代表帶來了一個故事:

    蟠虬社區的老年人口占三分之一。過去沒有電梯,有些行動不便的老街坊一星期才出門一兩次。近年,十幾棟舊樓宇加裝電梯后,不少原本搬離的老街坊又搬回來了。

    “現在天天看見他們出門買菜、散步,高興又欣慰。”區燕明代表更欣慰于這樣一組數字:201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7萬個,惠及2900多萬戶居民。

    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新時代中國航船向著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方向發展前進——

    這十年,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3億人。對此,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委員感受深刻,“在14億多人口大國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堅實支撐”。

    這十年,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對此,山西白求恩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楊曉靜代表深有感觸:“醫療和養老保障更加健全,讓百姓能夠在更好的健康管理基礎上追求更高品質生活。”

    這十年,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教育體系。對此,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謝資清委員始終關注: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農村廁所改造、餐飲浪費、垃圾分類、“小眼鏡”……一件件民生“小事”,成為全國兩會上的國家大計。涓滴匯流,點亮人民美好生活夢想。

    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轉化,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長。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占國代表說,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執法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這次全國兩會上,李連成又講述了新夢想。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河南的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向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農民的“八個夢想”:讀書夢、健康夢、就業夢、致富夢、環境夢……

    “一個個夢想都在成為現實。”李連成說。這些年,他所在的濮陽縣西辛莊村駛上發展快車道,變化很大。如今,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正與鄉親們一起致力于第九個夢想——助力鄉村振興的科技下鄉夢。

    十年砥礪,無數夢想繽紛綻放。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十年前的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殷殷話語穿越時空,意味深長。

    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之力

    備受關注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這樣評價新時代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成果。

    新時代十年,改革開放創新是一以貫之的鮮明主題。

    從香港“闖海人”到新海南人,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委員正在深度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此次帶來的提案也與此相關。

    “我在內地投資多年,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能量。”朱鼎健委員見證了改革驅動下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

    這是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無人機照片,2023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2013年11月,又一個劃時代的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新時代改革大潮涌起,如風雷之勢在神州大地鋪展,推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各項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

    一組照片對比,令人印象深刻:深圳前海,2012年到2022年,從一片泥濘灘涂到樹影婆娑、高樓林立,變身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10多年來,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76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4項,成為名副其實的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多年來目睹前海巨變,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鋒代表說,這充分證明,在改革中堅持和完善制度,讓發展更有保障。

    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1年9月8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堅持制度優勢,推動制度創新,是黨領導人民三年抗疫的重要經驗。”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雷冬竹代表說,從實行常態化疫情防控到調整為“乙類乙管”,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求最優增長路徑,我們走出了一條彰顯中國智慧的辯證之道。

    “近年來,在注冊制改革牽引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持續增強。”安徽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士啟代表說。

    開放才能發展,合作方能共贏。

    2022年,廣西欽州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600億元,增長150.8%。今年1月,欽州港化工專用碼頭投入運營。雖然一季度國內外貿面臨較大壓力,欽州市市長王雄昌代表仍然對欽州港高速發展充滿信心。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更好地打造合作競爭新優勢。”王雄昌代表說。

    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步伐;“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大到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積極推動并率先批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十年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與世界攜手開拓新局面。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密碼,也是我國這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源源動力。”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代表說。

    過去十年,格力電器用創新實現自主掌握核心技術。如今,企業擁有35項國際領先技術,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0萬件,產品和服務已銷往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創新讓中國高鐵跑出加速度。”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江華委員,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復興號”“時速600km高速磁浮”等科研攻關,更加深刻地懂得創新之于民族復興的意義。

    高鐵列車從湖南省首條智慧高速——湖南平江(湘贛界)至益陽高速公路上方駛過(2022年11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數據更具說服力: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的3.9萬家增至2022年的40萬家,23家國家自創區、177家國家高新區邁向高質量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統籌推進……十年來,創新驅動發展的土壤更加深厚、廣闊。

    奮進高質量發展之路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鮮明定調。

    前路催人奮進,仍需爬坡過坎。

    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迎難而上,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把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扎扎實實落到實處。”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王建沂代表說。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場“部長通道”上,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介紹最新消息:目前我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6G研發也在路上。

    “我們發布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同時圍繞加強基礎研究在創新環境建設、人才評價方面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我國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動基礎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根本上要靠科技創新。

    “作為科技工作者,我見證并經歷了我國科技飛速發展。”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長張成偉代表說,要分別從人才、體制機制、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一步推動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

    一個有蝴蝶刺繡的筆記本,一個土布縫制的玩偶。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代表帶來兩個“特殊”行李。“這是和貴州繡娘合作的文創產品。筆記本已賣出幾千萬冊,很受歡迎。”

    “‘指尖手藝’正轉化為造富一方的‘指尖經濟’。”夏華代表說,14億多人口,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蘊藏著無限機遇。

    1月中旬,新車型亮相布魯塞爾車展,新車訂單超2萬臺……談及企業出海成績,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委員格外振奮。

    “把國內供應鏈產業鏈的優勢與海外市場相結合,中國企業正大踏步走出去。”他說,“我們要搶抓機遇,加大技術創新,加快國際產業鏈整合,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多作為。”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加強戰略謀劃,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不斷解決建設農業強國中遇到的新問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代表說。

    現代化農業需要現代化人才。

    在位于大山深處的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鳳嶺鄉于河村,村民馬鳳艷和女兒一起貼窗花(2022年1月28日攝)。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等戰略助力下,于河村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從白領辭職返鄉開農機,到成長為農機使用一線的“土專家”、盤活利用3000余畝撂荒地,廣州增城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沈燕芬代表深感鄉村振興提供了大舞臺。

    “我們這一代年輕職業農民是幸運的,趕上了時代的風口。我們不僅要會種地,還要學好農業知識、懂技術、懂創新,推動農業生產實現高質量發展。”沈燕芬代表說。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

    這次來參加大會,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司富春代表精心準備了一份關于加強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建議。他說:“要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作為城市建設者,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代表帶來了服務產業工人轉型相關建議,為產業工人融入城鎮化大潮添薪續力。

    “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他說,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做好穩就業、增收入、強保障等工作。

    更多人民群眾享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經濟發展也有了更加厚實的潛力。

    十年踔厲奮發,在堅持高質量發展中具備的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是我們戰勝各種風險考驗的堅強底氣和堅實基礎。

    踏上新的征途,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管風云如何變幻,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堅定不移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新時代中國必將在不可逆轉的復興進程中創造更大輝煌!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