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廣東省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服務保障“百千萬工程”的關鍵抓手,以“全區域規劃、全要素統籌、全周期發力、全鏈條管控、全員動員參與”為理念方法,開展系列政策引導與實施行動,以土地要素創新性配置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致力破解“百千萬工程”中“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籌、人往哪里聚”的關鍵性問題,努力構建“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的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具體工作內容包含以下五點:
一是落實規劃,支撐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已邁入嶄新階段,我省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路徑,有序優化“三生”空間格局,避免“規劃曲高和寡,實施面臨無源之水”。當前,廣東首部“多規合一”的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已印發實施,全省57個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全部獲批,“三區三線”全面劃定,國土空間“一張圖”基本形成。接下來,將繼續強化空間規劃“龍頭”作用,堅持“縣域一盤棋”統籌謀劃整治工作,增強持續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內生動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一步步將縣鎮村高質量發展“藍圖”轉化為“路線圖”“施工圖”,繪就成“富縣強鎮興村”實景圖。
二是以補定占,推進“良田連片”
廣東的耕地集中連片度不高、“破碎化”嚴重,為落實耕地“長牙齒”硬措施、守住耕地紅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小田變大田”作為農用地整理的重要工作內容。2023年以來,廣東統籌推進耕地集中連片整治等項目,完成墾造水田5.88萬畝、補充耕地1.24萬畝、恢復耕地26.52萬畝,實現耕地凈流入約12.58萬畝。接下來,將以《廣東省耕地保護專項規劃(2021-2035年)》實施為牽引,大力推動12個省級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21個市級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131個縣級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區落地建設(其中“百畝方”90個、“千畝方”60個、“萬畝方”10個),推動2024年全省實施補充耕地約36萬畝。
三是騰挪空間,促進“村莊集中”和“產業集聚”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以“存量騰挪”為工作重點開展建設用地整理,致力改善廣東農村“建新不拆舊”“有新村無新貌”的突出現象,破解村鎮工業集聚區破碎低效的發展難題。2023年以來,全省累計處置批而未供土地47.21萬畝、處置閑置土地4.6萬畝,完成“三舊”改造2.96萬畝,完成增減掛鉤項目拆舊驗收0.67萬畝。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空間騰挪政策,充分利用增減掛鉤、占補平衡、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政策工具,打出一套“組合拳”,釋放、盤活低效存量空間,推進村莊布局優化集中和產業用地集聚增效,降低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爭取每年騰挪出10萬畝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指標,促進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優化生態,實現“生態優美”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既要開展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避免“大拆大建,侵蝕生態本底”;也要答好生態文明建設“基礎題”,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2023年以來,全省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面積38.9萬畝,完成紅樹林新造2778公頃、修復2094公頃,修復歷史遺留礦山2045公頃,“生態優美”的廣東底色進一步夯實。接下來,將緊緊圍繞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統籌考慮生態修復、景觀休閑、文化傳承等綜合功能,加快“山水工程”、紅樹林、歷史遺留礦山、海洋等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建設,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五是增強活力,促進自然資源要素創新配置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現有農村土地制度的集成式深化改革。當前,省層面正在加速推進政策供給,各地市、縣也正在探索推出一批管用、好用、實用的“土政策”,如佛山南海的“房券、地券、綠券”、佛山順德的“ABC券”、廣州從化“生態券”等制度。未來還要進一步激發基層改革動力,充分釋放政策紅利,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
現階段,我們正在以“項目為王”的理念,在42個試點基礎上,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擴面提質”,今年以來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報項目149個,其中2024年計劃完成投資額超過1600億元。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走在前列、干在實處,實現儲備一批、實施一批、建成一批優質項目,助力“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