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粽子蘊含中醫大“門道”
“端五數日間,更約同解粽。”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少不了吃粽子、掛香囊、飲雄黃酒、賽龍舟等活動。其中最深入人心的非吃粽子莫屬,小小的粽子其實蘊含了很多中醫的“門道”。
現在市面上的粽子五花八門,但總體是以粽葉包裹糯米為主,根據個人喜好加入紅棗、豆沙、雜糧、蛋黃、肉類等等,甚至還有加入巧克力、奶油等“中西合璧”的做法。
粽葉的材料通常為蘆葉、竹葉或者荷葉,不僅能將綠葉的清香之氣滲透進糯米之中以加強口感,同時還能起到清熱生津、和胃化濕的作用,中和了糯米的黏膩礙胃之性。粽葉作為粽子的“外衣”,除了美觀之外,還起到了天然包裝的作用,可謂“綠色”食品。
糯米作為粽子的主體食材自古以來就受到中國人的普遍青睞。糯米可以溫補脾胃,補中益氣,同時還有一定的收斂止汗作用。端午天氣炎熱,容易引起人食欲不佳,久傷脾胃。糯米可以促進食欲,同時還能止汗,避免出汗過多傷津。糯米與粽葉相配可謂相得益彰。
粽子當中的輔料如紅棗、豆沙等除了可以改善口感外,也能彌補糯米營養單一的不足。如紅棗、紅豆沙有補血安神之效;蛋黃、肉類屬于“血肉有情之品”,可以益氣養血等。由此可見,一個小小的粽子就包含了中醫“君臣佐使”“和諧統一”的思想,難怪老百姓稱粽子為“藥膳”。
溫馨提示
粽子雖好處多多,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老年人、兒童消化能力差,糯米多食易礙胃,因此需要小口、少量、慢慢咀嚼。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紅棗、豆沙、巧克力餡的粽子。肉和蛋黃餡的粽子稍油膩,血脂高、冠心病的患者不宜多吃。此外,粽子最好作為一種主食食用,適當配一些涼拌菜、清炒菜,不僅營養均衡,還有助于消化。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本文作者為北京按摩醫院項痹病科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醫學碩士)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