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3月18日—20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的2023年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在駐馬店市舉辦。
遙控裝備的操控下,無人駕駛、原地360度旋轉……3月18日的展覽會上,一臺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和江蘇大學聯合研制的純電動拖拉機,引來眾多關注的目光。
“實現了輪轂電機在農機領域的首次應用!眹肄r機裝備創新中心總經理王云飛說,該拖拉機采用靈活的分布式四輪驅動系統,根據作業場景需求,可選裝輪邊電機或輪轂電機,通過對四個驅動電機和四輪轉向的組合精確控制,實現同向斜行轉向、異向倍速轉向和零轉彎半徑的原地轉向等多種行車模式,有效提高整機越障性能、土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更好地適應丘陵山地等小地塊的作業。
現場一位來自新鄭的種糧大戶不禁感慨:“沒想到咱省造的拖拉機,不僅用上了新能源,還實現了無人駕駛,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展會上,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還對外發布了糧損測試驗證平臺。據該中心整機試驗室主任王健介紹,以往機收損失率主要靠人工檢測,主觀性比較強。該平臺測試指標豐富、檢測效率高、可同時開展三臺收獲機并行測試,覆蓋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匹配多種不同類型的收獲機,現場測試數據實時傳輸、實時處理。
“本次亮相的智能拖拉機和糧損測試驗證平臺,都是智能農機研發領域的重要突破和創新,填補了我國在這些方面的技術空白。”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表示。
作為農機大省,河南農機裝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規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有200余家,擁有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和中國一拖、中聯重科等一批優勢企業。去年10月,我省制定實施《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2—2025年)》,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建設全國重要的農機裝備制造基地。
“我省要堅持以產業急需為導向,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研制先進適用、高效低損、安全可靠的現代農機裝備,打造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農機制造業集群!笔∞r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3月18日—20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的2023年全國農業機械展覽會在駐馬店市舉辦。
遙控裝備的操控下,無人駕駛、原地360度旋轉……3月18日的展覽會上,一臺由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和江蘇大學聯合研制的純電動拖拉機,引來眾多關注的目光。
“實現了輪轂電機在農機領域的首次應用!眹肄r機裝備創新中心總經理王云飛說,該拖拉機采用靈活的分布式四輪驅動系統,根據作業場景需求,可選裝輪邊電機或輪轂電機,通過對四個驅動電機和四輪轉向的組合精確控制,實現同向斜行轉向、異向倍速轉向和零轉彎半徑的原地轉向等多種行車模式,有效提高整機越障性能、土地利用率和作業效率,更好地適應丘陵山地等小地塊的作業。
現場一位來自新鄭的種糧大戶不禁感慨:“沒想到咱省造的拖拉機,不僅用上了新能源,還實現了無人駕駛,這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展會上,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還對外發布了糧損測試驗證平臺。據該中心整機試驗室主任王健介紹,以往機收損失率主要靠人工檢測,主觀性比較強。該平臺測試指標豐富、檢測效率高、可同時開展三臺收獲機并行測試,覆蓋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匹配多種不同類型的收獲機,現場測試數據實時傳輸、實時處理。
“本次亮相的智能拖拉機和糧損測試驗證平臺,都是智能農機研發領域的重要突破和創新,填補了我國在這些方面的技術空白!敝袊r業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陳志表示。
作為農機大省,河南農機裝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規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有200余家,擁有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和中國一拖、中聯重科等一批優勢企業。去年10月,我省制定實施《河南省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2—2025年)》,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建設全國重要的農機裝備制造基地。
“我省要堅持以產業急需為導向,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研制先進適用、高效低損、安全可靠的現代農機裝備,打造國內領先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農機制造業集群。”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