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周圓、黃韜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清潔能源首席科學家、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孫宏斌表示,隨著中國南極秦嶺站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啟用、《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發布等,中國技術和理念正推動南極考察快速進入綠色能源時代。
“如何在南極實現清潔能源轉型是全球科學界的重要議題。”孫宏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項目“南極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科技支撐戰略”啟動會上說,各國在南極已經建立超90個科考站和營地,能源消耗總量不斷上升,其中燃油消耗占比超90%,科考產生的污染物與碳排放逐年增加。
孫宏斌介紹,中國率先踐行綠色考察倡議。比如南極秦嶺站于今年3月啟用新能源系統,清潔能源比例最高可達60%以上,在無風無光的情況下,可為站區提供約2.5小時供電,保障考察站科研設備和基本生活設施短期純綠色運行。這也標志著中國在極地能源設備和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此外,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學等編制的《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以2025年、2030年、2035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劃定初步轉型期、加速推進期、鞏固完善期“三步走”的發展路徑,為南極清潔能源裝備、系統、運維等關鍵技術研發提供方向指導,為中國率先建成南極科學考察清潔能源供給系統奠定基礎。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前主席、韓國國家極地研究委員會主席金禮東告訴記者,面對南極科考站清潔能源需求,中國聚焦極寒環境技術突破,通過分階段推進太陽能、風能與氫能等新能源裝備的應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效率,系統解決極地能源穩定供應難題,為科考站低碳化運行提供可行路徑。這一舉措既響應全球環保共識,也為南極科考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方案。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記者周圓、黃韜銘)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清潔能源首席科學家、太原理工大學校長孫宏斌表示,隨著中國南極秦嶺站首個規模化新能源系統啟用、《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發布等,中國技術和理念正推動南極考察快速進入綠色能源時代。
“如何在南極實現清潔能源轉型是全球科學界的重要議題。”孫宏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項目“南極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科技支撐戰略”啟動會上說,各國在南極已經建立超90個科考站和營地,能源消耗總量不斷上升,其中燃油消耗占比超90%,科考產生的污染物與碳排放逐年增加。
孫宏斌介紹,中國率先踐行綠色考察倡議。比如南極秦嶺站于今年3月啟用新能源系統,清潔能源比例最高可達60%以上,在無風無光的情況下,可為站區提供約2.5小時供電,保障考察站科研設備和基本生活設施短期純綠色運行。這也標志著中國在極地能源設備和系統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此外,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學等編制的《南極清潔能源利用技術十二年發展綱要》以2025年、2030年、2035年為重要時間節點,劃定初步轉型期、加速推進期、鞏固完善期“三步走”的發展路徑,為南極清潔能源裝備、系統、運維等關鍵技術研發提供方向指導,為中國率先建成南極科學考察清潔能源供給系統奠定基礎。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前主席、韓國國家極地研究委員會主席金禮東告訴記者,面對南極科考站清潔能源需求,中國聚焦極寒環境技術突破,通過分階段推進太陽能、風能與氫能等新能源裝備的應用,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能源效率,系統解決極地能源穩定供應難題,為科考站低碳化運行提供可行路徑。這一舉措既響應全球環保共識,也為南極科考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方案。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