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美鎮歷史文化
2022-11-24 11:42:19 陸豐市博美鎮人民政府 字體:

博美鎮歷史文化

博美飄色俗稱博美美景,也稱扮景,明朝初期以來,博美古鎮區每逢傳統佳節都舉辦各種文藝巡游活動,特別是奉祀媽祖,觀慶升平景象,其中飄色就一枝獨秀,博美飄色的表演歷史是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從蘇州傳入我地至今已有陸佰叁拾多年歷史,當時博美經商名人林廣神,字尚智,名湛亮,太學士誥封儒林州同,于蘇州經營紅糖批發生意時,適逢當地節日舉辦文藝巡游活動,有感于飄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細致的化裝及儀態優美的特點,深受感動,隨之拜師學藝,帶回創辦飄色的道具,傳授化裝技藝,逐步完善飄色的表演技巧和藝術造型。從此博美古鎮每年傳統佳節都舉辦飄色巡游活動,此節目已成為我鎮代代相傳并有所改革創新和發展。

博美飄色集歷史文化、民間美學藝術和古典藝術于一體,有著獨特的表演技巧和藝術造旨,具有社會教育功能,宣傳功能和藝術欣賞價值,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科學研究藝術價值。是我美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不可缺少的藝術節目,她弘揚歷史英雄人物的愛國主義精神,又融入現代文明氣息,是聲、色、藝的綜合藝術,顯示了民間的藝術精神和綻放的藝術奇葩。是人民群眾喜見樂聞的民間文化活動的藝術魂寶。展現了古鎮人民豐富的文化底蘊。

博美飄色在改革開放政策鼓舞下,從1984年以來,每年傳統佳節都舉辦飄色巡游表演活動,參加過碣石玄武山、甲子、南塘、湖東、東海鎮福山等媽祖廟會。2004年、2007年、2009年參加陸豐市委、市政府組織舉辦的元宵節文藝巡游表演活動,得到上級領導及廣大群眾的熱烈贊揚。200810月參加全國在廣州市沙灣鎮舉辦的第七中國民間藝術節暨“山花獎”,中國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雙白燕)節目榮獲金獎。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優秀入圍獎,被授予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廣東衛視、南方日報、汕尾日報、汕尾電視臺、陸豐電視臺都宣傳報道。省文聯、汕尾市委宣傳部、汕尾市文化局、汕尾市文聯、陸豐市委、市政府等領導專程到博美鎮舉行表彰大會。2009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

博美鎮歷史名人

宋:循州刺史宣教——林直可,字正卿、號宣教,生于宋大觀丁亥年(公元1107年)正月十五日,卒于宋慶元乙卯年(公元1195年)二月二十七日。林直可于宋宣和五年癸卯(公元1123年)以尚書及第舉進士。宋紹興元年辛亥(公元1131年)授任廣東循州刺史(今惠州市),紹興十二年壬戍誥授宣教郎。宋紹興十三年癸亥(公元1143年)舉家從福建蒲田縣遷居海豐縣石橋場青螺,(今陸豐市橋沖鎮蓮塘村)開創基業,是開發陸豐較早先祖,是商朝大忠臣比干公后裔,入閩始祖林祿三十三代孫,唐代九牧忠臣林蘊十七代孫。其子孫衍行陸豐、海豐、省內外及港澳臺和僑居國外。

明:筑渠引水灌溉農田開拓者林高隱

林高隱:諱權,字器,號錦峰,邑庠生,博美鎮霞繞村人,生于明朝景泰三年壬申(公元1452年)卒于明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林高隱少聰穎,好讀書,勤農桑,興家業,性剛直,不隕詘,不詭,高尚其志,竭力倡首,筑軍坑陂,開軍坑溝,灌田數千畝,造福桑梓,為時人贊賞。林高隱為發展農業生產帶領宗親鄉民尋找水源,固筑軍坑陂,開挖軍坑溝引水工程為博美、鰲峰、溪、花城、霞繞、仙橋等村解決農田用水近萬畝。至今伍佰多年來依然發揮它灌溉農田的功能作用和效益。

清:進士林飛鶴

林飛鶴,諱友松,字昭長,名壽,博美鎮霞繞村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公元1783年)二月初四,卒于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841年),清嘉慶丁丑科第十五名進士(公元1817年)。

林飛鶴幼讀詩書,聰慧才敏,深求博探,揚帆學海,府試中舉,京試及第十五名進士,應召殿試,金殿傳臚咸安宮教授,授教太子三年。遷任北京道臺,后調任肇慶府教授兼正堂。在肇慶任職期間,傳授鄉村農業種植技術,捕殺蟲害,為民造福,林飛鶴進士一生勤于耕耘,生平遺墨有碣石玄武山寺匾額“甲第思榮”,博美天后宮“澤潤瓊林”,霞繞宗祠聯“家學青箱貽澤遠,堂封丹詒拜恩深”,元宵燈節聯“元宵燈、燈煥彩,彩綴霞繞錦繡,新春酒,酒清香,香呈麟趾文章”。林飛鶴進士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愛國愛鄉,傳授文化知識。

明:廣西蒼梧縣知縣——章美

章美博美鎮赤坎村人,字輝,號文偉。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庚申(公元1560年)929日,卒于明天三年癸亥(公元1623年)813日,明萬歷十九年辛卯科第十七舉人(公元1591年),授任廣西蒼梧縣知縣,明萬歷三十九年辛亥辭官歸家,明崇禎三年庚午追贈章美為文林文林,又以子章華國貴贈授文林郎光祿寺大官署署承。

章美一生嚴于律己,為官清廉,推廣親仁,扶危濟貧,揚善積德,熱愛家鄉。明萬歷三十五年發動鄉老廖義、孫美等重修蛟溪普濟橋,其事跡讓后人銘記懷念,史載乾隆版陸豐縣志。

明:封征仕郎章華國

章華國,字臣遇,章美長子,博美鎮赤坎村人,生于明萬歷十六年戍子(公元1588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于明宗禎十四年辛己(公元1641元)二月十九日,明天元年辛酉科恩貢生,崇禎元年戊辰(公元1628年)特授任北京光祿寺大官署署丞,崇禎三年庚午升任署正,封征仕郎,奉旨督催鳳陽糧儲,時達邊響告急,日夜馳驅,刻期報績,后辭官歸家,惟以詩書訓勉后嗣,史跡乾隆版縣志有記載。

清:誥授奉政大夫府同知——林國俊

林國俊,字肫亮,博美鎮鰲峰村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公元1710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公元1779年),貢生出身,賜進士,乾隆七年壬戍(公元1742年)授任蘇州府同知。在任十年,皆有政績、聲譽具佳,創辦學堂,主持義學,資助貧困鄉鄰子弟入學讀書,學堂在大夫第西南邊,現有遺址。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1753年),時任惠州府陸豐縣事張圻為贈送匾額“史占星聚”懸掛大夫第中廳。



關聯稿件:
相關附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豐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狠狠色婷婷 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_九九99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