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市委書記專題 > 葛巧紅 > 正文

市委書記專題

在“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焦作專場上的主發布詞
中共焦作市委書記 葛巧紅
更新時間:2022-9-26 10:06:53    來源:焦作日報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

  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焦作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首先,我和我的同事們代表中共焦作市委、市政府和352萬焦作人民,向各位長期以來對焦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致以衷心的感謝!

  焦作古稱“懷川”,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是美麗的山水環抱之城;是“竹林七賢”的聚集地、太極拳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是“四大懷藥”的原產地、河南省近現代工業的起源地,產業特色突出;是毛主席稱贊“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的“踔厲奮發”作者韓愈的出生地,城市人文精神鮮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用奮斗詮釋忠誠、靠創新闖出新路,創造性推動中央、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奮進新時代以來,經濟轉型蝶變、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大局安定有序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焦作十年。

  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成為焦作的主旋律。作為曾經的著名煤城,焦作有過為全國輸送3億多噸優質無煙煤的貢獻,也有資源枯竭的困境;作為老工業基地,有過費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的盛贊,也有發展進入瓶頸、增長持續放緩的低迷;作為優秀旅游城市,有名山大川眾多景點的稟賦,也有地處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工業結構偏重與生態環保難以兼顧的壓力。近年來,我們深入領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市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錨定“兩個確保”、再造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能級文旅、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的發展目標,經濟總量邁上2000億元臺階。我們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強化“四個拉動”,全市經濟發展實現頂壓突破、持續向好;2021年,人均GDP達到60643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四。今年1-8月,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為全省、全國穩經濟大盤作出了焦作貢獻。同時,2021年,作為全國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典型,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全省唯一。當前,焦作經濟發展進的勢頭強勁、民生保障扎實有力、生態環境更加美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我們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再造焦作新優勢。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建強產業集群。我們著力打造3個千億級、5個500億級、6個100億級的“356”特色產業體系,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三大集群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5個特色產業鏈入選河南重點培育的特色優勢產業鏈、全省第四。

  打造“強企方陣”。以“五鏈耦合”為抓手,強力推進大企業集團為引領、規上企業為支撐、“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中小微企業為基礎、上市企業為突破的“添翼計劃”。市場主體蓬勃發展,突破25萬戶、是十年前的2.48倍;全市營收超100億元企業3家、龍佰集團連續5年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超億元企業29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5家;今年龍佰集團港交所、皓澤電子創業板上市過會,實現了十年來企業上市的重大突破。一批產品世界領先,如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全球第一,中原內配的汽缸套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龍佰集團鈦白粉產銷量亞洲第一、全球第二。

  低碳綠色發展。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綠色發展中勇闖新路,單位GDP能耗十年累計下降31.8%,工業固廢利用率達82.5%,獲評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四綠”全覆蓋。

  持續提升農業質效。扛穩政治責任,進一步擦亮中國優質小麥之都品牌,優質小麥種子繁育面積占全省1/4,夏糧單產連續21年全省第一,特別是今年修武縣東黃村小麥高產示范田畝產超981.1公斤;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50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全省第二;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十年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113元增加到22180元,年均增長9.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最小,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

  把文旅文創深度融合作為新的增長極。乘勢而上打造高能級文旅,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實施嘉應觀提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項目建設,建成全國唯一的南水北調方志館;做大太極拳產業,太極拳申遺成功,《印象·太極》成為文旅演藝新地標;做強云臺山品牌,云臺山景區在全國打造了自然山水景區向多元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成為全國景區數字化應用等系列標準制定者;做好融合文章,西大井1919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名錄和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培訓教育基地,以云上院子為代表的精品民宿全國聞名,焦作·國際高塔實景演出等一大批項目建成運營,焦作作為高品質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勇闖新路為發展增動能添活力。堅持以改革破難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開展政企“親清面對面”紓困解難,建立“萬人助萬企”總調度室,實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應享盡享,獲評“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省轄市。扎實推進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面向全國公開選聘開發區優秀經營管理人才23名,發揮“鯰魚效應”,激發發展活力。

  堅持以創新開新路。致力破解“卡脖子”難題,7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或技術發明二等獎。著力培育創新主體,僅去年就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2家,今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有望完成55%的目標;加快建設創新平臺,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環保與精細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先后在焦作揭牌;焦作國家高新區入選中國高新區創新能力百強榜單。全力集聚創新人才,實施“懷川英才計劃”,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2.33萬人。組建市產業技術科學院,拿出300個事業編制引進產業技術人才。創新實施市校融合,打破觀念圍墻、物理圍墻、體制圍墻,與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市校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千名專家進千企”、雙向掛職,實現市校雙向賦能、共生共榮。

  堅持以開放拓市場。著眼強鏈補鏈延鏈抓招商,產業鏈招商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新引進省外境內項目299個、全省第四,實際到位省外資金436.9億元、全省第六。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影響,建機制、抓訂單、穩外貿、保暢通、拓市場,1-8月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居全省第二、增速居全省第三,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42%、40.3%,進出口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緊抓RCEP生效實施機遇,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增長12.5%。

  我們堅定不移踐行為民宗旨,帶領全市人民共建共享高品質生活。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0.73萬貧困人口脫貧,19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2021年脫貧人口年人均收入1.33萬元、增幅達9.3%,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成績居全省前列。

  盡心竭力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從119.1億元增長到232.5億元,十年累計支出1839.1億元、年均增長7.7%,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6.2%。聚焦“一老”,在全省率先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五醫聯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人均醫療床位全省第三;聚焦“一小”,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中小學929所,在全省率先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覆蓋,農村學校改廁經驗被教育部推廣;聚焦“一青壯”,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達78萬人,全省唯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標準化試點市通過國家驗收;聚焦民生關切,推出“化解社保欠繳十條措施”“不動產遺留問題解決辦法”等舉措,點辦理、批處理推動民生難題有序解決。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扎實建設韌性城市和重大交通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064個、棚改7.78萬套,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全省第五。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市稱號。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

  著力提升城鄉治理水平。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法得當得力統籌做好防汛、防疫、安全生產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扎實開展“三零”創建和城鄉基層治理“六大行動”,法治、德治、自治、數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省轄市。

  我們堅定不移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凝聚全市萬眾一心跟黨走的磅礴偉力。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建強各級組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賡續“特別能戰斗”精神,以各領域各方面工作成效推進“五星”支部創建。堅持以上率下,以市級班子建設帶動全市各級班子建設。市級領導身先士卒、實干立身,一級帶著一級干,把全市各級班子打造成人民的主心骨和堅強依靠。堅持鮮明用人導向,建強骨干隊伍。樹牢“好干部”標準,把攻堅克難、重大任務作為錘煉干部能力作風的主戰場、賽馬場,扎實開展“墩苗育苗”“比選擇優”,讓干部練就寬肩膀、硬脊梁。堅持拉高標桿爭創一流,激發昂揚斗志。樹立了“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焦作新風,把要事辦好,把難事辦成。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開展整治“中梗阻”專項行動,強力打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以黨風帶政風帶民風,充分調動全市各方面積極性,讓全市人民緊跟黨走、共建家園。

  回顧歷程,焦作創新突破、全面發展、人民安康,根本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舉旗定向、掌舵領航、英明領導,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團結一心、務實重干,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注、幫助支持。續寫華章,我們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在堅定“兩個依靠”、闖出焦作高質量發展新路上交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答卷,為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貢獻焦作力量。

  謝謝大家!

總值班:李相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張 毅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 敏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在“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焦作專場上的主發布詞
中共焦作市委書記 葛巧紅
2022-9-26 10:06:53    來源:焦作日報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

  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焦作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首先,我和我的同事們代表中共焦作市委、市政府和352萬焦作人民,向各位長期以來對焦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致以衷心的感謝!

  焦作古稱“懷川”,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是美麗的山水環抱之城;是“竹林七賢”的聚集地、太極拳的發祥地,文化底蘊深厚;是“四大懷藥”的原產地、河南省近現代工業的起源地,產業特色突出;是毛主席稱贊“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的“踔厲奮發”作者韓愈的出生地,城市人文精神鮮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用奮斗詮釋忠誠、靠創新闖出新路,創造性推動中央、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就是奮進新時代以來,經濟轉型蝶變、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大局安定有序的“山水富城·文武福地”——焦作十年。

  我們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成為焦作的主旋律。作為曾經的著名煤城,焦作有過為全國輸送3億多噸優質無煙煤的貢獻,也有資源枯竭的困境;作為老工業基地,有過費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的盛贊,也有發展進入瓶頸、增長持續放緩的低迷;作為優秀旅游城市,有名山大川眾多景點的稟賦,也有地處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工業結構偏重與生態環保難以兼顧的壓力。近年來,我們深入領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市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錨定“兩個確保”、再造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高能級文旅、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的發展目標,經濟總量邁上2000億元臺階。我們認真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強化“四個拉動”,全市經濟發展實現頂壓突破、持續向好;2021年,人均GDP達到60643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四。今年1-8月,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為全省、全國穩經濟大盤作出了焦作貢獻。同時,2021年,作為全國生態環境領域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典型,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全省唯一。當前,焦作經濟發展進的勢頭強勁、民生保障扎實有力、生態環境更加美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我們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再造焦作新優勢。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建強產業集群。我們著力打造3個千億級、5個500億級、6個100億級的“356”特色產業體系,高端裝備、綠色食品、新材料三大集群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5個特色產業鏈入選河南重點培育的特色優勢產業鏈、全省第四。

  打造“強企方陣”。以“五鏈耦合”為抓手,強力推進大企業集團為引領、規上企業為支撐、“專精特新”企業為重點、中小微企業為基礎、上市企業為突破的“添翼計劃”。市場主體蓬勃發展,突破25萬戶、是十年前的2.48倍;全市營收超100億元企業3家、龍佰集團連續5年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超億元企業29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5家;今年龍佰集團港交所、皓澤電子創業板上市過會,實現了十年來企業上市的重大突破。一批產品世界領先,如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鋰產銷量全球第一,中原內配的汽缸套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龍佰集團鈦白粉產銷量亞洲第一、全球第二。

  低碳綠色發展。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在綠色發展中勇闖新路,單位GDP能耗十年累計下降31.8%,工業固廢利用率達82.5%,獲評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四綠”全覆蓋。

  持續提升農業質效。扛穩政治責任,進一步擦亮中國優質小麥之都品牌,優質小麥種子繁育面積占全省1/4,夏糧單產連續21年全省第一,特別是今年修武縣東黃村小麥高產示范田畝產超981.1公斤;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50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全省第二;著力增加農民收入,十年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113元增加到22180元,年均增長9.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最小,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

  把文旅文創深度融合作為新的增長極。乘勢而上打造高能級文旅,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實施嘉應觀提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項目建設,建成全國唯一的南水北調方志館;做大太極拳產業,太極拳申遺成功,《印象·太極》成為文旅演藝新地標;做強云臺山品牌,云臺山景區在全國打造了自然山水景區向多元化高質量發展的新樣板,成為全國景區數字化應用等系列標準制定者;做好融合文章,西大井1919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名錄和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培訓教育基地,以云上院子為代表的精品民宿全國聞名,焦作·國際高塔實景演出等一大批項目建成運營,焦作作為高品質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勇闖新路為發展增動能添活力。堅持以改革破難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開展政企“親清面對面”紓困解難,建立“萬人助萬企”總調度室,實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應享盡享,獲評“萬人助萬企”活動優秀省轄市。扎實推進開發區“三化三制”改革,面向全國公開選聘開發區優秀經營管理人才23名,發揮“鯰魚效應”,激發發展活力。

  堅持以創新開新路。致力破解“卡脖子”難題,7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或技術發明二等獎。著力培育創新主體,僅去年就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2家,今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有望完成55%的目標;加快建設創新平臺,省氟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鈦基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省環保與精細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先后在焦作揭牌;焦作國家高新區入選中國高新區創新能力百強榜單。全力集聚創新人才,實施“懷川英才計劃”,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2.33萬人。組建市產業技術科學院,拿出300個事業編制引進產業技術人才。創新實施市校融合,打破觀念圍墻、物理圍墻、體制圍墻,與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市校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千名專家進千企”、雙向掛職,實現市校雙向賦能、共生共榮。

  堅持以開放拓市場。著眼強鏈補鏈延鏈抓招商,產業鏈招商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新引進省外境內項目299個、全省第四,實際到位省外資金436.9億元、全省第六。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疫情影響,建機制、抓訂單、穩外貿、保暢通、拓市場,1-8月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居全省第二、增速居全省第三,對歐盟、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42%、40.3%,進出口總量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緊抓RCEP生效實施機遇,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增長12.5%。

  我們堅定不移踐行為民宗旨,帶領全市人民共建共享高品質生活。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0.73萬貧困人口脫貧,19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2021年脫貧人口年人均收入1.33萬元、增幅達9.3%,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中成績居全省前列。

  盡心竭力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從119.1億元增長到232.5億元,十年累計支出1839.1億元、年均增長7.7%,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6.2%。聚焦“一老”,在全省率先實現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五醫聯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人均醫療床位全省第三;聚焦“一小”,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中小學929所,在全省率先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覆蓋,農村學校改廁經驗被教育部推廣;聚焦“一青壯”,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達78萬人,全省唯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標準化試點市通過國家驗收;聚焦民生關切,推出“化解社保欠繳十條措施”“不動產遺留問題解決辦法”等舉措,點辦理、批處理推動民生難題有序解決。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扎實建設韌性城市和重大交通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064個、棚改7.78萬套,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全省第五。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先進市稱號。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

  著力提升城鄉治理水平。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法得當得力統籌做好防汛、防疫、安全生產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扎實開展“三零”創建和城鄉基層治理“六大行動”,法治、德治、自治、數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省轄市。

  我們堅定不移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凝聚全市萬眾一心跟黨走的磅礴偉力。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建強各級組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賡續“特別能戰斗”精神,以各領域各方面工作成效推進“五星”支部創建。堅持以上率下,以市級班子建設帶動全市各級班子建設。市級領導身先士卒、實干立身,一級帶著一級干,把全市各級班子打造成人民的主心骨和堅強依靠。堅持鮮明用人導向,建強骨干隊伍。樹牢“好干部”標準,把攻堅克難、重大任務作為錘煉干部能力作風的主戰場、賽馬場,扎實開展“墩苗育苗”“比選擇優”,讓干部練就寬肩膀、硬脊梁。堅持拉高標桿爭創一流,激發昂揚斗志。樹立了“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焦作新風,把要事辦好,把難事辦成。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開展整治“中梗阻”專項行動,強力打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以黨風帶政風帶民風,充分調動全市各方面積極性,讓全市人民緊跟黨走、共建家園。

  回顧歷程,焦作創新突破、全面發展、人民安康,根本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舉旗定向、掌舵領航、英明領導,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團結一心、務實重干,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注、幫助支持。續寫華章,我們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在堅定“兩個依靠”、闖出焦作高質量發展新路上交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答卷,為河南“奮勇爭先、更加出彩”貢獻焦作力量。

  謝謝大家!

總值班:李相宜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張 毅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 敏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