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6個細節看為什么G20峰會大家都想見中國?
更新時間:2022-11-17 20:58:43    來源:玉淵譚天

最近,印尼巴厘島格外熱鬧,世界主要經濟體領導人難得面對面在這里重聚。

  眼下的世界,危機疊加,各國都有難處。大家的急迫從密集的活動中也能看出來,G20峰會期間,與會各國安排了多場雙邊與多邊會見。交流,很頻密。

  在這其中,中國領導人格外繁忙。

  除了出席G20峰會之外,在會議間隙,習近平主席與多國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見。

  實際上,有的國家的領導人,一落地印尼,就在接受采訪時說,要與中方會面。

  國際社會為何如此期待中國的聲音,譚主從會場中的六個細節找到了答案。

  先來看看,在巴厘島,有哪些國家的領導人與中方見面:

  美國總統拜登

  法國總統馬克龍

  荷蘭首相呂特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韓國總統尹錫悅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習近平主席在這里會見多位外國領導人

  這些國家,很有代表性。從地理位置看,覆蓋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從距離上,有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阿根廷,也有同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韓國。

  從發展階段來看,有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也有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塞內加爾,各國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難題也不同,都想和中國談。

  為什么?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上的講話里藏著答案。

  各國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每個國家都想過上好日子,現代化不是哪個國家的特權。走在前面的國家應該真心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都應為全球發展事業盡心出力。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困境,要想破局,大國得有擔當。

  有擔當,并不容易。就拿本屆G20峰會來說,為了讓各國探討經濟復蘇的緊要難題,印尼媒體在會前就向與會各國領導人發出呼吁,“來巴厘島請不要只是奔著吵架”,隨后更是直接點了美國在內的G7國家的名。

  但這種努力在大會第二天就被辜負了——某些國家“拉小圈子”去討論波蘭境內的導彈爆炸問題,把話題往陣營對抗上拉,還影響了G20峰會的議程。

G7國家領導人就波蘭境內導彈爆炸問題安排緊急會議

  用加劇意識形態對抗的方式放大區域問題,卻對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共同問題避而不談,這就是某些國家的做派。

  相比之下,中國是這樣說的:

  糧食、能源安全是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

  要堅決反對將糧食、能源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銷單邊制裁措施,取消對相關科技合作限制。

  說的是誰,大家心里都清楚。無論是現在最嚴峻的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還是全球經濟最突出的通脹問題,誰是始作俑者,大家也心里有數。

  中國關注糧食危機,也提供了解決這一危機的方案。

  就在幾天前,“雜交水稻援外與世界糧食安全”國際論壇召開。自1979年起,中國的雜交水稻遠播五大洲近70國,給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危機提供了中國方案。飯碗,關乎發展,也關乎安全。

  世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態度和聲音。

  與中國會見的國家當中,不少都是發達國家。

  眼下的全球問題,發達國家要承擔什么角色,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講清楚了:

  要遏制全球通脹,化解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要減少貨幣政策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將債務穩定在可持續水平。

  當前世界經濟的很多問題,發達國家要負很大責任。

  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引發了危機,但現在,發達國家面臨“引火燒身”的局面。

  G20里的幾個發達國家的通脹水平,大都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新高。為了遏制通脹,發達國家又開啟了大幅度加息,引發了全球“加息潮”。

  結果,就是令世界經濟陷入最嚴重的經濟減速期。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禍不單行。

  加息致使許多國家的償債成本飆升,又引發了債務危機的風險,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償債負擔已經處于30年來的最高水平。

  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發展中國家首當其沖。危機疊加,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國的解決方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加快落實向低收入國家轉借特別提款權進程。國際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債權方,應該參與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債行動。

  事實上,早在2020年的G20峰會上就形成了緩解低收入國家債務困境的初步倡議,但發達國家并不積極。

  而中國則是G20成員國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緩債總額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最大,為全球性債務危機提供了重要的安全緩沖。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手段,還是發展。

  但發達國家,已經持續多年經濟低增長,這些國家在意的,是“多分蛋糕”。

  而中國,一直在“做大蛋糕”。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8.6%,這一數字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

  發達國家,不僅無力解決自己引發的問題,也無法解決自己發展的問題。

  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的中國,成為為數不多能夠拿出解決發展問題方案的國家。陷入發展之困的國家,自然將目光,看向中國。

  G20峰會期間,有一場雙邊會見特別值得說說。那就是中韓領導人的雙邊會見,時隔三年,中韓領導人再次見面。

中韓領導人會見

  外交部15日的例行記者會也專門對這場雙邊會見作了說明:這是兩位元首首次正式會見,意義重大。

  韓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中韓談論的話題也很特殊。譚主注意到,在會見后釋放的消息中有這樣一個詞——高技術制造。

  高技術制造對韓國經濟的意義格外不同。就在這場會見前不久,韓國財政部發出警告稱,作為韓國經濟主要動力的出口呈低迷態勢,在此背景下,韓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

  而半導體行業出口額占韓國出口總額的近20%,今年7月,韓國芯片出口量大跌22.7%,為近3年來首次下降。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的政策——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通過補貼的方式,拉攏韓企赴美建廠,意圖“掏空”韓國芯片產業。

  不僅如此,美國還成立“芯片四方聯盟”,要求韓國等盟友跟隨其對華出口限制措施,意圖逼韓國在芯片產業鏈與中國脫鉤。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芯片市場,調查數據顯示,韓國對中國芯片出口20年來增長近13倍。

  美國一手打壓韓國芯片制造能力,一手卡住韓國芯片出口,這種人為隔斷產業鏈供應鏈聯系的行為,也讓韓國經濟承受重大壓力。

  產業鏈供應鏈問題何解,這是習近平主席在G20各種場合說得最多的問題之一。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是這么說的:

  各國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應該以鄰為壑,構筑“小院高墻,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

  誰在以鄰為壑?誰在構筑“小院高墻”?大家心里清楚。該如何選擇,面對韓國總統,習近平主席說得很明白:

  共同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反對將經濟合作政治化、泛安全化。

  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中荷領導人的交流當中。

  習近平主席提到,中荷兩國要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荷蘭首相呂特也表示,愿同中方拓展創新等領域對話與合作。

  荷蘭,同樣是全球芯片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正是荷蘭公司。此前,美國也曾阻撓荷蘭與中國之間的光刻機交易。

  各國是選擇脫鉤還是連接,領導人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回應。

  中澳領導人這次在G20的會見,時隔6年。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11月14日抵達巴厘島,在機場接受媒體采訪

  飛機剛一落地,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就向各國媒體釋放了想見中國領導人的想法。看阿爾巴尼斯對媒體提到的三句話:

  懷著善意

  不設先決條件

  期待進行建設性的對話

  這三句話,有點摸到這些年中澳關系出現問題的根源了。

  中澳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前列。問題,出現在澳大利亞不再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主動或被動加入“小圈子”之后。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美澳“2+2”會談,一個接一個,每一個都有澳大利亞。在中國周邊上躥下跳,受損的是兩國合作,吃虧的,還是自己。

  這兩年,有不少澳官員喊話中方,想跟中國交流但中國不接電話。這次終于有了會見的契機,澳方官員在出發前不斷釋放與中方改善關系的信號。

  這場澳方等了6年的雙邊會見,更是比原計劃長12分鐘。澳方的誠意,中方感受到了。在會見中,習近平主席表示:

  中方重視澳方近期展現的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的意愿。

  習近平主席還提到:

  中澳之間從來沒有根本利害沖突,有的是兩國人民傳統友誼和高度互補的經濟結構,有的是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共同訴求。

  中澳兩國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應該改善、維護、發展好兩國關系,這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

  兩句話,兩層意思。

  第一層,中國是個大市場,也是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全球經濟困局的時刻,大家都想跟中國合作,也正是因為互補。

  第二層,澳大利亞,是一個“重要”國家,而重不重要的關鍵,是獨立自主走自身發展道路進行團結合作,還是跟隨別人的腳步亦步亦趨搞對抗競爭。

  正像習近平主席引用印尼的那句諺語:“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

  分裂對抗走不走得下去,澳大利亞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中國始終與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與中國會見的發展中國家中,有一個很特殊——塞內加爾。

中塞領導人會見

  在與習近平主席交流時,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表達了感謝:

  感謝中方為塞方和非洲國家提供的寶貴幫助,并第一個公開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倡議。

  原因,是在G20峰會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向與會成員提出:中方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是非洲聯盟現任輪值主席。而非洲地區,是全球治理亟需突破的不平衡點。

  作為一個整體,非洲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但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依舊欠缺。在G20中,非洲地區就只有南非一個代表。

  更何況,作為最脆弱的經濟體之一,非洲地區的國家也是受世界經濟形勢沖擊的前沿。當前,這些國家面臨著發展基礎薄弱與美西方國家遏壓的雙重困境。

  就拿塞內加爾自己來說。

  不久前,塞內加爾發現了新的油氣田,計劃在明年進行開采——這些資源將為塞內加爾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一些西方媒體,卻抹黑其為“造成全球變暖的令人窒息的新污染源”。

  與此同時,在今年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仍在逃避相關責任——十多年前,發達國家作出承諾,每年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到今天,這筆資金仍未能完全履行。

  今年,塞內加爾總統參加G20峰會,一部分訴求也正是希望讓發達國家對其承諾負責。

  中塞會見中,開篇的共識,就是雙方要在發展振興道路上攜手前行。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先行者,中國在工業化上的經驗分享,對塞內加爾來說是可行、可信的借鑒和幫助。

  放到G20的框架來看,G20正是在吸收發展中國家中完成自我革新的。

  在90年代與2008年的兩次金融危機中,G20先后建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領導人峰會機制,在全球經濟的治理版圖上囊括進成長中的新興經濟體;2016年,中國作為主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入G20的創新增長藍圖,給出了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方案。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既在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樣本,也幫助發展中國家擴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空間。

  這次G20峰會臨近結束,習近平主席與印度尼西亞總理佐科舉行會談。

  會談前,習近平和佐科首先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這一工程,將雅加達到萬隆出行時間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中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試驗運行圓滿成功

  因為雅萬高鐵,印尼也成為東盟首個擁有高鐵的國家。“首個”,值得驕傲,但也讓人唏噓。

  印尼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一樣,都曾經歷西方殖民統治,但最先實現工業化的西方國家,從未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建設一條現代化鐵路。

  西方不是沒有援助過別國,比如阿根廷。但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在接受西方國家的援助中,不得不出賣國家資源,或者被迫對國家支柱性行業進行私有化,被援助國滲透、控制,反而嚴重削弱了國家工業化能力的前車之鑒比比皆是。

  當“走在前面”的發達國家不能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產品時,“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方案。

  發展曾經位于世界前列的阿根廷,現在成了難以走出發展困境的代表,阿根廷尋找的解決方案,也是“一帶一路”。

  本次G20峰會上,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因健康問題入院治療,卻依然堅持要同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見。

  就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前不久,他也親自跟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探討阿根廷多個省份的鐵路、公路建設項目。

  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讓素有“世界糧倉”之稱的阿根廷產糧區產品,可以選擇成本低的鐵路運輸到沿海港口出口,從而在國際競爭中重振價格優勢,這將改善阿根廷的貿易結構,帶來更多外匯收入。這對于屢屢面臨主權債務問題的阿根廷而言,才是真正邁出扎實的一步,走出債務違約、國際融資困難、發展停滯的“惡性循環”。

  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最核心的關切仍然是發展。

  中國解決發展問題的思路,不僅是在于眼下的收益,更在于提供幫助其他國家真正獲得長遠發展能力的公共產品。

  明年就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了,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會有越來越多的共同見證。

  在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再度發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叩問。

  這是這個時代,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而人心所向,大道可成。

文章編輯:崔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6個細節看為什么G20峰會大家都想見中國?
    2022-11-17 20:58:43    來源:玉淵譚天

    最近,印尼巴厘島格外熱鬧,世界主要經濟體領導人難得面對面在這里重聚。

      眼下的世界,危機疊加,各國都有難處。大家的急迫從密集的活動中也能看出來,G20峰會期間,與會各國安排了多場雙邊與多邊會見。交流,很頻密。

      在這其中,中國領導人格外繁忙。

      除了出席G20峰會之外,在會議間隙,習近平主席與多國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見。

      實際上,有的國家的領導人,一落地印尼,就在接受采訪時說,要與中方會面。

      國際社會為何如此期待中國的聲音,譚主從會場中的六個細節找到了答案。

      先來看看,在巴厘島,有哪些國家的領導人與中方見面:

      美國總統拜登

      法國總統馬克龍

      荷蘭首相呂特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韓國總統尹錫悅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習近平主席在這里會見多位外國領導人

      這些國家,很有代表性。從地理位置看,覆蓋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亞洲。從距離上,有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遠的國家阿根廷,也有同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韓國。

      從發展階段來看,有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也有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塞內加爾,各國發展階段不同,面臨的難題也不同,都想和中國談。

      為什么?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上的講話里藏著答案。

      各國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每個國家都想過上好日子,現代化不是哪個國家的特權。走在前面的國家應該真心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大國要有大國的擔當,都應為全球發展事業盡心出力。

      面對全球經濟發展困境,要想破局,大國得有擔當。

      有擔當,并不容易。就拿本屆G20峰會來說,為了讓各國探討經濟復蘇的緊要難題,印尼媒體在會前就向與會各國領導人發出呼吁,“來巴厘島請不要只是奔著吵架”,隨后更是直接點了美國在內的G7國家的名。

      但這種努力在大會第二天就被辜負了——某些國家“拉小圈子”去討論波蘭境內的導彈爆炸問題,把話題往陣營對抗上拉,還影響了G20峰會的議程。

    G7國家領導人就波蘭境內導彈爆炸問題安排緊急會議

      用加劇意識形態對抗的方式放大區域問題,卻對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共同問題避而不談,這就是某些國家的做派。

      相比之下,中國是這樣說的:

      糧食、能源安全是全球發展領域最緊迫的挑戰。

      要堅決反對將糧食、能源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銷單邊制裁措施,取消對相關科技合作限制。

      說的是誰,大家心里都清楚。無論是現在最嚴峻的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還是全球經濟最突出的通脹問題,誰是始作俑者,大家也心里有數。

      中國關注糧食危機,也提供了解決這一危機的方案。

      就在幾天前,“雜交水稻援外與世界糧食安全”國際論壇召開。自1979年起,中國的雜交水稻遠播五大洲近70國,給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危機提供了中國方案。飯碗,關乎發展,也關乎安全。

      世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的態度和聲音。

      與中國會見的國家當中,不少都是發達國家。

      眼下的全球問題,發達國家要承擔什么角色,習近平主席在G20峰會講清楚了:

      要遏制全球通脹,化解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要減少貨幣政策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將債務穩定在可持續水平。

      當前世界經濟的很多問題,發達國家要負很大責任。

      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調整的負面外溢效應引發了危機,但現在,發達國家面臨“引火燒身”的局面。

      G20里的幾個發達國家的通脹水平,大都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新高。為了遏制通脹,發達國家又開啟了大幅度加息,引發了全球“加息潮”。

      結果,就是令世界經濟陷入最嚴重的經濟減速期。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禍不單行。

      加息致使許多國家的償債成本飆升,又引發了債務危機的風險,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償債負擔已經處于30年來的最高水平。

      世界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大家日子都不好過,發展中國家首當其沖。危機疊加,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國的解決方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加快落實向低收入國家轉借特別提款權進程。國際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債權方,應該參與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債行動。

      事實上,早在2020年的G20峰會上就形成了緩解低收入國家債務困境的初步倡議,但發達國家并不積極。

      而中國則是G20成員國中落實緩債金額最多的國家,緩債總額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最大,為全球性債務危機提供了重要的安全緩沖。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手段,還是發展。

      但發達國家,已經持續多年經濟低增長,這些國家在意的,是“多分蛋糕”。

      而中國,一直在“做大蛋糕”。2013年到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38.6%,這一數字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

      發達國家,不僅無力解決自己引發的問題,也無法解決自己發展的問題。

      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的中國,成為為數不多能夠拿出解決發展問題方案的國家。陷入發展之困的國家,自然將目光,看向中國。

      G20峰會期間,有一場雙邊會見特別值得說說。那就是中韓領導人的雙邊會見,時隔三年,中韓領導人再次見面。

    中韓領導人會見

      外交部15日的例行記者會也專門對這場雙邊會見作了說明:這是兩位元首首次正式會見,意義重大。

      韓國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中韓談論的話題也很特殊。譚主注意到,在會見后釋放的消息中有這樣一個詞——高技術制造。

      高技術制造對韓國經濟的意義格外不同。就在這場會見前不久,韓國財政部發出警告稱,作為韓國經濟主要動力的出口呈低迷態勢,在此背景下,韓國經濟增長可能放緩。

      而半導體行業出口額占韓國出口總額的近20%,今年7月,韓國芯片出口量大跌22.7%,為近3年來首次下降。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的政策——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通過補貼的方式,拉攏韓企赴美建廠,意圖“掏空”韓國芯片產業。

      不僅如此,美國還成立“芯片四方聯盟”,要求韓國等盟友跟隨其對華出口限制措施,意圖逼韓國在芯片產業鏈與中國脫鉤。而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芯片市場,調查數據顯示,韓國對中國芯片出口20年來增長近13倍。

      美國一手打壓韓國芯片制造能力,一手卡住韓國芯片出口,這種人為隔斷產業鏈供應鏈聯系的行為,也讓韓國經濟承受重大壓力。

      產業鏈供應鏈問題何解,這是習近平主席在G20各種場合說得最多的問題之一。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是這么說的:

      各國應該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應該以鄰為壑,構筑“小院高墻,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

      誰在以鄰為壑?誰在構筑“小院高墻”?大家心里清楚。該如何選擇,面對韓國總統,習近平主席說得很明白:

      共同維護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反對將經濟合作政治化、泛安全化。

      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中荷領導人的交流當中。

      習近平主席提到,中荷兩國要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荷蘭首相呂特也表示,愿同中方拓展創新等領域對話與合作。

      荷蘭,同樣是全球芯片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正是荷蘭公司。此前,美國也曾阻撓荷蘭與中國之間的光刻機交易。

      各國是選擇脫鉤還是連接,領導人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回應。

      中澳領導人這次在G20的會見,時隔6年。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11月14日抵達巴厘島,在機場接受媒體采訪

      飛機剛一落地,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就向各國媒體釋放了想見中國領導人的想法。看阿爾巴尼斯對媒體提到的三句話:

      懷著善意

      不設先決條件

      期待進行建設性的對話

      這三句話,有點摸到這些年中澳關系出現問題的根源了。

      中澳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前列。問題,出現在澳大利亞不再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主動或被動加入“小圈子”之后。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美澳“2+2”會談,一個接一個,每一個都有澳大利亞。在中國周邊上躥下跳,受損的是兩國合作,吃虧的,還是自己。

      這兩年,有不少澳官員喊話中方,想跟中國交流但中國不接電話。這次終于有了會見的契機,澳方官員在出發前不斷釋放與中方改善關系的信號。

      這場澳方等了6年的雙邊會見,更是比原計劃長12分鐘。澳方的誠意,中方感受到了。在會見中,習近平主席表示:

      中方重視澳方近期展現的改善和發展兩國關系的意愿。

      習近平主席還提到:

      中澳之間從來沒有根本利害沖突,有的是兩國人民傳統友誼和高度互補的經濟結構,有的是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共同訴求。

      中澳兩國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應該改善、維護、發展好兩國關系,這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進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

      兩句話,兩層意思。

      第一層,中國是個大市場,也是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全球經濟困局的時刻,大家都想跟中國合作,也正是因為互補。

      第二層,澳大利亞,是一個“重要”國家,而重不重要的關鍵,是獨立自主走自身發展道路進行團結合作,還是跟隨別人的腳步亦步亦趨搞對抗競爭。

      正像習近平主席引用印尼的那句諺語:“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

      分裂對抗走不走得下去,澳大利亞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中國始終與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與中國會見的發展中國家中,有一個很特殊——塞內加爾。

    中塞領導人會見

      在與習近平主席交流時,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表達了感謝:

      感謝中方為塞方和非洲國家提供的寶貴幫助,并第一個公開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倡議。

      原因,是在G20峰會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向與會成員提出:中方支持非洲聯盟加入二十國集團。

      塞內加爾總統薩勒,是非洲聯盟現任輪值主席。而非洲地區,是全球治理亟需突破的不平衡點。

      作為一個整體,非洲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但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依舊欠缺。在G20中,非洲地區就只有南非一個代表。

      更何況,作為最脆弱的經濟體之一,非洲地區的國家也是受世界經濟形勢沖擊的前沿。當前,這些國家面臨著發展基礎薄弱與美西方國家遏壓的雙重困境。

      就拿塞內加爾自己來說。

      不久前,塞內加爾發現了新的油氣田,計劃在明年進行開采——這些資源將為塞內加爾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一些西方媒體,卻抹黑其為“造成全球變暖的令人窒息的新污染源”。

      與此同時,在今年正在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仍在逃避相關責任——十多年前,發達國家作出承諾,每年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到今天,這筆資金仍未能完全履行。

      今年,塞內加爾總統參加G20峰會,一部分訴求也正是希望讓發達國家對其承諾負責。

      中塞會見中,開篇的共識,就是雙方要在發展振興道路上攜手前行。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先行者,中國在工業化上的經驗分享,對塞內加爾來說是可行、可信的借鑒和幫助。

      放到G20的框架來看,G20正是在吸收發展中國家中完成自我革新的。

      在90年代與2008年的兩次金融危機中,G20先后建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機制、領導人峰會機制,在全球經濟的治理版圖上囊括進成長中的新興經濟體;2016年,中國作為主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入G20的創新增長藍圖,給出了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方案。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既在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樣本,也幫助發展中國家擴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空間。

      這次G20峰會臨近結束,習近平主席與印度尼西亞總理佐科舉行會談。

      會談前,習近平和佐科首先共同視頻觀摩雅萬高鐵試驗運行。這一工程,將雅加達到萬隆出行時間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中印尼合作建設的雅萬高鐵試驗運行圓滿成功

      因為雅萬高鐵,印尼也成為東盟首個擁有高鐵的國家。“首個”,值得驕傲,但也讓人唏噓。

      印尼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一樣,都曾經歷西方殖民統治,但最先實現工業化的西方國家,從未幫助這些發展中國家建設一條現代化鐵路。

      西方不是沒有援助過別國,比如阿根廷。但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在接受西方國家的援助中,不得不出賣國家資源,或者被迫對國家支柱性行業進行私有化,被援助國滲透、控制,反而嚴重削弱了國家工業化能力的前車之鑒比比皆是。

      當“走在前面”的發達國家不能為全球提供新的公共產品時,“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方案。

      發展曾經位于世界前列的阿根廷,現在成了難以走出發展困境的代表,阿根廷尋找的解決方案,也是“一帶一路”。

      本次G20峰會上,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因健康問題入院治療,卻依然堅持要同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見。

      就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前不久,他也親自跟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探討阿根廷多個省份的鐵路、公路建設項目。

      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合作,讓素有“世界糧倉”之稱的阿根廷產糧區產品,可以選擇成本低的鐵路運輸到沿海港口出口,從而在國際競爭中重振價格優勢,這將改善阿根廷的貿易結構,帶來更多外匯收入。這對于屢屢面臨主權債務問題的阿根廷而言,才是真正邁出扎實的一步,走出債務違約、國際融資困難、發展停滯的“惡性循環”。

      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最核心的關切仍然是發展。

      中國解決發展問題的思路,不僅是在于眼下的收益,更在于提供幫助其他國家真正獲得長遠發展能力的公共產品。

      明年就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了,中國方案的世界意義,會有越來越多的共同見證。

      在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再度發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叩問。

      這是這個時代,每個國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而人心所向,大道可成。

    文章編輯:崔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