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春耕春管上新了丨春管有訣竅 旱地麥苗壯
更新時間:2023-3-9 9:47:26    來源:大河網

  □本報記者 李運海

  “今年的旱地麥苗長勢真好!”3月6日,走進洛寧縣小界鄉梅窯村的一塊麥田,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洛陽綜合試驗站站長、洛陽農林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高海濤贊嘆不已。

  他蹲下來,拔起幾棵麥苗,每棵麥苗上有3至4個大分蘗。他說:“如果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小麥豐收在望。”

  這塊地處于當地稱為“塬上”的地方,干旱嚴重,沒有任何水澆條件。如此“靠天收”種地,為什么麥苗還能這么壯?

  這塊田的主人張雪峰今年56歲,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老把式”,今年在“塬上”種有400多畝小麥。去年小麥畝產超過460公斤。

  小麥要增產,良種是關鍵。張雪峰說,首先得選對適合當地農業生產條件的品種。因為當地雨水少,又沒有條件澆水,因此他種植的是旱地小麥新品種“洛旱22”,這是今年麥苗長得壯的主要原因。

  其次,小麥春管要跟得上。這段時間氣溫回升快,旱地小麥容易出現紅蜘蛛等病蟲害,要及時防治。同時,施葉面肥增強麥苗營養。

  對于張雪峰的春管“訣竅”,高海濤給予了肯定。他說,抗旱小麥品種是在不澆一滴水的旱棚里一遍一遍篩選培育出來的,抗旱性能很好,適合在水資源匱乏的丘陵、山地種植。

  “旱地小麥的春管,不同于有水澆條件的地塊。”高海濤介紹,丘陵旱地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拔節期,生長速度加快,要及早動手、綜合施策。能澆水則盡早澆水,不能澆水的要通過劃鋤保墑、提墑。同時,趁墑追肥很重要,苗情較弱的旱地麥田,應趁墑及早追肥,以免后期墑情差無法追肥。沒有灌溉條件的麥田,要把握好施肥時機,盡量做到肥水耦合,旱地壯苗麥田,可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借墑追肥。

  我省每年小麥播種面積8500多萬畝,其中有1000多萬畝分布在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等地的丘陵區,多為旱地。專家表示,在這些地區種小麥,既要選擇抗旱品種,還要做好麥田管理,充分挖掘中低產田的增產潛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春耕春管上新了丨春管有訣竅 旱地麥苗壯
    2023-3-9 9:47:26    來源:大河網

      □本報記者 李運海

      “今年的旱地麥苗長勢真好!”3月6日,走進洛寧縣小界鄉梅窯村的一塊麥田,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洛陽綜合試驗站站長、洛陽農林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高海濤贊嘆不已。

      他蹲下來,拔起幾棵麥苗,每棵麥苗上有3至4個大分蘗。他說:“如果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小麥豐收在望。”

      這塊地處于當地稱為“塬上”的地方,干旱嚴重,沒有任何水澆條件。如此“靠天收”種地,為什么麥苗還能這么壯?

      這塊田的主人張雪峰今年56歲,是當地有名的種田“老把式”,今年在“塬上”種有400多畝小麥。去年小麥畝產超過460公斤。

      小麥要增產,良種是關鍵。張雪峰說,首先得選對適合當地農業生產條件的品種。因為當地雨水少,又沒有條件澆水,因此他種植的是旱地小麥新品種“洛旱22”,這是今年麥苗長得壯的主要原因。

      其次,小麥春管要跟得上。這段時間氣溫回升快,旱地小麥容易出現紅蜘蛛等病蟲害,要及時防治。同時,施葉面肥增強麥苗營養。

      對于張雪峰的春管“訣竅”,高海濤給予了肯定。他說,抗旱小麥品種是在不澆一滴水的旱棚里一遍一遍篩選培育出來的,抗旱性能很好,適合在水資源匱乏的丘陵、山地種植。

      “旱地小麥的春管,不同于有水澆條件的地塊。”高海濤介紹,丘陵旱地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拔節期,生長速度加快,要及早動手、綜合施策。能澆水則盡早澆水,不能澆水的要通過劃鋤保墑、提墑。同時,趁墑追肥很重要,苗情較弱的旱地麥田,應趁墑及早追肥,以免后期墑情差無法追肥。沒有灌溉條件的麥田,要把握好施肥時機,盡量做到肥水耦合,旱地壯苗麥田,可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借墑追肥。

      我省每年小麥播種面積8500多萬畝,其中有1000多萬畝分布在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等地的丘陵區,多為旱地。專家表示,在這些地區種小麥,既要選擇抗旱品種,還要做好麥田管理,充分挖掘中低產田的增產潛力。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