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黨員教育培訓是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去年以來,沁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黨員隊伍建設工作部署,健全落實“四個以學”長效機制,依托全市“1+11”黨校陣地,創新“三庫三線四課”,持續強化師資力量、拓展學習陣地、提升教學質效,不斷提高黨員教育培訓質量,著力鍛造過硬黨員隊伍。
建立“三類教學智庫”,打造專業化師資矩陣
沁陽市聚焦黨員教育師資力量建設,在致富能手、黨代表、黨政領導干部等群體中選樹50余名優秀講師,建立動態調整、分類管理的沁陽市黨員干部教育師資庫,細化創建“三類教學智庫”。
建立“高級人才智庫”。邀請科創園博士專家崔國士、河南標新集團正高級工程師閆新華等高級人才,分批次為企業黨員講授科技創新、工業轉型、企業經營等課程。同步建立“專家問診”機制,組織企業黨員帶著技術難題參與課堂研討,共同解決生產線優化、工藝升級等實際問題。
建立“專業人才智庫”。邀請黨校、市委辦等單位20余名專業人員組成“黨的創新理論”專業講師團,網信辦、公安局等單位5名領導干部組成“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專業講師團,醫保局、應急管理局、司法局等單位16名業務骨干組成“民生保障”專業講師團等,創新“實操推演”教學法,設置模擬場景,組織學員分組處理典型案例,提升實操能力。
建立“黨政干部智庫”。吸納部分市直單位和鄉鎮黨政領導干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進入講師團,以領導干部上講臺、書記講給書記聽、支部書記大演講等教學模式開展培訓活動。2024年,11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開展“書記講給書記聽”活動累計16次,339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利用“支書大比武”“支書講給支書聽”“三會一課”等形式開展大演講活動800余次,以言傳身教強化黨員教育感染力。
打造“三條教學路線”,構建立體化學習陣地
在堅持縣鄉“1+11”黨校“主陣地”基礎上,沁陽市織牢分級聯動“同頻網”,優化打造縣、鄉、村三級教育資源,教學空間從“固定課堂”向“全域陣地”進行轉變。
打造“科技創新”現場教學路線。將沁陽科創園、中試基地打造成黨員干部日常學習教學點,精心設置教學內容,錄制視頻課程,打造2條精品教學路線、5個現場教學點,配備200余名AB崗講解,保證教學質量。
打造“一城兩鎮”示范教學路線。以市委黨校為主陣地,延伸南北打造2條教學路線,向北延伸至紫陵鎮,向南拓展至柏香鎮,打造2個“河南省示范性鄉鎮黨校”,構建“城區核心+鎮域輻射”的立體化黨員教育陣地體系,覆蓋周邊9個鄉鎮266個農村,助推全域黨員教育質效共同提升。
打造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教學路線。立足沁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挖掘教學資源,打造紫陵鎮皮筋頭飾、西萬鎮官莊屯村養生茶、西向鎮懷魯伊牛肉、山王莊鎮盆窯村黑陶小鎮等產業發展10個精品教學點,根據產業發展脈絡串聯成不同教學路線。細化學員學習需求,分批次、分類型組織村“兩委”干部、產業致富帶頭人等,到與各自村街發展類型相似的教學路線進行學習交流,拓寬產業發展思路。
設置“四堂培訓專課”,實施多元化教學培訓
沁陽市注重聚焦需求、結合實際開設豐富多樣的多類型培訓課程,將黨員教學模式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
設置“紅色劇本”專課。打破傳統說教形式,設置“紅色劇本”,通過話劇、情景劇等自主創演形式開展黨性教育。沁陽市懷梆戲劇團編排大型紅色經典戲曲《楊介人》,沁陽市委黨校創作情景演繹課《星火——沁陽第一個黨支部成立》,通過互動式、情景式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黨員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去年以來,共吸引3000余名黨員參與“紅色劇本”課程學習。
設置“農業生產”專課。針對農村黨員特點和需求,設置以農業種植新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為主題的“農業生產”專課,帶領學員到柏香鎮“七彩南西”蔬菜大棚等實踐基地學技能,提升黨員農業實用技術水平,提升農業生產和致富帶富能力。
設置“數字賦能”專課。充分利用“黨建e家云課堂”“遠程教育”等平臺為廣大黨員構建線上教育體系,開設黨紀學習專題網絡培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培訓課程,定期邀請黨校教師、專家學者等進行線上授課,組織基層黨員集中收看學習,確保黨員學習“不掉線”,切實提高黨員教育的時效性和覆蓋面。
設置“榜樣講學”專課。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周文政、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梁斐、焦作市優秀共產黨員張天良等先進典型走上講臺,注重用身邊榜樣教育身邊人,讓黨員學有榜樣、行有標桿。同時,創設“榜樣實踐日”活動,組織學員跟隨模范人物參與活動組織、矛盾調解等實際工作,對標先進,在體驗式學習中提升黨員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去年以來,受教育黨員干部1.17萬余人次,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記者 杜挺勇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趙玉玲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謝欣汝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黨員教育培訓是黨的建設基礎性經常性工作。去年以來,沁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黨員隊伍建設工作部署,健全落實“四個以學”長效機制,依托全市“1+11”黨校陣地,創新“三庫三線四課”,持續強化師資力量、拓展學習陣地、提升教學質效,不斷提高黨員教育培訓質量,著力鍛造過硬黨員隊伍。
建立“三類教學智庫”,打造專業化師資矩陣
沁陽市聚焦黨員教育師資力量建設,在致富能手、黨代表、黨政領導干部等群體中選樹50余名優秀講師,建立動態調整、分類管理的沁陽市黨員干部教育師資庫,細化創建“三類教學智庫”。
建立“高級人才智庫”。邀請科創園博士專家崔國士、河南標新集團正高級工程師閆新華等高級人才,分批次為企業黨員講授科技創新、工業轉型、企業經營等課程。同步建立“專家問診”機制,組織企業黨員帶著技術難題參與課堂研討,共同解決生產線優化、工藝升級等實際問題。
建立“專業人才智庫”。邀請黨校、市委辦等單位20余名專業人員組成“黨的創新理論”專業講師團,網信辦、公安局等單位5名領導干部組成“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專業講師團,醫保局、應急管理局、司法局等單位16名業務骨干組成“民生保障”專業講師團等,創新“實操推演”教學法,設置模擬場景,組織學員分組處理典型案例,提升實操能力。
建立“黨政干部智庫”。吸納部分市直單位和鄉鎮黨政領導干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進入講師團,以領導干部上講臺、書記講給書記聽、支部書記大演講等教學模式開展培訓活動。2024年,11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開展“書記講給書記聽”活動累計16次,339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利用“支書大比武”“支書講給支書聽”“三會一課”等形式開展大演講活動800余次,以言傳身教強化黨員教育感染力。
打造“三條教學路線”,構建立體化學習陣地
在堅持縣鄉“1+11”黨校“主陣地”基礎上,沁陽市織牢分級聯動“同頻網”,優化打造縣、鄉、村三級教育資源,教學空間從“固定課堂”向“全域陣地”進行轉變。
打造“科技創新”現場教學路線。將沁陽科創園、中試基地打造成黨員干部日常學習教學點,精心設置教學內容,錄制視頻課程,打造2條精品教學路線、5個現場教學點,配備200余名AB崗講解,保證教學質量。
打造“一城兩鎮”示范教學路線。以市委黨校為主陣地,延伸南北打造2條教學路線,向北延伸至紫陵鎮,向南拓展至柏香鎮,打造2個“河南省示范性鄉鎮黨校”,構建“城區核心+鎮域輻射”的立體化黨員教育陣地體系,覆蓋周邊9個鄉鎮266個農村,助推全域黨員教育質效共同提升。
打造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教學路線。立足沁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挖掘教學資源,打造紫陵鎮皮筋頭飾、西萬鎮官莊屯村養生茶、西向鎮懷魯伊牛肉、山王莊鎮盆窯村黑陶小鎮等產業發展10個精品教學點,根據產業發展脈絡串聯成不同教學路線。細化學員學習需求,分批次、分類型組織村“兩委”干部、產業致富帶頭人等,到與各自村街發展類型相似的教學路線進行學習交流,拓寬產業發展思路。
設置“四堂培訓專課”,實施多元化教學培訓
沁陽市注重聚焦需求、結合實際開設豐富多樣的多類型培訓課程,將黨員教學模式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
設置“紅色劇本”專課。打破傳統說教形式,設置“紅色劇本”,通過話劇、情景劇等自主創演形式開展黨性教育。沁陽市懷梆戲劇團編排大型紅色經典戲曲《楊介人》,沁陽市委黨校創作情景演繹課《星火——沁陽第一個黨支部成立》,通過互動式、情景式教學方式,不斷提升黨員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去年以來,共吸引3000余名黨員參與“紅色劇本”課程學習。
設置“農業生產”專課。針對農村黨員特點和需求,設置以農業種植新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等為主題的“農業生產”專課,帶領學員到柏香鎮“七彩南西”蔬菜大棚等實踐基地學技能,提升黨員農業實用技術水平,提升農業生產和致富帶富能力。
設置“數字賦能”專課。充分利用“黨建e家云課堂”“遠程教育”等平臺為廣大黨員構建線上教育體系,開設黨紀學習專題網絡培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培訓課程,定期邀請黨校教師、專家學者等進行線上授課,組織基層黨員集中收看學習,確保黨員學習“不掉線”,切實提高黨員教育的時效性和覆蓋面。
設置“榜樣講學”專課。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周文政、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梁斐、焦作市優秀共產黨員張天良等先進典型走上講臺,注重用身邊榜樣教育身邊人,讓黨員學有榜樣、行有標桿。同時,創設“榜樣實踐日”活動,組織學員跟隨模范人物參與活動組織、矛盾調解等實際工作,對標先進,在體驗式學習中提升黨員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去年以來,受教育黨員干部1.17萬余人次,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記者 杜挺勇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趙玉玲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謝欣汝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