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 實習生 王璐瑤)八月的田野,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玉米已結出嫩嫩的棒子,微風一吹,向同一個方向輕輕“點頭”。
“多虧了亞麗,在她精心指導下,今夏俺種的小麥畝產突破650公斤,今秋俺有信心再奪玉米大豐收!”近日,許昌市建安區五女店鎮南街村田地,種糧大戶趙某獻看著長勢良好的玉米激動地說。
在2023年一季度“中國好人榜”中,今年48歲的張亞麗光榮登榜,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故事——
她是“踐行者”,曾助全市小麥種植戶年均增收1億元以上
“我也是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能夠讀書識字也全靠農民的供養,之后工作也是做的三農工作,我覺得我有責任也必須把三農工作做好。”張亞麗告訴記者。
張亞麗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現為許昌市農業農村局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科科長。
自2005年進入農業部門工作,18年來,張亞麗始終在農業戰線上奮斗,用腳步丈量許昌每一寸耕地。為把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技術措施落到實處,在單產上突破,張亞麗將主推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技術印成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口袋書”和“技術明白紙”。
近年來,河南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種植,張亞麗緊抓機遇,指導許昌市整鄉整村整建制發展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目前,許昌市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畝,占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的近30%。僅此一項,全市種植戶年均增收1億元以上。
她是“逆行者”,緊急關頭總能為農戶和國家糧食生產考慮
張亞麗看似柔弱卻很堅韌,在緊急關頭,她始終是一位挺身而出的“逆行者”。由于業績突出,張亞麗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
2019年,原產美洲熱帶的遷飛型農業害蟲“草地貪夜蛾”突襲而來,張亞麗第一時間組織技術力量開展踏查監測。由于防控得力,當年“草地貪夜蛾”沒有給糧食生產帶來影響,近年也沒有再造成大的危害。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三農問題,著力保障糧食安全,那我們就更應該不斷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推廣,促進農業增產穩產,讓農民群眾受益,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張亞麗表示。
2021年河南大暴雨期間,張亞麗正帶著放暑假的女兒與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剛剛團聚。接到命令,當天她便從海南輾轉返回許昌,通宵達旦統計受災情況、調度救災物資、申請救災資金……減災工作抓得早、措施得力,全市32萬畝絕收地塊全部進行了補種改種,當年全市糧食總產仍奪得289.66萬噸的好成績。
“我作為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管理的工作人員,最應該為農戶考慮,為國家糧食生產考慮。”張亞麗說。
她是“守衛者”,計劃通過技術指導提高秋季玉米大豆單產
為保證讓群眾用上好農資,張亞麗編寫了《致農民朋友一封信》《農產品質量安全問答》等資料,組織“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時季節,她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檢查行動,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2019年,在她的組織下,全市出動執法人員2506人次、執法車輛318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和門店3183個次,抽檢種子品種378批次、化肥46批次、農藥品種36個。
“作為農技人員,我們還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需要落實好國家制定的每一項方針政策,真正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的手里,中國人的飯碗里要裝著中國人自己的糧食。”張亞麗說。
談到今年發展計劃,張亞麗表示,目前已經爭取到提高單產的項目,將通過對糧食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采用水肥一體化,通過化控防倒以及其他措施,來提高秋季玉米大豆的單產,實現提高糧食單產的項目初衷。
【記者手記】
腳上沾滿泥土,論文寫在大地,18年來,張亞麗扎根田間,服務“三農”,用腳步丈量每一寸耕地,印發大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的說明手冊,以奮斗詮釋責任擔當,用奉獻書寫不凡篇章。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千千萬萬個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奉獻者。為穩定糧食生產大局,數百萬基層干部將光陰韶華無私奉獻給了“三農”事業,張亞麗就是其中一員,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供圖 孫江峰)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大河網訊(記者 臧小景 實習生 王璐瑤)八月的田野,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玉米已結出嫩嫩的棒子,微風一吹,向同一個方向輕輕“點頭”。
“多虧了亞麗,在她精心指導下,今夏俺種的小麥畝產突破650公斤,今秋俺有信心再奪玉米大豐收!”近日,許昌市建安區五女店鎮南街村田地,種糧大戶趙某獻看著長勢良好的玉米激動地說。
在2023年一季度“中國好人榜”中,今年48歲的張亞麗光榮登榜,入選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故事——
她是“踐行者”,曾助全市小麥種植戶年均增收1億元以上
“我也是在農村出生,在農村長大,能夠讀書識字也全靠農民的供養,之后工作也是做的三農工作,我覺得我有責任也必須把三農工作做好。”張亞麗告訴記者。
張亞麗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現為許昌市農業農村局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科科長。
自2005年進入農業部門工作,18年來,張亞麗始終在農業戰線上奮斗,用腳步丈量許昌每一寸耕地。為把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技術措施落到實處,在單產上突破,張亞麗將主推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技術印成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口袋書”和“技術明白紙”。
近年來,河南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種植,張亞麗緊抓機遇,指導許昌市整鄉整村整建制發展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目前,許昌市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畝,占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的近30%。僅此一項,全市種植戶年均增收1億元以上。
她是“逆行者”,緊急關頭總能為農戶和國家糧食生產考慮
張亞麗看似柔弱卻很堅韌,在緊急關頭,她始終是一位挺身而出的“逆行者”。由于業績突出,張亞麗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
2019年,原產美洲熱帶的遷飛型農業害蟲“草地貪夜蛾”突襲而來,張亞麗第一時間組織技術力量開展踏查監測。由于防控得力,當年“草地貪夜蛾”沒有給糧食生產帶來影響,近年也沒有再造成大的危害。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三農問題,著力保障糧食安全,那我們就更應該不斷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推廣,促進農業增產穩產,讓農民群眾受益,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張亞麗表示。
2021年河南大暴雨期間,張亞麗正帶著放暑假的女兒與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剛剛團聚。接到命令,當天她便從海南輾轉返回許昌,通宵達旦統計受災情況、調度救災物資、申請救災資金……減災工作抓得早、措施得力,全市32萬畝絕收地塊全部進行了補種改種,當年全市糧食總產仍奪得289.66萬噸的好成績。
“我作為一個從事農業生產管理的工作人員,最應該為農戶考慮,為國家糧食生產考慮。”張亞麗說。
她是“守衛者”,計劃通過技術指導提高秋季玉米大豆單產
為保證讓群眾用上好農資,張亞麗編寫了《致農民朋友一封信》《農產品質量安全問答》等資料,組織“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農時季節,她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檢查行動,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2019年,在她的組織下,全市出動執法人員2506人次、執法車輛318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和門店3183個次,抽檢種子品種378批次、化肥46批次、農藥品種36個。
“作為農技人員,我們還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需要落實好國家制定的每一項方針政策,真正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中國人的手里,中國人的飯碗里要裝著中國人自己的糧食。”張亞麗說。
談到今年發展計劃,張亞麗表示,目前已經爭取到提高單產的項目,將通過對糧食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采用水肥一體化,通過化控防倒以及其他措施,來提高秋季玉米大豆的單產,實現提高糧食單產的項目初衷。
【記者手記】
腳上沾滿泥土,論文寫在大地,18年來,張亞麗扎根田間,服務“三農”,用腳步丈量每一寸耕地,印發大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的說明手冊,以奮斗詮釋責任擔當,用奉獻書寫不凡篇章。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千千萬萬個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奉獻者。為穩定糧食生產大局,數百萬基層干部將光陰韶華無私奉獻給了“三農”事業,張亞麗就是其中一員,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供圖 孫江峰)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