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四)縱深推進“制造業立市” 加快構建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
縱深推進“制造業立市” 加快構建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
高標準打造工業承載主體。按照現代化產業園區標準,實施“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建立標準廠房投資建設、招商引資、運營管理一體化機制。積極推動“萬畝千億”平臺提質提級,加快陸豐臨港工業園區二期做好土地平整和主體工程建設,積極招引意向企業落地建設,并同步推進三期征地工作。加快推進新材料產業園規劃建設。大力發展“千畝百億”平臺,加快三甲五金產業園電鍍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加快招商進度,加快實現電鍍生產、研發科創、電商為一體的電鍍產業園區。加快星都工業園區完成道路基礎建設,為招引項目的落地打好基礎。加快對接深圳羅湖區協商康佳產業園區投資等事項,盡早為康佳園區項目招引掃清障礙。
持續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立足現有優勢產業,搶占行業發展風口,確保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5%。壯大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圍繞海工裝備制造業上游設計、中游制造、下游運維思路上項目、延鏈條,打造產業鏈關聯度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力爭集群規模突破180億元。發展壯大羅湖--陸豐共建產業園,鍛長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完善“芯—屏—端”全產業鏈,力爭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0%。統籌“風光水火核儲”全業態綜合能源體系建設,加快海上風電、陸豐核電5、6號機組、寶麗華3、4號機組擴建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能源項目,謀劃開發地下共享儲能項目,全市能源裝機容量超600萬千瓦。鞏固提升優勢傳統產業,重點推進三甲五金、碣石圣誕禮品等優勢傳統產業企業集團化、組團式發展,促進傳統產業集約集聚、高端高效發展,實現同比增長8%。全力推進工業企業技改工作,提高工業產業競爭力。
增強科研應用轉化能力。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經濟園區及5G智慧園區建設,推動6家工業企業“上線用云、用數賦智”,推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加快申報我市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設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1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3家,引進各類科研機構1家,開展2個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3家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增加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存量達到9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100萬。推進與深圳羅湖共建創新島,促使我市行業龍頭企業與深圳市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科技企業之間開展常態化技術合作,實現技術成果推介和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行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弘揚企業家精神,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市場主體投資放心、創業舒心、干事順心、發展安心。真情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持續開展服務企業活動,真正做到“有呼必應、無事不擾”。完善政銀企對接機制,完善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推動貸款余額增長10%。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全市培育四上企業超50家,“個轉企”310家,市場主體13500家。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高質量實施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當家產業優勢。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