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聚焦氣象災害預警體系對守護生命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為了確保氣象災害預警系統能保護到世界各地的每個人,人們亟需縮小氣象預警能力差距。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全球變暖驅動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人類生活、生存受到越來越多的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塞萊絲特·紹洛在今年世界氣象日聲明中說,1970年至2021年,全球已報告因天氣、氣候和水危害導致的死亡人數200多萬,經濟損失高達4.3萬億美元。
聯合國2022年發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計劃在2027年底之前通過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實施預先行動和抗災努力,預防水文氣象和氣候等災害。
倡議目前進入中期階段,全球氣象預警系統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截至2024年,共有108個國家報告已具備了一定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能力,占全球國家總數的55%,這一數字相比2015年增長了一倍多,然而還有一些地區仍然比較落后。
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由災害風險知識、準備與響應、多災種監測和預報以及預警傳播與通信組成。這類系統近年來發展呈現一些新趨勢:一是人工智能應用增加,如希臘用人工智能分析熱浪死亡率,優化預警閾值;二是區域合作加強,如東南亞國家通過非洲及亞洲區域綜合多災種預警系統共享地震海嘯聯合預警數據。
但是全球氣象預警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存在互聯網接入等技術鴻溝,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早期預警系統依賴國際項目資助,以及農村地區預警信息覆蓋率遠低于城市等。
要縮小氣象預警差距,未來還需要攜手共促創新、加強區域合作、調集共享資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介紹,地球系統科學將天氣、氣候、水和環境等關聯起來進行綜合研究,理解并預測其復雜的相互作用對于建立有效的預警系統至關重要,而全球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協作為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提供了巨大潛力。
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氣候治理,為全球氣象預警貢獻中國力量。中國的風云氣象衛星已成為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從方案設計到產品服務都是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重要力量。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為“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聚焦氣象災害預警體系對守護生命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為了確保氣象災害預警系統能保護到世界各地的每個人,人們亟需縮小氣象預警能力差距。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全球變暖驅動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人類生活、生存受到越來越多的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塞萊絲特·紹洛在今年世界氣象日聲明中說,1970年至2021年,全球已報告因天氣、氣候和水危害導致的死亡人數200多萬,經濟損失高達4.3萬億美元。
聯合國2022年發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計劃在2027年底之前通過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實施預先行動和抗災努力,預防水文氣象和氣候等災害。
倡議目前進入中期階段,全球氣象預警系統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報告,截至2024年,共有108個國家報告已具備了一定的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能力,占全球國家總數的55%,這一數字相比2015年增長了一倍多,然而還有一些地區仍然比較落后。
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由災害風險知識、準備與響應、多災種監測和預報以及預警傳播與通信組成。這類系統近年來發展呈現一些新趨勢:一是人工智能應用增加,如希臘用人工智能分析熱浪死亡率,優化預警閾值;二是區域合作加強,如東南亞國家通過非洲及亞洲區域綜合多災種預警系統共享地震海嘯聯合預警數據。
但是全球氣象預警也面臨諸多挑戰,如存在互聯網接入等技術鴻溝,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早期預警系統依賴國際項目資助,以及農村地區預警信息覆蓋率遠低于城市等。
要縮小氣象預警差距,未來還需要攜手共促創新、加強區域合作、調集共享資源。世界氣象組織官網介紹,地球系統科學將天氣、氣候、水和環境等關聯起來進行綜合研究,理解并預測其復雜的相互作用對于建立有效的預警系統至關重要,而全球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協作為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提供了巨大潛力。
中國積極投身全球氣候治理,為全球氣象預警貢獻中國力量。中國的風云氣象衛星已成為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從方案設計到產品服務都是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重要力量。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