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這幾年,位于豫西山區的老君山景區旅游火起來了。
有火的數字:今年1月至7月,老君山景區營業收入已突破5億元,而在2007年,景區全年營業收入不到30萬元。
有火的感覺:短視頻平臺上經常能刷到景區的相關信息,電視上、地鐵里、高鐵上時常見到老君山廣告牌,老君山景區“1元午餐”“旅行欠條”等話題引發討論。
名山大川有很多,老君山何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旅游景區迎來了旅游業飛速發展甚至頗有些趕超“知名山岳”的勢頭?
所有“火”起來的景點背后,自有其邏輯。即便有火的偶然因素,要接住流量也得靠真本事。
作為秦嶺東麓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老君山海拔高達2200余米,山景雄奇。此前“藏在深閨人未識”,近些年,景區除苦練內功、外塑形象之外,還迎來了三“變”。
一是思路變——“吃山”模式換了。老君山景區所在的洛陽市欒川縣,歷史上一度大力發展工礦業,小礦廠、小冶煉廠混亂無序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2000年前后,當地開始探索“工業反哺旅游業”,推動產業發展由“黑”轉“綠”。2007年,本是國有林場的老君山景區伴隨著當地轉型發展應運而生。盡管仍然是“靠山吃山”,卻開始走上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二是道路變——“出山”的路通了。過去受限于交通不便,老君山的奇山異水、峽谷峰林深藏于大山中。近10年來,隨著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等道路設施逐步完善,來自周邊城市和周邊省份的游客不斷增多。2017年,當地推出“自駕游欒川,高速全免費”活動,一時間大量游客涌入欒川。同年,老君山趁勢踏入“億元景區俱樂部”,成為河南省內年營業收入破億元的5個旅游景區之一。
三是環境變——“大河”的水漲了。近幾年,“漢服游”“國潮熱”方興未艾,洛陽這座古城再次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今年前8個月,洛陽市接待旅游總人次超過1億人次,總收入超過778億元。“大河漲水小河滿”,伴隨洛陽旅游業快速回暖,被譽為“洛陽后花園”的欒川老君山景區的人氣也迅猛上升。
三“變”后逐漸為人識的老君山景區,營業收入實現連年躍升,也離不開運營景區的想象力。
有業內人士總結,老君山景區是靠“一頓飯、一場雪、一碗面”的景區“人設”策劃逐步成為“網紅景區”的。“網紅”變“長紅”,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為增強“內生動力”,老君山景區用游客至上、創意策劃以及依托景區資源特色持續創新運營推廣的方式,不斷豐富著“想象力”。
一些為人津津樂道的創意策劃,大多與游客服務有關。比如,老君山景區連續7年在國慶長假期間推出“1元午餐”活動,讓其成為景區中的“一股清流”。過去的這個中秋國慶假期,老君山8天共售出無人值守的“1元午餐”23527份,收入24539元,多收了1012元。又比如,給未預約不能進景區的游客打下10年有效期的“旅行欠條”,為在山頂凍得哆嗦的游客送上熱乎的餐飯。不難看出,這些創意策劃的出發點都是以提升游客體驗為原則,像“1元午餐”顯然虧本,但細心暖心的服務贏得了口碑。
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及周邊配套、注重網絡推廣是老君山景區發展的另外兩個重要抓手。當國內旅游業因疫情按下“暫停鍵”時,老君山默默檢修檢查、擴建停車場……2020年11月21日,老君山迎來當年冬季第一場雪,皚皚白雪配上老君山金頂美景的相關視頻很快引爆網絡。初雪后的周末,3萬多名游客受絕美雪景吸引涌入老君山。雪中老君山火了,經營理念和運營能力都已水到渠成的景區接住了這波流量,旅游淡旺季的關系也隨之改寫。
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老君山景區還十分重視網絡推廣,推行全員上陣、打造推廣矩陣、積極尋求網絡曝光度。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擁有20多萬粉絲的賬號,一樣的背景音樂,不同的拍攝視角,都是關于老君山景區美景的短視頻。賬號擁有者是老君山景區的一名司機。2019年,老君山領風氣之先發起在短視頻平臺的營銷推廣,綜合收入由上年的1.35億元提升至1.85億元。2020年,老君山開始打造新媒體矩陣、達人矩陣、游客矩陣,短視頻平臺上全年定位在老君山風景區的總曝光量達上億人次,大網紅帶動小網紅、各類旅游達人紛紛到景區采風,裂變效應逐漸顯現。
順應“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趨勢,結合自身資源不斷創新提升旅游體驗,老君山的人氣漸旺。這是文旅業識變應變、向“新”而生的一個縮影,也表明了大眾文旅需求依然大有潛力可挖。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這幾年,位于豫西山區的老君山景區旅游火起來了。
有火的數字:今年1月至7月,老君山景區營業收入已突破5億元,而在2007年,景區全年營業收入不到30萬元。
有火的感覺:短視頻平臺上經常能刷到景區的相關信息,電視上、地鐵里、高鐵上時常見到老君山廣告牌,老君山景區“1元午餐”“旅行欠條”等話題引發討論。
名山大川有很多,老君山何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旅游景區迎來了旅游業飛速發展甚至頗有些趕超“知名山岳”的勢頭?
所有“火”起來的景點背后,自有其邏輯。即便有火的偶然因素,要接住流量也得靠真本事。
作為秦嶺東麓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老君山海拔高達2200余米,山景雄奇。此前“藏在深閨人未識”,近些年,景區除苦練內功、外塑形象之外,還迎來了三“變”。
一是思路變——“吃山”模式換了。老君山景區所在的洛陽市欒川縣,歷史上一度大力發展工礦業,小礦廠、小冶煉廠混亂無序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2000年前后,當地開始探索“工業反哺旅游業”,推動產業發展由“黑”轉“綠”。2007年,本是國有林場的老君山景區伴隨著當地轉型發展應運而生。盡管仍然是“靠山吃山”,卻開始走上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二是道路變——“出山”的路通了。過去受限于交通不便,老君山的奇山異水、峽谷峰林深藏于大山中。近10年來,隨著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等道路設施逐步完善,來自周邊城市和周邊省份的游客不斷增多。2017年,當地推出“自駕游欒川,高速全免費”活動,一時間大量游客涌入欒川。同年,老君山趁勢踏入“億元景區俱樂部”,成為河南省內年營業收入破億元的5個旅游景區之一。
三是環境變——“大河”的水漲了。近幾年,“漢服游”“國潮熱”方興未艾,洛陽這座古城再次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今年前8個月,洛陽市接待旅游總人次超過1億人次,總收入超過778億元。“大河漲水小河滿”,伴隨洛陽旅游業快速回暖,被譽為“洛陽后花園”的欒川老君山景區的人氣也迅猛上升。
三“變”后逐漸為人識的老君山景區,營業收入實現連年躍升,也離不開運營景區的想象力。
有業內人士總結,老君山景區是靠“一頓飯、一場雪、一碗面”的景區“人設”策劃逐步成為“網紅景區”的。“網紅”變“長紅”,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為增強“內生動力”,老君山景區用游客至上、創意策劃以及依托景區資源特色持續創新運營推廣的方式,不斷豐富著“想象力”。
一些為人津津樂道的創意策劃,大多與游客服務有關。比如,老君山景區連續7年在國慶長假期間推出“1元午餐”活動,讓其成為景區中的“一股清流”。過去的這個中秋國慶假期,老君山8天共售出無人值守的“1元午餐”23527份,收入24539元,多收了1012元。又比如,給未預約不能進景區的游客打下10年有效期的“旅行欠條”,為在山頂凍得哆嗦的游客送上熱乎的餐飯。不難看出,這些創意策劃的出發點都是以提升游客體驗為原則,像“1元午餐”顯然虧本,但細心暖心的服務贏得了口碑。
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及周邊配套、注重網絡推廣是老君山景區發展的另外兩個重要抓手。當國內旅游業因疫情按下“暫停鍵”時,老君山默默檢修檢查、擴建停車場……2020年11月21日,老君山迎來當年冬季第一場雪,皚皚白雪配上老君山金頂美景的相關視頻很快引爆網絡。初雪后的周末,3萬多名游客受絕美雪景吸引涌入老君山。雪中老君山火了,經營理念和運營能力都已水到渠成的景區接住了這波流量,旅游淡旺季的關系也隨之改寫。
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老君山景區還十分重視網絡推廣,推行全員上陣、打造推廣矩陣、積極尋求網絡曝光度。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擁有20多萬粉絲的賬號,一樣的背景音樂,不同的拍攝視角,都是關于老君山景區美景的短視頻。賬號擁有者是老君山景區的一名司機。2019年,老君山領風氣之先發起在短視頻平臺的營銷推廣,綜合收入由上年的1.35億元提升至1.85億元。2020年,老君山開始打造新媒體矩陣、達人矩陣、游客矩陣,短視頻平臺上全年定位在老君山風景區的總曝光量達上億人次,大網紅帶動小網紅、各類旅游達人紛紛到景區采風,裂變效應逐漸顯現。
順應“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趨勢,結合自身資源不斷創新提升旅游體驗,老君山的人氣漸旺。這是文旅業識變應變、向“新”而生的一個縮影,也表明了大眾文旅需求依然大有潛力可挖。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