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許慎(約58—約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勇于擔當,正本清源,耗費畢生心血著就《說文解字》,標志著傳統文字學的創立,為漢字學發展和中華文明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
許慎把原來一盤散沙的漢字,通過分析字形結構,把不勝枚舉的漢字歸屬到540個部首下面,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使中華漢字的形、音、義趨于規范和統一,被后世尊為“字圣”“字學宗師”。
在許慎文化園內,80米長的漢字大道,按照漢字發展的十個階段精選歷代名碑名帖摹刻其上,寓意一部漢字發展史。六書石柱由高6米的整塊花崗巖巨石剖割而成,上面刻寫了許慎歸納總結的六書理論,是探究漢字造字規律的扛鼎之作。
漢字大道
漢字一脈相承,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積淀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漢字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延續、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許慎(約58—約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勇于擔當,正本清源,耗費畢生心血著就《說文解字》,標志著傳統文字學的創立,為漢字學發展和中華文明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
許慎把原來一盤散沙的漢字,通過分析字形結構,把不勝枚舉的漢字歸屬到540個部首下面,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使中華漢字的形、音、義趨于規范和統一,被后世尊為“字圣”“字學宗師”。
在許慎文化園內,80米長的漢字大道,按照漢字發展的十個階段精選歷代名碑名帖摹刻其上,寓意一部漢字發展史。六書石柱由高6米的整塊花崗巖巨石剖割而成,上面刻寫了許慎歸納總結的六書理論,是探究漢字造字規律的扛鼎之作。
漢字大道
漢字一脈相承,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積淀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漢字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延續、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