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中原之“中”,不甘居“中”
更新時間:2023-5-28 16:12:09    來源:新華社

來源:5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唐衛彬、王圣志、孫清清

“山連楚豫三關壯,水連練江驛路長。”

談到駐馬店,當地人總會說到“豫州腹地,天下之中”的區位,并引以為豪。華夏腹地、九州通衢,讓她自古有“中原糧倉”和“皇家驛站”的美譽。改革開放后,當昔日農耕文明的輝煌褪去,在工業化浪潮中,地處內陸腹地,居“中”優勢一度成了發展劣勢,駐馬店曾因經濟排名靠后而落寞。

去年,河南省委賦予駐馬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駐馬店跨入轉型發展“快車道”,成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個農業大市如何找準新賽道,在新興產業上搶占先機?對此,記者多次赴駐馬店采訪,找尋隱藏在城市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和發展密碼。

  3月22日拍攝的皇家驛站景區。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

在“奇山秀水”踏尋綠色蝶變——中部農區生態富民底色越擦越亮

陽春四月,來到駐馬店,驚訝于中原農區竟有一座生態園林型城市,自西向東驅車行駛,但見奇山、秀水、大平原三種地形被“捏”在一起,組成了一幅錦繡山河圖。

走進連嶂疊翠的嵖岈山,千巔萬壑,滿目碧透,奇石交錯。四個湖泊分布其中,湖中碧水粼粼,蜜蠟山挺拔巍峨。遠觀,嵖岈山像一座人造的巨型假石,又像一個精心構思的盆景。

  3月21日拍攝的嵖岈山下的郁金香園。

“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歷史上,文人墨客來到嵖岈山,看到花崗巖象形石、奇峰、洞穴等地質奇觀,無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入仙境。難怪有文人來此驚嘆:“群仙別去,予以醒悟,熟視之,方知在白云洞中!

城因山而秀麗,又因水而靈動。

駐馬店是河南一個不缺水的城市,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地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水資源豐富,轄區有100多條大小河流,186座水庫,塘、堰、壩有1萬多座。交錯的水系支流、眾多的河湖水庫,讓駐馬店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

“湛湛清流九曲灣”的汝河,被譽為駐馬店的母親河,嫘祖文化就是由古汝河孕育而成,數千年來,流淌著綿綿不絕的歷史。近年來,汝河經歷水生態修復和水利建設,“舊貌換新顏”,一池碧波穿城而過,煥發新的生機。

  3月21日拍攝的嵖岈山。

汝河連同玉帶河、奎旺河,實施了清淤疏浚、拓寬改造、堤防加固,不僅有效提高河道抗災和承載能力,還被駐馬店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成一條“十里畫廊秀兩岸”的生態景觀河。

在駐馬店遂平縣全長15公里的汝河綜合治理暨園林景觀項目段,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映入記者眼簾。河兩岸設計有七彩花田、城市記憶、百花拱月等45個精品景點,通過步道相連,吸引群眾到此跑步健身、休閑娛樂。

春雨淅瀝,記者繼續驅車向東,來到有亞洲最大人工平原水庫之稱的宿鴨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它雖不像茫茫太湖波瀾壯闊,也缺少西湖的俏麗姿容,但形似鯨,水如碧,恰如鑲嵌在黃淮平原上的一顆寶石。

站立湖邊,記者深感震撼。為治理水患,60多年前駐馬店人靠著如鋼鐵般堅硬的意志,肩挑人扛,挖出了這個宏大水利工程。

駐馬店地處伏牛山脈、大別山脈向平原的過渡帶,歷史上每遇暴雨,眾多河流向東涌至一望無垠的黃淮平原,水災、饑荒不斷。千百年來,駐馬店人因水患而怯水、怕水,又因農田灌溉而盼水。據清嘉慶年間《重修汝寧府志》記載,昔日每遇夏季漲水“道路化為陂池”。

為治理水患,漢武帝、光武帝曾兩次在駐馬店地區修筑鴻隙陂。因朝代更迭、戰爭頻仍,鴻隙陂在日后多次興修又終被荒廢。直到1949年以前,汝河兩岸還流傳著“汝河水彎又彎,十年就有九年淹,一年不淹是大旱”的民謠。

造湖,就是造福!

1958年,黨和政府組織10多萬民工,在駐馬店以東的洼地,東、北兩面筑起一條70里長的半圓形土壩,把經常泛濫成災的汝河、練江河和臻頭河等大小10多條河流,攔腰截斷,憑借西、南兩面較高的地勢,圍成了一個近700平方公里的大湖,不僅保護了下游豫皖約3500平方公里、30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使周圍近百萬畝洼地變成良田。

一甲子之后,宿鴨湖因大量沖積物沉積,面臨庫容枯竭。2018年,總投資30多億元、轟轟烈烈的宿鴨湖清淤擴容工程開工,清除淤泥和土方9100多萬立方米,水庫清淤面積36.36平方公里,比澳門的面積還要大。

目前,清淤擴容已接近尾聲,不僅有效保障周邊80萬畝農田灌溉需求,更成為駐馬店生態富民的又一張名片。

當前,駐馬店正在規劃建設宿鴨湖水上旅游景觀,環湖建設10萬畝生態果園,湖內濕地建設10萬畝生態草原,借助清淤棄土建設寬300米、長17公里的壩上公園,打造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生態休閑文化旅游新高地。

自西漢算起,駐馬店與水患斗爭的歷史長達兩千年,錘煉了駐馬店人堅韌、自強的性格。近年來,駐馬店人憑著“過去窮在水上,誓要富在水上”的精神,終將水害變水利,書寫了嶄新的治水史。

按照打造“山水園林、生態宜居”新型城市標準,駐馬店實施西水東引,開展小清河、練江河、駿馬河、開源河、興業河綜合治理,打造南練江河、北清河湖兩座大型水生態濕地公園,“八縱九橫二渠、七帶五連四濕地”的城市水生態格局逐步形成。

如今,好生態讓駐馬店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據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五一假期,駐馬店市累計接待游客390萬人次,同比增長21.38%;累計旅游綜合收入超14億元,同比增長21.76%。

從“以水為患”到“因水而興”,駐馬店在構建水清安瀾、人水和諧的生態城市的進程中,也收獲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項榮譽。

  3月22日在皇家驛站景區拍攝的白馬雕塑。

到“千年驛站”觸摸開放脈搏——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呼之欲出

去年2月,不靠海、不沿邊的駐馬店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開放強市新目標,底氣何在?回望歷史,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翻閱中國地理版圖,駐馬店居華夏腹地,近依宛洛,遠控荊襄。居中的區位優勢,讓她從秦漢開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驛站,又因皇帝駐蹕有“皇家驛站”的美譽。

作為國內唯一沿用古驛站名稱命名的地級市,駐馬店早在西周便有了“天下之中”的美譽,足見其區位重要。

史料記載,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后,為鞏固政權營建東都洛邑,派人在洛邑周邊以土圭測影之法測地中之所在。據汝南縣天中山周公測景(影)臺碑文載:“奉成王命,公(周公)復營洛邑,求地中,廣建圭表測日景。三臨汝水之濱,唯見此處無景,遂筑土壘石以記之,名曰天中山!

黃淮學院天中文化研究院院長郭超介紹,幾千年中,歷代認定的“天下之中”的地點是不確定的,集中在今天的河南、陜西、山西等境內,又以河南居多。不同于洛陽政治中心、登封“五岳之中”的特征,汝南更多是地理上的“天下之中”。

走進駐馬店市博物館,館內懸掛著一張華夏古道中路示意圖,彷如一把長劍插進中原腹地,而駐馬店在古道的中間位置,自此可北達幽燕(北京),南抵交趾(廣州)。這條路是我國中部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而今天的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與這條路幾乎重合。

  3月22日,游客在皇家驛站景區游玩。

區位居中,交通便利,讓駐馬店自古就是重要驛站。在駐馬店市驛城區的網紅“打卡”地“皇家驛站”,一片高低錯落的古建筑群沿水相伴,亭臺樓閣,青磚黛瓦,古樸的游船穿梭在廊前水系中,吸引身穿漢服的女孩紛紛駐足拍照。內部還正在復建駐馬驛、驛丞署、課稅司、急遞鋪等驛站群落。置身其中,仿若穿越漢唐,一下子把人拉到千年前那個“驛騎如云”的年代。

驛站興盛催生貿易繁榮。“千騎如云汝水濱”“汝南車騎滿河梁”,從流傳至今的古詩詞中仍可體會到駐馬店古驛站車騎、商隊涌動的繁忙盛景。

面對駐馬店被山帶河的秀美風光,水驛千帆競渡的繁忙景象,李白、蘇東坡、范仲淹、歐陽修、秦少游等紛紛在驛站題詩抒懷……蘇東坡來此看到水驛汝南埠的繁榮景象,寫下詩句:“橋聲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殘燈火,船窗夜自明!

駐馬店市文聯主席韓祖和介紹,數不清的王侯將相、文人雅士、販夫走卒通過官道,從四面八方來到駐馬店驛站,又紛紛揮手離開,但沉淀下了一脈相承的開放包容的文化底蘊。

在農耕文明時期,優越的區位和自然條件讓駐馬店創造了耀眼的經濟、文化輝煌。作為中土名郡,汝南郡(治所在今駐馬店汝南縣)經濟富庶,在西漢時人口達到250多萬。東漢時,許劭、許靖的“月旦評”在史壇和文壇留下了深深烙痕,更誕生了“汝半朝”“汝南固多奇士”的佳話。但在改革開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駐馬店與東南沿海相比發展較慢,過去居“中”的優勢一度成了發展劣勢。

近年來,不甘居“中”、開放自強的駐馬店,通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駐馬店海關開關運營、公共保稅倉庫封關運營、提高陸海聯運班列開行密度等,探索出了一條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路子。

地處駐馬店南部革命老區的確山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當地大力扶持小提琴產業發展,讓大別山區崛起了一座提琴產業新城。數據顯示,確山縣制琴及配套企業有122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年產提琴約40萬把,占全國提琴總產量的30%左右,出口歐美和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年出口創匯約8000萬美元,在出口中高檔手工提琴市場上占據80%以上份額。

在“十三五”期間,駐馬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先后跨越40億元、60億元兩大臺階,達到62億元,年均增長17.32%;跨境電商進出口累計交易額37.21億元,年均增長30%。

作為中原重要的物流商貿集散地,駐馬店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地位更加凸顯。走進河南唯一的國家5A級倉儲物流民營企業駐馬店恒興運輸公司,驚嘆于這個全省單體建筑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路港型”物流集散地“大進大出”的效率和能力。

這里擁有國內單體面積最大、分撥能力最強的全自動化分揀線,菜鳥物流、德邦物流、京東物流等170多家企業入駐,擁有平臺車輛3000余輛,日均訂單量500萬單,實現300公里經濟圈“當日達”“次晨達”配送能力,構建起以駐馬店為中心,覆蓋全國24個省份和鄂豫皖經濟圈的物流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駐馬店也加大了對天中文化的發掘、整理、傳承和創新,為駐馬店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打造“國際農都”“中國藥谷”到建設農業強市,源遠流長的天中文化始終是駐馬店倚重的資源之一。

  3月22日在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拍攝的燈塔工廠。

從“燈塔工廠”感受數字智造——制造業自主創新新圖景徐徐展開

激光精準切割下料、機器人智能焊接、KTL電泳涂裝……走進全國最大的半掛車生產基地、駐馬店中集華駿的“燈塔工廠”內,模塊化、自動化、數字化的全智能生產車間科技范兒十足,一幅數字智造的新圖景令人震撼。

“今年,我們將打造高速智能化生產線,12分鐘就能生產一臺整車。”中集華駿公司副總經理侯磊說,公司年生產能力5萬多臺,去年公司銷售額30多億元。

目前,駐馬店“華駿”“中集華駿”半掛車品牌享譽海內外,主導產品半掛車的產銷量比重位居省內第一、國內第三,并批量出口到歐美、東南亞、非洲、中東、南美等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今年1-4月中集華駿共接到出口訂單3000多臺,已完成2000多臺,出口份額占行業出口比重的38%。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企業生產線正開足馬力、趕訂單。

  3月22日,在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從過去的車馬奔騰,到今天的造車新勢力,中集華駿這家創辦70多年的車企,以數字智造打造國內乃至國際專用車新標桿,成為駐馬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駐馬店市市長李躍勇表示,駐馬店正大力實施“集群強鏈”提升專項,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努力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打造一批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百億級現代化產業鏈,為制造強市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目前,按照“一群多鏈、聚鏈成群”的原則,駐馬店正重點培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數字經濟、新型材料、節能環保、綠色建材、現代輕紡、現代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其中包含專用車及零部件、5G、新型煤化工等25個產業鏈。

在中集華駿的周邊,匯聚鵬輝鋰電池、大力天駿、沃瑪頓車輪、中天金駿特種車和房車制造等30家關聯配套企業,年產各類專用車13萬輛,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個主導產業縱向鏈接、橫向延展的百億級裝備制造集群。

  3月22日,在河南省鵬輝電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在駐馬店,轉型發展無處不在。走進河南省鵬輝電源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現代化生產線高速運轉,電芯生產出來后,被裝配到電池包中,經過激光清洗、激光焊接和多項檢測檢驗環節,一塊鋰離子電池就“誕生”了。

成立于2012年的河南鵬輝,隸屬于廣州鵬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綠色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目前,該公司已成為駐馬店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制造企業。

該公司經理賈曉盼介紹,公司生產的電池主要用于消費數碼、新能源汽車、通信基站、風光電站及家庭儲能等領域,客戶有上汽通用五菱、中國鐵塔等。2022年公司銷售收入近50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將達到70億元。

今年4月,鵬輝鋰離子電池材料綠色低碳循環項目作為河南省8個重點項目之一在全球豫商大會成功簽約。一期規劃占地約300畝,主要利用鋰離子電池全組分綠色回收與高值化利用技術,對電池進行提純再生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12.5億元,對于進一步完善駐馬店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奮力轉型發展,政府也在全力優化營商服務。近年來,聚焦企業發展難點、堵點,“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駐馬店持續優化助企舉措,在全省建立首個工程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可視化監管系統,在省內率先開通“企業服務總入口”平臺,打造服務企業、助力項目的一站式“服務超市”。

“幫企業‘克難’、為經濟‘蓄能’、給發展‘加分’,以競進態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跑出‘加速度’!瘪v馬店市工信局局長謝彥濤說,去年以來,解決企業反映問題4517個,辦結率100%,一大批影響和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妥善解決。2022年,駐馬店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3月22日在河南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拍攝的部分玉米深加工產品。

進“中原糧倉”體會產業升級——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疊加崛起

近年來,被譽為“中原糧倉”的駐馬店市,緊握糧食這張“王牌”,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以“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建成農產品加工超兩千億產業集群,又沖刺打造千億級現代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成為中原農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

2000年,駐馬店撤地設市,在此后的20多年間,駐馬店小麥年產量開啟“十八連豐”,從230多萬噸躍升至2022年的519萬噸,總產約占河南的1/7、全國的1/27。形象地說,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

為確保糧食豐產豐收,駐馬店已連續5年在全市統籌推進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工作。其中,上蔡縣連年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全域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去年小麥畝均產1272.4斤,夏糧實產18.3億斤,比統防統治前增產一成以上。

把資源優勢變成發展紅利,成為駐馬店破題農業強市的關鍵。從1998年開始,駐馬店一直圍繞“農”字做文章,連續24年承辦由農業農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借助這一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5A級展會,吸引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來駐馬店投資興業。

歷經20年持續蓄勢發力,2018年1月,原農業部復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駐馬店建設我國首個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按照“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目標定位,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國際競爭新優勢。

從“辦會”到“建園”,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質的跨越。走進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這個一期覆蓋6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匯聚了今麥郎、克明面業、思念食品、中花糧油等86家知名企業,近年來,又先后引進金玉鋒、伊利、萬邦物流等26個產業項目。目前,駐馬店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增至1700多家,產值突破2000億元,穩居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3月22日,在河南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檢查玉米加工設備運行情況。

在駐馬店金玉鋒公司,8個巨型玉米筒倉矗立在廠區內,每個倉裝有1.2萬噸玉米,空中管道將筒倉與淀粉、玉米油等車間相連,封閉運行。工廠一天消納6000噸玉米,每天有200多輛滿載玉米的半掛車送貨到此。

金玉鋒公司總經理趙建強介紹,作為河南省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項目,駐馬店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加工轉化玉米600萬噸,年產160萬噸玉米淀粉、80萬噸果葡糖漿、50萬噸賴氨酸、20萬噸蘇氨酸等,將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玉米實現“吃干榨凈”。

開啟“十四五”,邁進新征程,河南省委賦予駐馬店建設“國際農都”的戰略定位,納入河南省“十四五”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國內一流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國家三鏈同構的示范園區和國家農業對外合作開發的重要平臺。

目前,良好的營商環境,充沛的農業資源和優越的區位條件,讓駐馬店已經成為食品企業的歡聚之地。

五得利集團遂平面粉加工廠,日加工小麥能力達到6.4萬噸,有全球最大單體面粉加工車間,每天有6000噸小麥,經過高精度、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系統變成面粉,再通過智能化“無人倉庫”轉運分撥。

“手中有糧、天寬地廣”。當地一些干部深有感觸:這些年,作為革命老區,駐馬店走得穩、走得扎實,幾十年如一日,聚焦一二三產融合,才不斷擦亮了農產品加工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憑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農業精深加工的優勢,駐馬店又在農業上“二次創業”,推進“中國藥谷”建設,謀劃第二個千億級產業新集群。

中國醫藥天方藥物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張肖娟介紹,研究院現有80人從事新藥研發,正在研發的藥品有60多個,每年有7到10個新藥品獲批上市。一年要消耗玉米淀粉18000噸,豆粉3500噸,葡萄糖7000噸,而天方藥業能在駐馬店發展壯大,與其豐富的農業資源密不可分。

位于駐馬店高新區的天方藥業,原料藥研發生產水平居國內醫藥行業前列,螺旋霉素系列產品、鹽酸林可霉素、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乙酰螺旋霉素片和尼可地爾片等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前列,鹽酸林可霉素、螺旋霉素、辛伐他汀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藥谷”集群效應已顯現,生物醫藥、農藥、獸藥、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五大產業園建設全面鋪開。截至2022年底,全市生物醫藥行業共有工業企業219家,較2021年底新增104家。2022年全市規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15.7個百分點。

駐馬店市委書記鮑常勇介紹,去年,駐馬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三產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當前,駐馬店正緊抓中部地區崛起發展戰略、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歷史機遇,賡續紅色血脈,以“國際農都”“中國藥谷”為突破點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迎來更加嶄新的發展時期。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中原之“中”,不甘居“中”
2023-5-28 16:12:09    來源:新華社

來源:5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唐衛彬、王圣志、孫清清

“山連楚豫三關壯,水連練江驛路長。”

談到駐馬店,當地人總會說到“豫州腹地,天下之中”的區位,并引以為豪。華夏腹地、九州通衢,讓她自古有“中原糧倉”和“皇家驛站”的美譽。改革開放后,當昔日農耕文明的輝煌褪去,在工業化浪潮中,地處內陸腹地,居“中”優勢一度成了發展劣勢,駐馬店曾因經濟排名靠后而落寞。

去年,河南省委賦予駐馬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駐馬店跨入轉型發展“快車道”,成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個農業大市如何找準新賽道,在新興產業上搶占先機?對此,記者多次赴駐馬店采訪,找尋隱藏在城市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和發展密碼。

  3月22日拍攝的皇家驛站景區。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

在“奇山秀水”踏尋綠色蝶變——中部農區生態富民底色越擦越亮

陽春四月,來到駐馬店,驚訝于中原農區竟有一座生態園林型城市,自西向東驅車行駛,但見奇山、秀水、大平原三種地形被“捏”在一起,組成了一幅錦繡山河圖。

走進連嶂疊翠的嵖岈山,千巔萬壑,滿目碧透,奇石交錯。四個湖泊分布其中,湖中碧水粼粼,蜜蠟山挺拔巍峨。遠觀,嵖岈山像一座人造的巨型假石,又像一個精心構思的盆景。

  3月21日拍攝的嵖岈山下的郁金香園。

“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歷史上,文人墨客來到嵖岈山,看到花崗巖象形石、奇峰、洞穴等地質奇觀,無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入仙境。難怪有文人來此驚嘆:“群仙別去,予以醒悟,熟視之,方知在白云洞中!

城因山而秀麗,又因水而靈動。

駐馬店是河南一個不缺水的城市,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地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水資源豐富,轄區有100多條大小河流,186座水庫,塘、堰、壩有1萬多座。交錯的水系支流、眾多的河湖水庫,讓駐馬店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

“湛湛清流九曲灣”的汝河,被譽為駐馬店的母親河,嫘祖文化就是由古汝河孕育而成,數千年來,流淌著綿綿不絕的歷史。近年來,汝河經歷水生態修復和水利建設,“舊貌換新顏”,一池碧波穿城而過,煥發新的生機。

  3月21日拍攝的嵖岈山。

汝河連同玉帶河、奎旺河,實施了清淤疏浚、拓寬改造、堤防加固,不僅有效提高河道抗災和承載能力,還被駐馬店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成一條“十里畫廊秀兩岸”的生態景觀河。

在駐馬店遂平縣全長15公里的汝河綜合治理暨園林景觀項目段,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映入記者眼簾。河兩岸設計有七彩花田、城市記憶、百花拱月等45個精品景點,通過步道相連,吸引群眾到此跑步健身、休閑娛樂。

春雨淅瀝,記者繼續驅車向東,來到有亞洲最大人工平原水庫之稱的宿鴨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它雖不像茫茫太湖波瀾壯闊,也缺少西湖的俏麗姿容,但形似鯨,水如碧,恰如鑲嵌在黃淮平原上的一顆寶石。

站立湖邊,記者深感震撼。為治理水患,60多年前駐馬店人靠著如鋼鐵般堅硬的意志,肩挑人扛,挖出了這個宏大水利工程。

駐馬店地處伏牛山脈、大別山脈向平原的過渡帶,歷史上每遇暴雨,眾多河流向東涌至一望無垠的黃淮平原,水災、饑荒不斷。千百年來,駐馬店人因水患而怯水、怕水,又因農田灌溉而盼水。據清嘉慶年間《重修汝寧府志》記載,昔日每遇夏季漲水“道路化為陂池”。

為治理水患,漢武帝、光武帝曾兩次在駐馬店地區修筑鴻隙陂。因朝代更迭、戰爭頻仍,鴻隙陂在日后多次興修又終被荒廢。直到1949年以前,汝河兩岸還流傳著“汝河水彎又彎,十年就有九年淹,一年不淹是大旱”的民謠。

造湖,就是造福!

1958年,黨和政府組織10多萬民工,在駐馬店以東的洼地,東、北兩面筑起一條70里長的半圓形土壩,把經常泛濫成災的汝河、練江河和臻頭河等大小10多條河流,攔腰截斷,憑借西、南兩面較高的地勢,圍成了一個近700平方公里的大湖,不僅保護了下游豫皖約3500平方公里、30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使周圍近百萬畝洼地變成良田。

一甲子之后,宿鴨湖因大量沖積物沉積,面臨庫容枯竭。2018年,總投資30多億元、轟轟烈烈的宿鴨湖清淤擴容工程開工,清除淤泥和土方9100多萬立方米,水庫清淤面積36.36平方公里,比澳門的面積還要大。

目前,清淤擴容已接近尾聲,不僅有效保障周邊80萬畝農田灌溉需求,更成為駐馬店生態富民的又一張名片。

當前,駐馬店正在規劃建設宿鴨湖水上旅游景觀,環湖建設10萬畝生態果園,湖內濕地建設10萬畝生態草原,借助清淤棄土建設寬300米、長17公里的壩上公園,打造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生態休閑文化旅游新高地。

自西漢算起,駐馬店與水患斗爭的歷史長達兩千年,錘煉了駐馬店人堅韌、自強的性格。近年來,駐馬店人憑著“過去窮在水上,誓要富在水上”的精神,終將水害變水利,書寫了嶄新的治水史。

按照打造“山水園林、生態宜居”新型城市標準,駐馬店實施西水東引,開展小清河、練江河、駿馬河、開源河、興業河綜合治理,打造南練江河、北清河湖兩座大型水生態濕地公園,“八縱九橫二渠、七帶五連四濕地”的城市水生態格局逐步形成。

如今,好生態讓駐馬店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據駐馬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統計,五一假期,駐馬店市累計接待游客390萬人次,同比增長21.38%;累計旅游綜合收入超14億元,同比增長21.76%。

從“以水為患”到“因水而興”,駐馬店在構建水清安瀾、人水和諧的生態城市的進程中,也收獲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多項榮譽。

  3月22日在皇家驛站景區拍攝的白馬雕塑。

到“千年驛站”觸摸開放脈搏——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呼之欲出

去年2月,不靠海、不沿邊的駐馬店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開放強市新目標,底氣何在?回望歷史,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翻閱中國地理版圖,駐馬店居華夏腹地,近依宛洛,遠控荊襄。居中的區位優勢,讓她從秦漢開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驛站,又因皇帝駐蹕有“皇家驛站”的美譽。

作為國內唯一沿用古驛站名稱命名的地級市,駐馬店早在西周便有了“天下之中”的美譽,足見其區位重要。

史料記載,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后,為鞏固政權營建東都洛邑,派人在洛邑周邊以土圭測影之法測地中之所在。據汝南縣天中山周公測景(影)臺碑文載:“奉成王命,公(周公)復營洛邑,求地中,廣建圭表測日景。三臨汝水之濱,唯見此處無景,遂筑土壘石以記之,名曰天中山。”

黃淮學院天中文化研究院院長郭超介紹,幾千年中,歷代認定的“天下之中”的地點是不確定的,集中在今天的河南、陜西、山西等境內,又以河南居多。不同于洛陽政治中心、登封“五岳之中”的特征,汝南更多是地理上的“天下之中”。

走進駐馬店市博物館,館內懸掛著一張華夏古道中路示意圖,彷如一把長劍插進中原腹地,而駐馬店在古道的中間位置,自此可北達幽燕(北京),南抵交趾(廣州)。這條路是我國中部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而今天的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與這條路幾乎重合。

  3月22日,游客在皇家驛站景區游玩。

區位居中,交通便利,讓駐馬店自古就是重要驛站。在駐馬店市驛城區的網紅“打卡”地“皇家驛站”,一片高低錯落的古建筑群沿水相伴,亭臺樓閣,青磚黛瓦,古樸的游船穿梭在廊前水系中,吸引身穿漢服的女孩紛紛駐足拍照。內部還正在復建駐馬驛、驛丞署、課稅司、急遞鋪等驛站群落。置身其中,仿若穿越漢唐,一下子把人拉到千年前那個“驛騎如云”的年代。

驛站興盛催生貿易繁榮!扒T如云汝水濱”“汝南車騎滿河梁”,從流傳至今的古詩詞中仍可體會到駐馬店古驛站車騎、商隊涌動的繁忙盛景。

面對駐馬店被山帶河的秀美風光,水驛千帆競渡的繁忙景象,李白、蘇東坡、范仲淹、歐陽修、秦少游等紛紛在驛站題詩抒懷……蘇東坡來此看到水驛汝南埠的繁榮景象,寫下詩句:“橋聲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殘燈火,船窗夜自明。”

駐馬店市文聯主席韓祖和介紹,數不清的王侯將相、文人雅士、販夫走卒通過官道,從四面八方來到駐馬店驛站,又紛紛揮手離開,但沉淀下了一脈相承的開放包容的文化底蘊。

在農耕文明時期,優越的區位和自然條件讓駐馬店創造了耀眼的經濟、文化輝煌。作為中土名郡,汝南郡(治所在今駐馬店汝南縣)經濟富庶,在西漢時人口達到250多萬。東漢時,許劭、許靖的“月旦評”在史壇和文壇留下了深深烙痕,更誕生了“汝半朝”“汝南固多奇士”的佳話。但在改革開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駐馬店與東南沿海相比發展較慢,過去居“中”的優勢一度成了發展劣勢。

近年來,不甘居“中”、開放自強的駐馬店,通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駐馬店海關開關運營、公共保稅倉庫封關運營、提高陸海聯運班列開行密度等,探索出了一條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路子。

地處駐馬店南部革命老區的確山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當地大力扶持小提琴產業發展,讓大別山區崛起了一座提琴產業新城。數據顯示,確山縣制琴及配套企業有122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年產提琴約40萬把,占全國提琴總產量的30%左右,出口歐美和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年出口創匯約8000萬美元,在出口中高檔手工提琴市場上占據80%以上份額。

在“十三五”期間,駐馬店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先后跨越40億元、60億元兩大臺階,達到62億元,年均增長17.32%;跨境電商進出口累計交易額37.21億元,年均增長30%。

作為中原重要的物流商貿集散地,駐馬店的區域性物流樞紐地位更加凸顯。走進河南唯一的國家5A級倉儲物流民營企業駐馬店恒興運輸公司,驚嘆于這個全省單體建筑規模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路港型”物流集散地“大進大出”的效率和能力。

這里擁有國內單體面積最大、分撥能力最強的全自動化分揀線,菜鳥物流、德邦物流、京東物流等170多家企業入駐,擁有平臺車輛3000余輛,日均訂單量500萬單,實現300公里經濟圈“當日達”“次晨達”配送能力,構建起以駐馬店為中心,覆蓋全國24個省份和鄂豫皖經濟圈的物流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駐馬店也加大了對天中文化的發掘、整理、傳承和創新,為駐馬店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打造“國際農都”“中國藥谷”到建設農業強市,源遠流長的天中文化始終是駐馬店倚重的資源之一。

  3月22日在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拍攝的燈塔工廠。

從“燈塔工廠”感受數字智造——制造業自主創新新圖景徐徐展開

激光精準切割下料、機器人智能焊接、KTL電泳涂裝……走進全國最大的半掛車生產基地、駐馬店中集華駿的“燈塔工廠”內,模塊化、自動化、數字化的全智能生產車間科技范兒十足,一幅數字智造的新圖景令人震撼。

“今年,我們將打造高速智能化生產線,12分鐘就能生產一臺整車。”中集華駿公司副總經理侯磊說,公司年生產能力5萬多臺,去年公司銷售額30多億元。

目前,駐馬店“華駿”“中集華駿”半掛車品牌享譽海內外,主導產品半掛車的產銷量比重位居省內第一、國內第三,并批量出口到歐美、東南亞、非洲、中東、南美等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今年1-4月中集華駿共接到出口訂單3000多臺,已完成2000多臺,出口份額占行業出口比重的38%。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企業生產線正開足馬力、趕訂單。

  3月22日,在駐馬店中集華駿車輛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從過去的車馬奔騰,到今天的造車新勢力,中集華駿這家創辦70多年的車企,以數字智造打造國內乃至國際專用車新標桿,成為駐馬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駐馬店市市長李躍勇表示,駐馬店正大力實施“集群強鏈”提升專項,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努力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五鏈”深度耦合,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打造一批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百億級現代化產業鏈,為制造強市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目前,按照“一群多鏈、聚鏈成群”的原則,駐馬店正重點培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數字經濟、新型材料、節能環保、綠色建材、現代輕紡、現代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其中包含專用車及零部件、5G、新型煤化工等25個產業鏈。

在中集華駿的周邊,匯聚鵬輝鋰電池、大力天駿、沃瑪頓車輪、中天金駿特種車和房車制造等30家關聯配套企業,年產各類專用車13萬輛,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個主導產業縱向鏈接、橫向延展的百億級裝備制造集群。

  3月22日,在河南省鵬輝電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查看設備運行情況。

在駐馬店,轉型發展無處不在。走進河南省鵬輝電源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現代化生產線高速運轉,電芯生產出來后,被裝配到電池包中,經過激光清洗、激光焊接和多項檢測檢驗環節,一塊鋰離子電池就“誕生”了。

成立于2012年的河南鵬輝,隸屬于廣州鵬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綠色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目前,該公司已成為駐馬店最大的新能源電池制造企業。

該公司經理賈曉盼介紹,公司生產的電池主要用于消費數碼、新能源汽車、通信基站、風光電站及家庭儲能等領域,客戶有上汽通用五菱、中國鐵塔等。2022年公司銷售收入近50億元,預計今年產值將達到70億元。

今年4月,鵬輝鋰離子電池材料綠色低碳循環項目作為河南省8個重點項目之一在全球豫商大會成功簽約。一期規劃占地約300畝,主要利用鋰離子電池全組分綠色回收與高值化利用技術,對電池進行提純再生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12.5億元,對于進一步完善駐馬店新能源電池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奮力轉型發展,政府也在全力優化營商服務。近年來,聚焦企業發展難點、堵點,“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以來,駐馬店持續優化助企舉措,在全省建立首個工程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可視化監管系統,在省內率先開通“企業服務總入口”平臺,打造服務企業、助力項目的一站式“服務超市”。

“幫企業‘克難’、為經濟‘蓄能’、給發展‘加分’,以競進態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跑出‘加速度’!瘪v馬店市工信局局長謝彥濤說,去年以來,解決企業反映問題4517個,辦結率100%,一大批影響和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妥善解決。2022年,駐馬店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3月22日在河南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拍攝的部分玉米深加工產品。

進“中原糧倉”體會產業升級——千億級加工產業集群疊加崛起

近年來,被譽為“中原糧倉”的駐馬店市,緊握糧食這張“王牌”,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以“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建成農產品加工超兩千億產業集群,又沖刺打造千億級現代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成為中原農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

2000年,駐馬店撤地設市,在此后的20多年間,駐馬店小麥年產量開啟“十八連豐”,從230多萬噸躍升至2022年的519萬噸,總產約占河南的1/7、全國的1/27。形象地說,全國人吃的每27個饅頭中,就有一個來自駐馬店。

為確保糧食豐產豐收,駐馬店已連續5年在全市統籌推進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工作。其中,上蔡縣連年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全域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去年小麥畝均產1272.4斤,夏糧實產18.3億斤,比統防統治前增產一成以上。

把資源優勢變成發展紅利,成為駐馬店破題農業強市的關鍵。從1998年開始,駐馬店一直圍繞“農”字做文章,連續24年承辦由農業農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借助這一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5A級展會,吸引國內外農產品加工企業來駐馬店投資興業。

歷經20年持續蓄勢發力,2018年1月,原農業部復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駐馬店建設我國首個中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按照“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目標定位,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國際競爭新優勢。

從“辦會”到“建園”,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質的跨越。走進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這個一期覆蓋6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匯聚了今麥郎、克明面業、思念食品、中花糧油等86家知名企業,近年來,又先后引進金玉鋒、伊利、萬邦物流等26個產業項目。目前,駐馬店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增至1700多家,產值突破2000億元,穩居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3月22日,在河南金玉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檢查玉米加工設備運行情況。

在駐馬店金玉鋒公司,8個巨型玉米筒倉矗立在廠區內,每個倉裝有1.2萬噸玉米,空中管道將筒倉與淀粉、玉米油等車間相連,封閉運行。工廠一天消納6000噸玉米,每天有200多輛滿載玉米的半掛車送貨到此。

金玉鋒公司總經理趙建強介紹,作為河南省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項目,駐馬店項目總投資106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加工轉化玉米600萬噸,年產160萬噸玉米淀粉、80萬噸果葡糖漿、50萬噸賴氨酸、20萬噸蘇氨酸等,將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玉米實現“吃干榨凈”。

開啟“十四五”,邁進新征程,河南省委賦予駐馬店建設“國際農都”的戰略定位,納入河南省“十四五”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國內一流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國家三鏈同構的示范園區和國家農業對外合作開發的重要平臺。

目前,良好的營商環境,充沛的農業資源和優越的區位條件,讓駐馬店已經成為食品企業的歡聚之地。

五得利集團遂平面粉加工廠,日加工小麥能力達到6.4萬噸,有全球最大單體面粉加工車間,每天有6000噸小麥,經過高精度、全封閉的自動化生產系統變成面粉,再通過智能化“無人倉庫”轉運分撥。

“手中有糧、天寬地廣”。當地一些干部深有感觸:這些年,作為革命老區,駐馬店走得穩、走得扎實,幾十年如一日,聚焦一二三產融合,才不斷擦亮了農產品加工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憑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農業精深加工的優勢,駐馬店又在農業上“二次創業”,推進“中國藥谷”建設,謀劃第二個千億級產業新集群。

中國醫藥天方藥物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張肖娟介紹,研究院現有80人從事新藥研發,正在研發的藥品有60多個,每年有7到10個新藥品獲批上市。一年要消耗玉米淀粉18000噸,豆粉3500噸,葡萄糖7000噸,而天方藥業能在駐馬店發展壯大,與其豐富的農業資源密不可分。

位于駐馬店高新區的天方藥業,原料藥研發生產水平居國內醫藥行業前列,螺旋霉素系列產品、鹽酸林可霉素、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乙酰螺旋霉素片和尼可地爾片等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前列,鹽酸林可霉素、螺旋霉素、辛伐他汀等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藥谷”集群效應已顯現,生物醫藥、農藥、獸藥、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五大產業園建設全面鋪開。截至2022年底,全市生物醫藥行業共有工業企業219家,較2021年底新增104家。2022年全市規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8%,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15.7個百分點。

駐馬店市委書記鮑常勇介紹,去年,駐馬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三產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化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當前,駐馬店正緊抓中部地區崛起發展戰略、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歷史機遇,賡續紅色血脈,以“國際農都”“中國藥谷”為突破點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迎來更加嶄新的發展時期。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