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五場集體采訪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劉奕湛、潘潔)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20日晚舉行第五場集體采訪,邀請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各自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這6位新聞發言人是: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金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張春林;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鄒曉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錢智民。他們介紹說,連日來,大家認真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感到備受鼓舞,一致表示完全贊同、堅決擁護這份報告。下一步,將按照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戰略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這是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陳瑞峰說,青海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建設。青海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開創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金科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李金科說,10年來,寧夏重點實施了一大批惠民舉措,城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下一步,寧夏將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更好。
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張春林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張春林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持續推進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建設,用實實在在的努力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這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鄒曉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鄒曉東說,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發生全方位變化。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對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認識深度和工作力度明顯增強和提升。在決戰脫貧攻堅、抗擊疫情、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任務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下一步將堅持守正創新、主動擔當作為,不斷推進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為落實好黨中央賦予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各項工作職責提供堅強保證。
這是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功勝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潘功勝說,金融系統將以二十大報告為指引,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三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四是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金融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這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錢智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錢智民說,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須做強做優做大。下一步,國資國企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科技創新,二是高質量發展,三是加強國際合作,四是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集體采訪。青海、寧夏、新疆、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出席,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這是分會場。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記者在分會場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這是記者在分會場提問。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