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亚洲 网友自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国产 抽搐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時政要聞 > 正文

時政要聞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
更新時間:2023-2-22 21:18:42    來源:大河網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臺留古制,會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于鄭州登封的觀星臺景區,“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

  據了解,此副對聯貼在觀星臺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臺“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臺“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的科學價值。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_fororder_圖片29

周公測景臺 攝影 張雨晴

  觀星臺景區位于登封市告成鎮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臺、元代觀星臺兩處天文文物。這里四季分明、農業發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臺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變化的古天文儀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南宮說(悅)仿周公舊制,將原土臺木表改為石臺石表。

  周公測景臺是我國古代天文歷法圭表側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二十四節氣農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_fororder_圖片30

觀星臺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后的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元朝統一中國后,為了恢復農業生產,任用郭守敬進行歷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臺采集數據、制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于1280年制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歷法——《授時歷》。”登封市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歷》中,中國古圣先賢準確測得一個太陽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據結果,與302年后的公歷(指1582年《格里高利歷》)僅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臺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于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圣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達給世人。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
2023-2-22 21:18:42    來源:大河網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張雨晴):“石表寓精心,氤氳南北變寒暑。星臺留古制,會合陰陽交雨風。” 2月21日下午,在位于鄭州登封的觀星臺景區,“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成員見到了這樣一副對聯。

  據了解,此副對聯貼在觀星臺的大門外,高度概括了觀星臺“晝測日影,夜觀極星”預測天氣變化和周公測影臺“正日景,驗四時”的作用,同時也說明了它們的科學價值。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_fororder_圖片29

周公測景臺 攝影 張雨晴

  觀星臺景區位于登封市告成鎮告成村,包含周公測景臺、元代觀星臺兩處天文文物。這里四季分明、農業發達、地理位置居中,是中國古代天文活動的中心。

  周公測景(通“影”)臺是西周文王四字、周公(姬旦)營建洛陽時,在登封告成以土圭之法測日影、求地中、驗四時季節變化的古天文儀器。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太史監南宮說(悅)仿周公舊制,將原土臺木表改為石臺石表。

  周公測景臺是我國古代天文歷法圭表側影的重要實物見證,也讓登封成為二十四節氣農耕、民俗等文化的核心發源地。

【原創】【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鄭州登封觀星臺:石表寓精心 星臺留古制_fororder_圖片30

觀星臺 攝影 張雨晴

  “我身后的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元朝統一中國后,為了恢復農業生產,任用郭守敬進行歷法改革。郭守敬在觀星臺采集數據、制作儀器,通過多方努力,于1280年制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部歷法——《授時歷》。”登封市旅游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建平介紹說,在《授時歷》中,中國古圣先賢準確測得一個太陽年的長度為365天5時49分12秒。這一數據結果,與302年后的公歷(指1582年《格里高利歷》)僅差25.92秒。

  伴隨著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觀星臺下的圭表默默走過了千年歲月。在現在、在未來,它仍將堅守于此,通過身上或長或短的日影,將圣人先賢的智慧結晶傳達給世人。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