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焦點訪談:奮斗 新的偉業 推動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
更新時間:2022-10-28 16:50:4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奮斗 新的偉業”系列節目。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今天,我們繼續邀請相關人士,聚焦“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其中,美麗中國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自然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其中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王廣華說:“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核心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求我們友好對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要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基本原則。”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說:“我們國家作為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資源環境的壓力也是不可承受的,必須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被認為無法兼顧,要發展免不了要犧牲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要發展,也要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孫金龍說:“實踐充分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能夠引領和倒逼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王廣華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浪費造成的。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必須抓住資源利用源頭,各類資源都要統籌好開發與保護、增量與存量的關系,全面提升利用效率,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的變化。近年來,我國各類突出環境問題得到了解決。在北京市民鄒毅的鏡頭下,2021年,北京的藍天數量比2013年增加了112天,空氣優良天數達到了288天,首次全面達標。今天,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同時,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4.9%。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孫金龍說:“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在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針對環境問題,提出了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不難看出,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對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孫金龍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能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能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黨的二十大代表雷曉華剛從大會回來,就開始給大家傳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

雷曉華是浙江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黨委書記。曾經的毛垟鄉山多路少、交通不便,年輕人都在外務工,發展產業根本不可能。雷曉華來到這里后發現,毛垟鄉氣候濕潤、自然環境良好,特別適合種植苔蘚。在她的帶領下,短短幾年,這里就形成了育苗、種植、文創、綠化工程等苔蘚產業鏈,每年帶來超千萬元收入。

雷曉華說:“這幾年我們在發展產業的過程當中,也實實在在嘗到了生態的甜頭,群眾在村里生態意識也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環,保護生態的意識越來越強。”

黨的十九大后,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成了我國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

毛垟鄉所處的百山祖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甌江的源頭,這里有保護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百山祖冷杉、黑麂等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最后的“基因保護地”。兩年前,這里開始創建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2100名原本住在保護區內的村民全部搬遷并得到妥善安置,園區內運行了15年的水電站正式關停。生態得到保護和修復后,一些曾經瀕臨滅絕的動植物被發現的頻率增加了,還發現了一些新的物種。

近年來,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已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劃長期發展。

王廣華說:“近年來,我國的生態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要看到,局部地區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安全的基礎還不穩固。我們將加快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防治,維護生態安全。”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重大工程,重點保護和修復我國青藏高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功能區。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明確要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王廣華說:“一是聚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二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實施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一體化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三是控制和降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也得益于綠色能源的不斷開發。今天,在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南州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園區,年平均發電量達到96億千瓦時;在新疆哈密,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千萬千瓦;在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已有13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些能源項目為助力我國綠色發展轉型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說:“新時代十年來,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國能源結構加快轉型,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單位GDP能耗十年累計下降了26.4%,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3%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6%的增長。”

2020年,中國超額完成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2009年)承諾的2020年國家減排目標,并在當年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與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明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章建華說:“未來十年,我們新增的能耗里面70%來自于非化石能源,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的,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這是從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考慮的。”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也是世界第一能源生產大國,必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章建華說:“要做到先立后破,就是要立足于現有的資源,夯實煤炭‘壓艙石’地位,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同時要加強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多措并舉保障能源安全,總的目標就是,按照二十大報告中所要求的,加快能源轉型,建立新型能源保障體系,服務好社會,保障國家能源供應。”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自然和生態當成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焦點訪談:奮斗 新的偉業 推動綠色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
    2022-10-28 16:50:44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奮斗 新的偉業”系列節目。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今天,我們繼續邀請相關人士,聚焦“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其中,美麗中國建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自然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是其中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自然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王廣華說:“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核心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求我們友好對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在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利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要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基本原則。”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說:“我們國家作為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整體邁入現代化,高消耗、高污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資源環境的壓力也是不可承受的,必須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被認為無法兼顧,要發展免不了要犧牲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既要發展,也要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孫金龍說:“實踐充分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能夠引領和倒逼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我們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王廣華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奢侈浪費造成的。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必須抓住資源利用源頭,各類資源都要統籌好開發與保護、增量與存量的關系,全面提升利用效率,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的變化。近年來,我國各類突出環境問題得到了解決。在北京市民鄒毅的鏡頭下,2021年,北京的藍天數量比2013年增加了112天,空氣優良天數達到了288天,首次全面達標。今天,我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同時,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1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4.9%。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孫金龍說:“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在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針對環境問題,提出了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不難看出,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對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孫金龍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能讓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也能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黨的二十大代表雷曉華剛從大會回來,就開始給大家傳達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

    雷曉華是浙江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毛垟鄉黨委書記。曾經的毛垟鄉山多路少、交通不便,年輕人都在外務工,發展產業根本不可能。雷曉華來到這里后發現,毛垟鄉氣候濕潤、自然環境良好,特別適合種植苔蘚。在她的帶領下,短短幾年,這里就形成了育苗、種植、文創、綠化工程等苔蘚產業鏈,每年帶來超千萬元收入。

    雷曉華說:“這幾年我們在發展產業的過程當中,也實實在在嘗到了生態的甜頭,群眾在村里生態意識也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環,保護生態的意識越來越強。”

    黨的十九大后,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成了我國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

    毛垟鄉所處的百山祖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甌江的源頭,這里有保護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是百山祖冷杉、黑麂等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最后的“基因保護地”。兩年前,這里開始創建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2100名原本住在保護區內的村民全部搬遷并得到妥善安置,園區內運行了15年的水電站正式關停。生態得到保護和修復后,一些曾經瀕臨滅絕的動植物被發現的頻率增加了,還發現了一些新的物種。

    近年來,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已得到有效保護。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就是為中華民族謀劃長期發展。

    王廣華說:“近年來,我國的生態保護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要看到,局部地區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態安全的基礎還不穩固。我們將加快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防治,維護生態安全。”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實施了44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重大工程,重點保護和修復我國青藏高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等重點生態功能區。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明確要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王廣華說:“一是聚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二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實施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一體化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三是控制和降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

    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也得益于綠色能源的不斷開發。今天,在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南州千萬千瓦級生態光伏發電園區,年平均發電量達到96億千瓦時;在新疆哈密,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千萬千瓦;在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已有13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些能源項目為助力我國綠色發展轉型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章建華說:“新時代十年來,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國能源結構加快轉型,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單位GDP能耗十年累計下降了26.4%,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3%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6%的增長。”

    2020年,中國超額完成了哥本哈根氣候峰會(2009年)承諾的2020年國家減排目標,并在當年明確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與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明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章建華說:“未來十年,我們新增的能耗里面70%來自于非化石能源,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的,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這是從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考慮的。”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也是世界第一能源生產大國,必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章建華說:“要做到先立后破,就是要立足于現有的資源,夯實煤炭‘壓艙石’地位,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同時要加強煤、油、氣儲備能力建設,多措并舉保障能源安全,總的目標就是,按照二十大報告中所要求的,加快能源轉型,建立新型能源保障體系,服務好社會,保障國家能源供應。”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自然和生態當成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編輯:楊銘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